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成亮

    

    [摘 ?要] 面向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需要关注两个主题:一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二是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发展.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主体性发展模式,这与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主体性发展模式能够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够优化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可以让农村初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反思.

    [关键词] 农村初中;初中数学;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构建

    面向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需要关注两个主题:一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学生;二是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发展. 面向学生的发展,教学中亟须建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在面向初中学生的运用时,有着相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因而面向农村初中学生的主体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就有着特别的研究意义. 笔者多年从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对于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来源于实践的心得. 现将其总结出来,与投身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同行共同切磋.

    主体性发展模式对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适切性

    之所以强调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主体性发展模式,这与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还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数学教学,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即数学课堂教学除了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笔者认为这一模式是适用于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的,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主体性发展模式能够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农村学生的主体意识.

    笔者曾经对农村初中学生与城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进行过比较,结果发现人们常说的“农村初中学生比较内向”的背后,是学生自身主体意识的缺失. 而主体性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原本就强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而只要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那包括核心素养在内的学生发展也就有了极大的可能.

    其二,主体性发展模式能够优化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

    在数学教学的视野之下,学生的发展最终取决于数学学习过程,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建构,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当前教学中最主要的建构方式之一,主体性发展的模式之下,既强调学生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是适切的.

    其三,主体性发展模式可以让农村初中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反思.

    由于区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反思的意识往往不强,传统教学中笔者多次总结都发现,简单地跟学生强调反思是不够的,只有创设反思的情境并让学生处于反思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反思意识与能力.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主体性发展模式是适切的,是值得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的.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主体性发展模式之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体性发展可以成为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品质提升,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具体策略的运用的,有研究认为,创设情境、动手探究、学习反思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策略,笔者在教学中则发现,创设情境、动手探究、学习反思三者之间,可以形成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从而让实施策略更加具有可行性.

    例如,在“平行线的判定”探究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平行线的性质,值得思考. 结合笔者所教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特点,采取了如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选择生活素材创设探究情境.

    在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中,平行線的存在并不罕见,关键是学生要能够进行抽象,于是可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平行线素材. 学生寻找到的素材有窗户、门的边.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是,有学生举出农田的例子,说农田两个对边的岸是平行的. 当然就有学生迅速提出不同的意见,说农田的形状各种各样,怎么可能对边平行呢?反对的学生通过在草稿纸上画出农田的形状,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原先提出这一观点的学生则认为有的农田对边的岸有可能是平行的. 于是探究的话题自然就呈现出来:如何判定两直线平行?

    策略二:建构表象探究平行线判定法则.

    判定的对象应当是数学抽象的产物,农田及对岸抽象之后,就是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的对边是否平行,是需要判定的. 如何判定呢?有学生说看“形状”,有学生说看“对边延长后是不是永不相交”,但略做讨论之后就会发现,这并不能成为逻辑严密的证明方法,而要通过严密的逻辑来证明,就必须寻找新的证明思路与方法.

    这个过程仍然应当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画图的方法,即过某直线如AB外一点P作CD平行于AB,本质上就是作角相等,如图中的∠1=∠2. 图中的∠1和∠2实际上就是一对同位角,这反过来即可以证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学生画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数学抽象之后形成表象,并将表象用图的形式表征出来的过程.

    策略三:积极反思提取有效的学习方法.

    判定直线平行的法则何以有效,关键还在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笔者以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不是教师教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结果.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通过反思,可以获得方法性认识,这也是主体发展模式的基本目标.

    农村初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构建研究总结

    面向农村初中学生,在主体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而从教师角度来看,面向农村学生进行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应当成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追求.

    在研究中,笔者发现面向农村初中数学的教学,需要努力寻找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需要的素材,并且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加工这些素材,进而形成能够支撑自己主动学习的材料,而且研究中的事实证明,在该模式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是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的. 有同行指出:课堂教学应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为唯一目标. 因此就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主体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成为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特征.

    总体而言,“初中数学主体性发展教学模式的探究”旨在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富有个性地学习的教学模式,有了这一模式,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可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