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应增强“两种意识”

    王宏伟

    摘要:新形势下,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师的自我调控水平又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师生关系是反映教师课堂管理与班级管理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师生和睦相处、有效地进行沟通,有助于减少和防止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助于营造让学生感到愉快、快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持久性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增强情感意识,善于表达情感,控制情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关系。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师意识;情感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133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该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增强以下两种“意识”。

    一、平等首席者——教师意识

    意识自控首先要求教师对自己身份有客观、正确的定位,特别是“平等首席者”意识,这一教师意识的定位,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在教学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整节课讲得“风雨不透“,一点不给学生活动的空间,接下来就是“烙饼式”地练习,一个生字让学生十遍八遍地写,一篇文章让学生读无数次,其结果是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练得苦不堪言,最终收效甚微。在管理上,教师越俎代庖,事无巨细,一切包办,无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有明确的自我意识,就会有助于自己及时调节、控制和完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但正确地了解自己比正确地了解他人更难。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的教师抱怨学生如何不求上进,如何屡教不改,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引导与鼓励是多么缺乏魅力与效果;有的教师总在强调学生有如何多的问题行为,却没有想想自己的班级管理手段是多么单一、贫乏。更有甚者,有的教师把自己偏激的认识当作“独出心裁”,把自己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举动误认为“创新”。由此看来,身为人师者很有必要下功夫准确地了解自己。教师应经常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自己的管理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注意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管理中是否充满了师爱,善待了学生的各种问题行为?自己的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机制,自己的管理风格得到多少学生的认可?自己组织的各项活动效果如何,设计和实施是否可以更完善?有了这样的自控意识,并随之进行相应的自我调控,班级管理才能得到不断地完善。

    当然,教师的意识调控还包括要防止因自然威信产生的“权威”心理。教师对学生一般都有一种自然的威信,它是教师的身份所赋予的一种权威、权力和影响力,是在师生接触的开始阶段,因学生对教师的自发信任和尊敬而产生的。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这种由职业而产生的自然威信,而是滥用这种自然威信,以权威者自居,那么就有可能对学生动辄发号施令,时时事事体现一种“威严”,结果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有些教师因权威心理作祟,不肯承认自己在管理上的问题或错误,甚至明知道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不愿公开表示接受。长此以往,教师的这种自然威信就会不断下降以至丧失。因此,教师一定要有珍惜这种自然威信的意识,要有增强自觉威信的意识。自觉威信,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品格、学识和智慧而赢得的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有了这种自觉威信,教师才具有真正的权威性,才能在班级管理中产生强大的教育威力。

    二、感时花溅泪——情感意识

    时代的发展、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特别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将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情感,也会决定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让教师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教师的情感和情绪品质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影响自身的工作动力、教学思想和语言表达,而且影响学生对教师权威的认可程度及对班集体的向心程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何况是正处在朝气勃发的青春少年。因此,善于控制情感,抑止消极情绪,是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

    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不带消极情绪进班级,这首先是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帮助学生克服种种心理失常和心理障碍,还要以自身积极健康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其次,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教师被社会及家长寄予厚望,感受到极大的工作压力和内心角色冲突,因而容易产生苦恼、烦躁等消极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消除这些不良情绪,把它们带到班级管理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诸如发无名火,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或刻薄的批评,从而造成师生情感隔阂甚至对立等严重后果,一旦造成这种后果,就会给师生之间带来无尽的痛苦和麻煩。最后,教师要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和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他就不适合做教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任何学生都有其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志向,有自己的热情,有自己的人格。

    一般来说,优等生和后进生在学习与行为上的表现确实容易使人产生情感偏向,但如果教师将这种好恶情感有意或无意地流露出来,那肯定会影响班级气氛以及师生关系。对优等生偏爱,一方面可能会使之更加奋发努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使其意志力弱化、自我评价失当、自我表现欲望膨胀、与同学关系疏远等心理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对少数优等生的偏爱可能会破坏其他学生心理平衡,使他们产生不公平感,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听课情绪和听课效果。至于教师对后进生的偏见,后果则更严重。不仅会影响这些被视作“后进生”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学习的成效,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还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及完善,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有公平的情感意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

    总之,教师应该深刻认识自身职业的重要性,热爱本职工作,改革教育思想,创新教育观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精湛的学识和个人魅力赢得学生。加强自我控制,注重两种“意识”,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更是教育教学的需要;是工作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完善自身人格的有效措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21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