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牛生产性能措施分析

    何艺

    摘要:简述了肉牛管理技术与提高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包括营养控制、饲养管理、合理免疫、卫生消毒、疫病防治等。

    关键词:肉牛;养殖管理;生产性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4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03-0024-02

    发展肉牛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坚持传统经验式的管理模式,整体养殖效益较差,养殖成本投入较高,养殖周期较长,生长发育缓慢,整齐度较差,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针对这种情况,要求畜牧部门不断加强肉牛养殖户的技术指导,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建立完善的管理方案,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切实发挥肉牛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1 ?营养控制

    日粮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是肉牛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比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的必要条件。结合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对日粮营养水平做出科学的调整,可以显著提高肉牛的生产能力。而饲料营养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肉牛酮体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通常投喂高蛋白质、高能量日粮水平的肉牛肌肉组织含量较少,脂肪含量丰富。因此在肉牛日粮搭配中应做到科学合理。适合肉牛的日粮主要包括精饲料、青贮饲料、粗饲料与各种饲料添加剂。由于各种饲料的营养成分不同,在饲料搭配时一定要结合肉牛的生长需求,确定各种饲料的具体使用比例。在日粮搭配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营养补充剂,可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肉牛对饲料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增强肉牛的身体抵抗力,维持肉牛健康,改善牛肉品质,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在肉牛饲料添加过程中,应注重粗饲料与精饲料的科学搭配,严格控制精料的添加量,否则很易引发胃部疾病,使肉牛的胃部消化机能受到损害。为防止牛瘤胃酸中毒、瘤胃积食、前胃迟缓等一系列的胃部疾病,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日粮要科学合理搭配,保证粗饲料、精饲料配比恰当,满足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1]。

    2 ?科学饲养管理

    肉牛常用养殖模式包括放牧养殖模式与舍饲养殖模式,为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建议采用舍饲养殖模式,该模式方便管理,生产效率较高,饲料成本投入较低,经济效益较高。饲料添加过程中将粗饲料、精饲料与青饲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后一起投喂,可以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但对于集约化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如果混合投喂饲料,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可先给肉牛投喂粗饲料,再饲喂精饲料,保证肉牛可以多采食,减少饲槽中饲料的剩余量,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升肉牛的生产性能。在粗饲料饲喂过程中应该进行粉碎、短切、浸泡、发酵处理[2]。肉牛属于特殊的反刍动物,采食饲料后将饲料蓄积在瘤胃中,再细细咀嚼、反刍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为保证肉牛有充足的休息与反刍时间,每天饲料投喂2次,早晚各1次,同时还应严格控制肉牛的活动范围,这样能提高育肥效果。另外,在肉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应该对牛群进行妥善的分群处理,要结合肉牛的品种、个体、大小、性別、年龄进行妥善分群,方便肉牛育肥期的饲养管理,提高育肥效率,保证肉牛生长整齐一致。分群结束后,根据肉牛群体的不同生长特点与生理状态,确定饲养方式与营养方案,以保证肉牛的生长发育所需,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应避免牛群大小参差不齐而导致的生长发育不良,影响整体出栏率。在肉牛育肥养殖中应及时了解肉牛的育肥情况,以便对饲料方案进行适当调整。肉牛育肥前后应对牛群进行定期抽样称重,通常每月抽样1次,抽样比例占牛群比例的10%。在肉牛育肥养殖前,应对公牛进行去势处理,方便牛群的管理,还可降低牛肉的骚味,保持良好的酮体品质。肉牛去势后,生长发育迅速,饲料利用率较高,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显著提升。在肉牛进入育肥中后期,应该严格限制肉牛的活动范围,加快体内脂肪与蛋白质的堆积,增加肉牛体重,减少饲料消耗。通常采用拴系育肥法,将肉牛局限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减少运动量,让肉牛多休息。

    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做好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肉牛多种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最有效措施,通过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能保证肉牛获得相应的免疫抗体,预防多种传染性疾病在牛群中的传播蔓延。养殖场除每年春秋两季接受当地动物部门的重特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接种外,还应该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特点,构建针对性的疫苗免疫程序,定期对牛群进行免疫接种,保证抗体水平达标。在疫苗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控制疫苗质量、使用剂量、接种部位及方法,要保证操作准确无误,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科学配置,保证动物体内能产生充足的抗体,提高机体对多种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

    4 ?严格消毒

    消毒是杀灭养殖场致病原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切断致病原的传播途径,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通常养殖场外部环境每月消毒1~2次,内部环境每周消毒2~3次。养殖场应该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每个批次的牛出栏后,应该对牛舍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扫、冲洗与卫生消毒,闲置一段时间后,才能进入下个批次的牛进行育肥养殖。应选择气味较小、广普高效、无刺激、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常用的消毒剂主要包括碘酸制剂、氯制剂、双氯胺盐、复合酚等[3]。疾病进入流行高峰期,可以增加消毒次数,并做好带牛消毒工作,牛体表可以选择使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在日常养殖中,应经常更换消毒剂,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保证消毒效果。

    5 ?疾病防控

    养殖场在日常养殖中,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养殖场的发病情况。养殖户要坚持封闭化的养殖模式,不能随意从外地引种,需要引种时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与到场隔离观察,确保牛群健康后才能混群养殖。在疾病进入流行高发期后,可以在饮用水与饲料中添加各种抗菌类、抗病毒类药物,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每年春季的3—4月和秋季的10—11月,结合养殖场体内寄生虫与体表寄生虫的发生情况,做好寄生虫驱虫处理工作,驱虫期间及时收集粪便,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杀灭粪便中的各种虫卵与成虫,保证肉牛健康生长。

    6 ?小结

    影响肉牛生产性能的因素十分复杂,要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就要明确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引导养殖户根据肉牛生长发育阶段构建不同的养殖管理方案,满足肉牛生长发育所需,切实发挥肉牛的生产性能,只有这样才能极大提高肉牛的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 丁 ?乡.选好肉牛品种 实现高效养殖[J].湖南农业,2008(1):19.

    [2] 冼小钧.提高肉牛生态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J].兽医导刊,2019(11):69.

    [3] 张 ?军,吕汉林,刘云国,等.优良肉牛品种选择及养殖技术探析[J].当代畜牧,2016(11Z):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