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刘春红

    

    

    [摘 ?要] 随着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初中数学课堂改革蓬勃兴起. 处理好新课改下的数学教与学是当下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做数学”而非“说数学”,应做到“先学后教”,从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做数学;先学后教

    面对核心素养理念下课程改革的浪潮,数学教师需全方位把握学科所需的核心素养内涵,转变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学科本位与知识本位现象,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和落实六大数学核心素养.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因而转变教学方式势在必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容忽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举足轻重. 学生的自主性发展任重而道远,实现学生的共同发展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基于此,笔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融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新设想,与学生一起走向新课程,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愿望.

    让学生“做数学”

    多年来,“说数学”的教学方式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的“法宝”,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做数学”逐步代替“说数学”进入教师的视线,它关注到数学学习的体验性和探究性,强调数学学习是合作交流的过程,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实现情感层面的乐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怀.

    例如,班上一位学生总是学不好数学,甚是苦恼. 在一次数学课上他提出问题:“什么叫同类项?”笔者没有像往常一样进行阐释,而是在黑板上写出四行代数式,并邀请他:“请将上面的同类项连一连.”他自信满满地连好,笔者夸奖道:“你连得很正确,显然你已经掌握了同类项的定义.”该生诧异地问道:“难道不需要背下来吗?”笔者很肯定地告诉他:“不需要.”他立刻露出轻松的表情,似乎在说:“原来数学学习也很轻松啊!”慢慢地,他由学困生上升到学优生的行列. 由此可见,相较于“说数学”,“做数学”有着更高层次的意义.

    师:以上两种答案是老师刚刚在巡视中发现的,相同的算式你们却算出了不同的结果. 这两个答案都对吗?还是有一个错误答案呢?究竟谁的答案正确呢?请小组合作展开讨论,辨析以上两种解法的正误,并阐明正确的理由和错误的根源.

    ……

    上述案例以“做数学”为指引,让学生置身于解题情境之中,在解题的过程中探究并发现数学知识,不断触发学生的思考、对比和修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由指令型向自主型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对应的收獲. 这样的探究过程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了思维发展,建构了知识体系,实现了思维创新.

    让学生“先学后教”

    课程改革助推了不少教学模式的改变,初中课堂的教学风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在各种要求推动下,“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推行变得举足轻重. 众所周知,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主探究并发现,这样的发现不仅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还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独具个性的个体,有自身特定的学习方法,承认学生间的差异性,使之成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为其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与学法指导,从而为学好数学提供能量.

    例如,班上有名学生在小学时数学成绩遥遥领先,学得很是轻松,到了初中却“节节败退”,深感吃力. 他找到笔者为他指点迷津,经了解他学习数学是靠以下三宝:听讲、记笔记、做习题,数学教材于他而言就是形同虚设,他从未读过,更不要谈“吃透教材”一说. 诚然,不少学生认为认真听讲是学好数学的利器,殊不知毫无准备的听讲是漫无目的的,是无法实现创新的. 由此可见,“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可以促成学生积极有效地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造精神.

    案例2 矩形的特征.

    师:观察图1,可有发现这一矩形的边有哪些特点?

    生1:平行且相等.

    师:这个矩形的角又有何特点呢?

    生2:都是直角.

    师:对角线呢?

    (学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

    (取出尺子和学生一起度量这两条对角线的长度)

    师:现在可找到它们的特点了?

    生3:相等.

    ……

    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矩形特征,教师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切入教学,原本应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自始至终将课堂“抓”在手里,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尽管参与了数学活动,但并没有真正进入数学思考中去,无法抽象出矩形的特征来. 因此,以上活动的教学效果是欠佳的,可以进行以下修改.

    案例改编

    师:请大家阅读教材,并思考: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

    师:观察教材中的图形,利用你手边的工具,可以去折、去测、去剪、去拼,找寻出矩形的边、角、对角线的相关性质和它的对称性.

    师:将你的理解和同桌说一说,再小组交流.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以上案例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争辩,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抽象出数学本质,逐步获得对矩形的理解,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活动中,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思考、猜想、操作、讨论、交流、争辩、推理等过程,充分调动已有认知经验,使思维得到递进式发展,并创造性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我们需要为学生打造人人有自尊,皆有安全感的和谐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为师者需以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善待“学困生”,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很难保证他们不会成为第二个牛顿、普希金、爱因斯坦……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安全课堂里,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显露独特的个性和才华,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进而学有所得,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例如,开学初笔者任教八年级,并请班上的四十几名学生自我定位四种角色:飞翔者、奔跑者、跟随者、追赶者,全班学生都将自身定位为追赶者或跟随者. 到了期末考试,相当一部分奔跑者诞生了,还有一名学生数学考到了满分,是全校两个数学满分中的一个,成为当之无愧的飞翔者. 由此可见,开放、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为学生铺设通往知识和能力的桥梁. 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为了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让学生去“做数学”,并通过“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