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剪纸纹样的视觉语言研究

    李阳+林舜美+尹芳

    

    

    

    中图分类号:J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729(2017)03-0102-07

    关键词: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符号;抽象形象传达

    摘要: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福建剪纸纹样有以下功能:一是作为刺绣的图案底稿,用以辅助刺绣;二是作为祭祀礼仪的祭品,用以与神灵、祖先沟通;三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从符号学上来说,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是由具体的形象提炼出的抽象形象,以表达抽象意义的一種符号系统。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审美价值体现在具有形象上、色彩上、效应上的美感。福建剪纸纹样是一种高度概括的、再现与表现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它采用福建地区民众中广为理解的视觉语言形式,将规则与语境融会贯通,使受众能充分理解传者传达的信息。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布等材料上制作花纹,用以装饰、祭祀或礼仪的民间艺术。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而以漳浦剪纸为代表的福建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的子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其剪纸视觉形象和造型风格独特,自成一派,纹样形象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表达了福建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社会风俗、道德观念、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表意、抒情、娱乐、祭祀、礼仪等多重社会功能和价值。福建剪纸最初是作为刺绣底稿出现的,题材多以刺绣物件为主,随着汉民族风俗活动的盛行,加之受北方剪纸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开始应用于各种婚嫁、祭祀礼仪中。目前学界关于福建剪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周海彬[2]从福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谈起,对各地的剪纸风格和艺术特征等进行了探索分析;李艳[3]从漳浦民间剪纸的表现技法、形象组合、造型特征、构图形式、传承创新等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福建漳浦剪纸的艺术表达形式和象征意蕴。但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福建剪纸艺术的造型、传承等角度来阐述,从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角度来分析的少。鉴于此,本文拟从视觉语言的传达角度来分析福建剪纸纹样的功能、符号学意义、审美价值、特点和传达过程,以供学界参考。

    一、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功能

    “视觉语言”这一提法源于英语Language of Vision,王授之[4]在其论文《设计文化中视觉语言之体现》中阐述了视觉语言在设计文化艺术中的体现和应用。通常情况下,视觉语言被界定为可视化的形象,一般被限定在造型领域。一般的语言可以用声音和文字来表达,而视觉形象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实体来表达,所以视觉语言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视觉实体,是一种借助实体形象来表达抽象语言含义的视觉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精神内涵时,常常借用视觉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比如图样(也即纹样)。可以说,视觉语言是通过各种媒介物运用在可视化艺术形式当中的,视觉信息由传者向受者传递的过程也是通过视觉语言来完成的[5]。福建剪纸纹样作为一种视觉语言,不仅其纹样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具有传承福建历史文化,体现福建社会风俗,展现日常生活审美、祭祀、礼仪,以及表达人民生活理想、传达价值观的功能。

    由于纹样在产生的最初阶段往往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需求,因此要解读福建剪纸纹样的视觉语言,首先要了解它的功能。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产生有其独特性,其功能也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剪纸。2016年5月,笔者先后两次去福建省漳浦县和莆田市进行调研,拜访了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秋日、欧阳艳君、陈燕蓉女士,还拜访了漳浦剪纸现代风格派代表以乐先生。经过调查,我们认为福建剪纸纹样主要有以下三种功能。

    其一,作为刺绣的图案底稿,用以辅助刺绣。福建剪纸纹样受北方剪纸的影响,最初是作为刺绣花样而出现的。刺绣的图案复杂,在制作之初无法验证图样尺寸、纹样是否美观、是否匹配所绣物件的大小,勤劳聪慧的福建妇女就用纸先剪一幅一样大小的花样,再照着剪纸花样进行刺绣。现存的很多剪纸,比如福建各地常见的肚兜花、香包花、肩围花、围涎花、扇面花、八卦花、领沿花、肩罩花、饭巾花、帽檐花等,曾用作刺绣花样的传统题材剪纸,往往按照服饰刺绣的形状与纹样剪就,并附以各种构图精美的吉祥图案,以期吉祥平安。我们在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刺绣底样的剪纸作品,如中国沿海地区民间剪纸传承者代表之一林桃所创作的刺绣底样《涎围花》(见图1),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阳艳君女士创作的《香包花》和《肩围花》(分别见图2、图3)。涎围是福建漳浦地区幼儿围在脖颈的一种配饰,其功能是擦拭和遮挡幼儿流出的口涎,漳浦妇女会在涎围上刺绣精美的吉祥图案,如兰草、菊花、向日葵等,期盼孩子健康成长。香包花为香包刺绣的底样,其纹样有葫芦、童子、梅花、莲花等寓意吉祥的图案。肩围花则是用于肩围的一种刺绣纹样,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出现,同样也是一种精美的装饰。

    其二,作为祭祀礼仪的祭品,用以与神灵、祖先沟通。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样式有莆田的礼品花。在祭祀神灵和祖先时,作为赠送的礼品或准备的贡品,都会附上一枚用红纸制作的剪纸花,常见的内容题材有猪头、猪脚、猪肚、鸡爪等。这些剪纸花除作为礼物象征情意之外,更增添了一些意趣。比如,鸡爪剪纸称为“凤爪花”,鸡爪上还会饰有“戏牡丹”的图案,十分美观;猪肚上会附有肥硕猪崽的剪纸花头。欧阳艳君女士讲到,漳浦人对神灵非常虔诚,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神灵和祖先,而祭祀需要贡品,心灵手巧的祖母(漳浦妇女)会用红纸剪猪脚、猪腿、整猪、大饼、月饼、茶壶、饭碗、筷子等来供奉祖先、神灵;待祭祀仪式完成后,祖母就会用火将这些贡品焚烧,以让祖先和神灵“享用”到子孙和信徒们准备的贡品。常见的祭祀用的剪纸花有大饼花、月饼花、寿桃花、大猪花(见图4)、猪蹄花(见图5)、鲎花(见图6)、螃蟹花等。这类剪纸往往以写实的手法仿照祭祀礼品的形象创作,有淳朴天然的美感。漳浦人还会在这些剪纸纹样中嵌以牡丹、石榴、卷草、寿字、喜字等吉祥图案,赋予其吉祥的含义。其三,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表达劳动人民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福建不同地区剪纸纹样题材不同。南平等地区喜好以家畜为题材,风格粗壮朴实;沿海漳浦一带则喜好以海洋生物水产为题材,造型生动活泼,风格细腻优美;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风格多华丽精巧。福建剪纸多体现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价值观念、社会道德等。例如,欧阳艳君的作品《故乡的云》(见图7),表现的就是故乡人民的现实生活,纹样以云朵串联,有丰收的水果、稻米等物产,还有鱼场里收获的海产,故乡的成片祖屋,表达对故乡丰产丰收的期盼和对家乡的热爱。黄匏的作品《闹花灯》(见图8),表现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闹花灯、赏花灯的热闹节日场景。

    二、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符号意义

    所谓符号是指人们将一些事物的含义浓缩提炼出来的简洁标识。随着符号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艺术创作者常将一些艺术符号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用来表达某种意义。但不是所有的视觉意象都可以被称为符号,能被称为符号的元素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张宪荣在《設计符号学》一书中指出:“它(符号)必须是能指与所指的双面体;必须是人类的创造物;必须构成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系统。”[6]福建剪纸纹样正是这样一种视觉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双面体,是福建先民的创造物,是独立构成于客福建人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这一通过福建人民赋予其含义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意指”。比如图9,作品中的桃子代表长寿幸福美满的含义,桃子上又装饰了喜鹊和梅花的纹样,代表吉祥幸福。人们通过“意指”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和美好愿望寄托在桃子的纹样上,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纹样的符号学意义在于它来源于某个社会群体,并且反作用于该社会群体,以唤起某种感受,所以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是由事物的具体形象提炼出的抽象形象,以表达抽象的思想含义的一种符号系统。福建剪纸纹样就是通过其视觉形象来表达人们的精神风貌,且具有较强烈的审美意蕴。

    三、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审美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剪纸纹样的某些功能和意义逐渐减

    弱,而其审美价值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剪纸纹样的审美功能有时也变成了纯粹的审美需求和装饰需求,而不再具有某些实用功能。福建剪纸纹样主要表现为具象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化的形象,这些抽象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美感,而具有美感的视觉形象具有审美价值。

    其一,具有形象上的美感。从造型角度来分类,纹样可分为写实的和抽象的。就福建剪纸纹样而言,多是写实性的纹样,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美好的事物(如牡丹纹、桃子、鲎纹、鱼纹等纹样),以及福建人的生活和生产场景(如打鱼、种田、丰收等纹样)。

    其二,具有色彩上的美感。从色彩上来说,福建剪纸主要采用大红色的纸或者绒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含义中,红色具有喜庆愉悦的含义。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福建剪纸纹样所使用的色彩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象征生活红红火火蒸蒸日上,给人以和谐、愉快的感受。

    其三,具有效应上的美感。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兼具静态美与动态美,动态美并非说剪纸是可以动的,而是说其能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动态感觉。比如,在二维平面的作品中,创造出三维立体的空间,展现出时空的变化,给观者以全方位的动态感受,使观者从剪纸纹样所营造出来的场景中感受到动态的美感。当然,福建剪纸纹样也具有静态美,常给人带来庄重和平静的感觉,其静的氛围能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

    四、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特点

    视觉语言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它是由视觉基本元素和设计原则所构成的一套传达意义的规范或符号系统,是一种将具体的形象浓缩为极度概括和抽象的视觉符号,以传达作者主观意图的艺术形式。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是一种高度概括表现的艺术。表现就是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呈现出来。在视觉艺术中,表现是指艺术创作者的主观表达,其视觉形象的认知程度越低,其表达的就越抽象;反之,其视觉形象的认识程度越高,其表达的就越具象。福建剪纸纹样的内容来源于生活中的事物,作者将生活中寻常所见的事物,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概括,在剪纸中表述和描绘出来,经过不断的演变,这些纹样逐渐稳定固化,变得抽象并且含义相对稳定。

    其二,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是一种再现艺术。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就是用概括抽象的图形,再现图案指代事物的原始状态和情境的一种艺术形式。观者看到福建剪纸纹样,即可理解到其深刻的含义,体会到作者要展现的情感。例如,图9中所示的寿桃纹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现性纹样,是概括并且艺术化地处理了的桃子的纹样,再现了寿桃这一形象。寿桃这一形象在中国文化中有长寿的含义,并且寿桃中有喜鹊的纹样,喜鹊有报喜的寓义,所以这幅剪纸作品就精确地向我们再现了长寿、喜庆、吉祥等情感。

    其三,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是再现与表现有机结合的艺术。从视觉艺术的创作、研究规律来看,表现和再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再现是基础,表现是手段,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优秀的艺术创作。对于大多数福建剪纸纹样而言,有时候很难严格地将再现和表现区分开来,两者多是融合在一起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展现出福建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五、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传达过程

    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的传达,是一个传达和接受的过程,传者向受者传达的内容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思想,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由于传达的信息具有抽象性,无法被对方所直接接受,这就需要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编码,编码后的信息就是信文。信文必须采用双方所能达成共识的编码方式,以便被受众所接受。福建剪纸视觉语言传达的基本过程见图10。其中,“编码过程”指的是发信人(剪纸创作者)向收信人(剪纸观看者)发送信息的授受行为,“规则”指的是剪纸创作者在进行剪纸创作时所应用的剪纸图案构成法则,“解码过程”指的是收信人看到剪纸作品时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解读作品的过程,“信息1”指的是发信人想表达的原始信息,“信文1”指的是发信人创作的作品形象,“信文2”指的是收信人看到的剪纸作品,“信息2”指的是收信人所领会到的剪纸作品的意义,“噪声”则指的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剪纸作品呈现不完全、解读受到干扰等情况,噪声会影响剪纸作品信息的传递,使收信人不能很好地领会发信人传达的信息。

    下面我们以上文所提到的寿桃纹为例,来说明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传达的基本过程。寿桃纹视觉语言的发信人就是该剪纸作品的创作者林桃,而收信人则是指所有能看到寿桃纹的人。虽然收信人受到地区、文化背景的影响,对同一个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会有差异,但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收信人一般认为寿桃纹传达出来的是长寿、吉祥、喜庆的信息。

    在有些视觉语言的传达过程中,传达依存于固有的编码规则,收信人对发信人发出的信息完全没有改变,单纯地接收发信人的信息。而有些视觉语言的传递是在一个完全未形成任何规则的符号系统中所产生的一种情况,符号赋义过程是从编码开始的,没有任何规则可循,信息的重建只能依据语境进行诠释,收信人则完全根据自己的分析认定其意指作用,与发信人没有任何关系。[7]福建剪纸纹样视觉语言采用的是一种共存型的传达方式,既依存于规则,又依存于语境。它是采用福建民众广为理解的视觉语言形式,将规则与语境融会贯通,使受众能充分理解传者所传达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EB/OL].(2006-06-02)[2017-01-16]. http://www.gov.cn/zwgk/2006-06/02/content_297946.html.

    [2] 周海彬.福建民间剪纸的前世今生[J].包装世界,2011(5):74.

    [3] 李艳.福建漳浦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3.

    [4] 王授之.设计文化中视觉语言之体现[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3):27.

    [5] 李阳.哈尼族服饰纹样视觉语言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1.

    [6] 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3.

    [7] 翟颉.铜鼓纹饰视觉语言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