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及对策

    摘要:伴随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治素养已经成为了每个公民都应当具备的素养。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素养高低已经不仅仅关乎个人,更是成为衡量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增强法治国家的建设使命感,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文章试图就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培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素养;大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4-0047-02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1],发现我国的大学生群体在法治素养方面还主要存在法治理念缺乏、法律意识淡薄、法治实践不足等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高校在校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上面所下的功夫还不够。因此研究探讨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及对策,对于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于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

    经过归纳总结,目前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个几个方面:首先,法治培养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整合。目前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相应机构来专职负责大学生法治培养工作,通常情况下是在党委宣传部牵头组织下,其他部门和学院具体安排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法治培养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整合,使得各个部门和学院的法治教育工作陷入了“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而影响到大学生法治培养效果。其次,法治培养内容与大学生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当代大学生崇尚法治,认同现代法治观念,不少大学生也积极关注国家法治建设,所以他们的法治观念和意识普遍增强[2],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法治培养内容却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的情况。比如学校当前所开设的普法课程并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法律知识需要,不少大学生表示通过这样的普法课程使得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习存在不够全面的问题。负责法治培养工作的教师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他们大多对大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法律纠纷、法律事务等并不够了解,缺乏“以案说法”方面的能力。最后,法治培养方式较为单一。作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的组织方和实施者,高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学院在推进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的过程中所采取方式较为单一,更多情况下主要是理论讲授,缺少鲜活的语言与生动的案例。偶尔虽然也会有法治图片宣传或者法治讲座等培养形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然而还是存在互动缺乏以及质疑精神不足等问题。

    2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对策

    2.1整合法治素养培养资源

    建议各个高校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通过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相关部门专职负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比如通过成立法治教育处的方式,专职统筹规划全校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工作,具体负责大学生法治素养计划的制定、组织、协调以及落实等相关工作,将学校法治素养培养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同时,各个高校还需要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以及完善上面下功夫,通过机制创新来推进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积极构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体系,从“进教材、进课堂、进班级”三个渠道、课内课外两种形式[3]对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体系予以不断完善,为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工作的推进提供可靠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2.2完善法治素养课程内容

    首先,在普及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着重对大学生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加以培养,牢固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素养和法律知识成为终身学习以及培育的对象,让法治社会成为每个大学生追求实现的目标。其次,对法律义务、责任以及权利内容的比例予以合理安排。不对公民的法律义务、责任以及权利予以明确,就谈不上担当,更谈不上放手实干、大胆前行[4]。厘清大学生的责任义务,是其具备法治素养,才可以使其无论是在个人发展上还是国家建设上都可以走得更快更远。再次,及时深入结合实践,确保法治素养培养内容的鲜活性。在如今电信诈骗、大学生深陷网贷等事件频频发生的当下,必须通过课程及时对这些进行宣讲,让大学生参与到讨论分析中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法律知识无论是在大学生读书期间,还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许多年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可能会产生影响。这些法律知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法、公司法、合同法、民法、行政法、民法以及婚姻法等等,这些法律知识已经深深渗透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难免会遭遇一些社会问题,可能就需要用到这些法律知识。倘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掌握这些法律知识,那么当其在生活和工作中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就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法律知识来予以更好的处理,而不至于措手不及。最后,對新业态适当安排法律解读。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卖员、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行业的用工逐渐增多。这些有的是传统的劳务关系,但是更多是非传统用工关系[5],由于期间的代理关系、加盟关系、劳务关系、劳动关系尤为复杂,导致不少从业人员的身份在法律上难以明确,从而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参加了勤工俭学可能会介入这种非传统关系,也可能走出校门以后从事相关行业而介入到这种非传统关系,所以提前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对于他们今后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2.3丰富法治素养培养方式

    首先,改革法治素养培养课程的教学方法。各个高校需要明确一点,法治素养培养相关课程并不是专业课程,不是面向的将来会从事法律行业的大学生,而是面向的全体大学生。所以在采取相关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单纯的说教式、课堂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其次,教师在讲解理论部分知识的时候应做到言简意赅,重点知识则需要以讨论教学、游戏教学、视频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师所要讲授的法律知识能够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脑,从而对相关法律理念、法律方法以及法律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最后,组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鉴于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面向的全体大学生,所以仅仅让授课教师来组织安排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无疑是不现实的。因此建议由学校出面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然后每学期分批组织学生前往周边法院参加庭审,了解公安、检察院、法院以及律师等在实际案件审理中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主要负责哪些工作等等。在这样浸润式的氛围下,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对法律的尊崇感,进而实现其法治素养的提升。

    3结语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大学生可谓是核心力量之一,不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参与者与实践者,同时也将是全面依法治国成果的享有者。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关乎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进程和整个社会法治的观念。文章先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问题,然后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培养对策,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海涛.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途径探究[J].法制博览,2020(25):37-38.

    [2]曹明翔,曾萍,程梦月,等.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教育摭探[J].成才之路,2019(30):2-3.

    [3]万冠羽.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22):201-202.

    [4]王琦.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对培养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策略研究[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3): 85-87+97.

    [5]李丽娟.大学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培养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21):240-241.

    (责编:赵露)

    作者简介:王盛铭(1997—),男,河北保定人,本科,研究方向:兵器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王德臣(1977—),男,安徽阜阳人,本科,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