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刘芳

    科学合理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资金使用质量、效益和效率,实现公司利润稳定增长,有助于公司健康、长远发展。因此,构建和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管控融资规模和资本成本,从而规避或降低公司的融资风险,俨然成为企业现阶段的融资管理目标。那么,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资金使用需求日益加大的新时代下,企业如何管控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成为越来越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引言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为了追求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往往会扩大规模,而经营规模的扩大少不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因此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大,融资渐渐成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针对当前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融资范围较窄、资金使用较为粗放、融资成本较高、融资规模和公司发展规模不匹配、融资结构有待优化、融资缺乏科学论证和分析、缺乏融资风险预警指标的困境,加大了公司的融资风险,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客观公正分析现有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完善公司的融资结构,缩减融资成本,规避融资风险,达到降本增效和正常经营的目标。

    二、企业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较为单一,融资结构有待优化

    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方式。其中,内部融资方式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是很多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但是由于某些企业规模较小,自筹资金数额较低,难以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并且内部融资占比过大难以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因此往往很多企业会寻求外部融资方式,包括国家贷款支持政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民间借贷、经营租赁、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等。有些融资方式对小微型企业并不“友好”,比如商业银行对小微型企业设置“信贷紧缩”、“申贷”等模式,加大了这些小微型企业的贷款成本和贷款风险,企业获得的收益相对较低。于是迫使不少企业转向民间借贷这种融资方式,但是民间借贷未形成规范的借贷市场,有较大的信用风险。同时,有些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包括融资期限结构和负债规模不合理,使得大量的债务集中在一段时期内,容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

    (二)融资缺乏科学论证和分析

    部分企业对当前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欠缺充足的认识,在开展融资决策时,决策系统不健全,并且融资缺乏科学论证和分析,使公司面临较大的战略管理风险、财务管理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影响公司的正常融资决策,同时也未按照财务预算报告,评价分析公司的实力,融资管控手段不足,加大了资金使用风险。

    (三)缺乏融资风险预警指标

    在融资风险和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很多企业往往就存在库存积压、负债过高、财务会计报表披露不全面不及时、主营业务关联交易依赖性强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提前进行预警,则会规避潜在的危机,防止其演变为现实的损失。而实际经营管理当中,很多企业缺乏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和相应的智能平台,也缺乏有力的融资风险应对机制,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三、构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一)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发展特征和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增强自身的融资能力,使公司的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加强资金流的使用率,使公司的经济显著提高,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具体来说,在融资期限结构方面,企业应当充分考虑负债期限结构,使其与公司资金需求、债务偿还水平和自身资本机构相适应,合理筹划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之内,谨慎选择资金的来源结构、投向结构和使用期限结构等,提高资本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融资风险,避免出现长期融资需求由短期借款来应对最终导致短期借款到期后公司无力偿还的情况,防止发生长期负债用于流动资产最终导致成本和收益不一致的现象,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融资结构模式。

    在负债规模方面,企业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所处行业类型、所处行业地位、市场发展前景、盈利水平、资本规模和债务偿还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和资金使用需求,统筹负债规模,合理配置融资收益,有效地发挥融资的获利性,确保资金供求的平衡,避免负债过小或者负债规模过大,既能够保证债务及时偿还,又能确保公司的经营发展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当定期科学调配不同时期的资金,并且进行准确预测,制定资金预算表,使得公司的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处于一个合理的比例。

    在融资渠道方面,企业应当选择更多的融资方式,积极寻求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尝试互联网金融融资、资产证券化、行业基金融资模式、供应链融资、企業集合融资等新型的融资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分散融资,分散归还,防止资金过于集中,并且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产,完善自身的信用等级,提升自身信用度,降低公司获取资金的难度,切实扩大公司的生产和经营规模。

    (二)制定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流程,科学运用融资财务分析工具

    为了更好地开展融资项目工作,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流程,科学运用融资财务分析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分析方式,定量方法包括影响分析法、功效系数法以及指标评价法等,需要采用统一的模型以及度量单位,并且对数据进行多次测试再进行改进,定性方法包括行业标杆比较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以提升融资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首先,企业应当针对当前市场环境,全方位开展市场调研分析,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准确分析公司的主营产品和服务,熟练掌握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公司在同行业当中所处的市场地位、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潜在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产品目标群体、产品的用户需求度、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等信息,同时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制定和完善融资预算机制,编制财务预算报告,按照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好财务清算工作,促使公司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全面掌握公司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发展形势,科学规划融资工作。

    其次,企业应当全面调查和分析融资项目的实际状况,收集关键性信息数据和指标,为后期的融资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依据。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对融资活动进行价值分析,使公司的融资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降低决策失误的发生率,缩减融资成本,实现收益的最大化。同时由于融资风险是动态的,因此在融资活动的执行过程中,企业应当实时跟踪和及时评估各个阶段融资工作的开展状况,并且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内部影响要素的变化,第一时间调整相关财务参数和财务指标,确保设定的目标是科学可行的,保证融资风险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以及保障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

    再者,企业应当加强融资项目的财务分析,降低融资所产生的财务风险。在融资决策方面,企业可采取净现值法、回收期法等科学的评估方式,结合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手段,全面对融资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企业管理层应当严格遵循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现融资和财务的各种变化,准确估算公司的偿债水平。同时,企业可准确预测增长率,进行融资规划工作,借助资本成本比较分析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等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公司资金结构进行决策,对每一种融资方案的优劣势、应用范畴、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进行科学分析,准确计算各融资方案的加权融资成本,适当选择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合理安排资金结构。

    (三)构建融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企业应当设置完善的融资风险预警指标,加强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构建融资风险预警体系。比如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人员及时预测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加强对未来的风险预测,并且预测融资项目潜在的危机,趁早调整融资的策略,防止造成较大的融资损失。比如引进风险预警和数据监测系统,平台实时、智能、动态地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和输出相应的信息数据,事先预测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智能发出警告,提醒公司管理层,从而使公司可事先预测和及时防范潜在的融资项目风险和危机,提升公司融资风险管理的效率,确保融资项目预期目标的达成。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信息数据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两部分。静态信息数据涵盖融资风险识别方式、风险评价指标、风险管控标准等内容,动态信息数据包括公司各年股权融资数值、融资风险评估指标等。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的结合,可动态识别、准确分析和客观评价公司的融资风险。

    同时,基于自身融资项目特性和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探索公司融资风险的可接受程度、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标准等内容。在评估公司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时,应当注意平衡公司自身效益和融资风险的关系,切忌一味追求效益。

    再者,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融资风险,制定不同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目标等。企业在设计融资风险解决办法时应当平衡自身经验战略和融资风险战略的关系,确保公司经营效率和风险管控保持一致。

    此外,企业風险管理小组需要定期对融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定期总结分析,及时改进,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监督评价工作,评价企业落实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

    四、结语

    企业的经营发展离不开投融资,由于市场环境具有一定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在开展融资决策活动时容易出现偏差,或多或少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加强融资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决策,强化融资风险防范,科学指导融资行为,制定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流程,科学运用融资财务分析工具,构建融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提升融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盲目融资,从而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青岛世园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