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寻美之旅

    罗雪芬

    【内容摘要】本文以一节“广东音乐赛龙夺锦”的欣赏课为依托,在以学生体验为基础的教学中,通过引领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发现美、从音乐活动中探索美、体验美,探索发展学生审美的能力的教学方法,确切落实“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号召。

    【关键词】教学法 审美能力 发展

    一、案例背景

    音乐教育是多元化的教育,其中“审美哲学”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世界音乐教育。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基于审美的音乐教育,主要的目标便是发展人们审美体验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以一堂“寻美之旅”的音乐课,引领学生发现美、探索美、体验美,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法上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二、案例呈现

    (一)音乐文化蕴意之美

    1.分享交流(端午民俗风情、传说故事之美)

    导入:大家了解赛龙舟吗?请说说和它有关的故事[1]。

    学生甲:端午节,番禺、广州很多地方都会扒龙舟比赛。

    学生乙:吃粽子、挂艾草、喝雄黄酒。

    学生丙:诗人屈原在那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教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龙舟赛里面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可见我国民俗文化的深厚。那么音乐中的赛龙舟会是什么样呢?

    2.演绎感受(戏曲古典之美)

    聆听:教师播放《赛龙夺锦》的开场音乐,讲解作者采用了粤剧中,武将登台亮相时的音调,充满了英雄气概,预示在音乐当中,盛大的活动——龙舟赛即将开始了。

    感受:教师展示武将登场的图片,示范武将登台上场的简单戏剧动作,学生跟随音乐,模仿武将的动作与造型,感受武将的英雄气概。

    演绎:学生按照谱子和造型动作要求,模拟武将登场与击鼓的动作,体验赛龙舟鼓手指挥赛龙舟的英雄气概。

    (二)音乐动律之美

    1.动作模仿(生活节奏韵律之美)

    讨论:龙舟怎么划呢?

    模仿:听主题音乐,根据音乐节奏,揣摩与模仿划桨的动作。

    思考:主题音乐中运用了什么节奏来模仿划桨动作?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音乐节奏来源于生活,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划龙舟的动作,提炼出弱起的节奏,作为主题旋律的基础节奏进行创作发展,将生活中的赛龙舟提升为一个艺术作品。音乐中弱起节奏的特点是从弱拍开始,有预示、提示的作用。

    2.对比模拟(生活原型意象之美)

    思考:音乐中是如何来表现竞争的龙舟呢?

    哼唱对比:哼唱主题音乐,对比甲乙两句旋律的特点。

    学生甲:节奏一样

    学生乙:音高不一样

    教 ?师:这就是音乐创作中旋律模进的手法。我们分组扮演甲乙两个船队,跟随音乐模拟划桨的动作,体会一下音乐中的不同船队竞争的状态。

    模拟:分组扮演甲乙船队,根据音乐旋律,模拟划桨竞争的场景。

    教师讲解,在音乐中,作者采用两句不同的旋律来指代两只龙舟,运用旋律模进的手法来表现船队的竞争,音乐的交替进行很好地展现了龙舟赛中船队之间的争先恐后的场景。音乐中龙舟竞渡的比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表现。而音乐中模进创作的采用,是作者将生活提升为艺术的创造性手法。

    3.聆听想象(氛围观影式之美)

    讨论:龙舟比赛现场的观众会做什么呢?

    学生甲:呐喊加油

    学生乙:观看拍照

    学生丙:裁判吹哨子、锣鼓手击鼓助威、放鞭炮……

    聆听想象:教师在音乐声中,展示赛手、鼓手、观众等不同姿态道德图片,鼓励学生根据音乐想象观众的各种状态。

    模拟:学生根据图片,在音乐声中模拟观众呐喊、摇旗、拍照等动作,猶如身临宏大热烈的竞赛现场。

    4.形象创编(人物生动之美)

    聆听:冲刺夺锦时紧张的音乐。

    联想:胜利场面,了解特强音的持续运用。

    聆听:得胜游龙音乐,感受悠扬轻松、自豪的音乐。

    创编:根据音乐创编龙舟划桨手潇洒自如、拱手道谢、得意扬扬的形象。

    (三)音乐升华之美

    1.回顾提炼(情节跌宕之美)

    回顾:复听每段音乐主题部分

    思考:乐曲的发展是根据什么进行的?

    提炼:根据音乐表达的主题,给每段音乐的主题取一个名字。

    比赛开始(开场)——龙舟竞渡(主题音乐)——赛场群众(音乐发展)——冲刺夺锦——得胜游龙

    小结:乐曲的发展是根据龙舟竞渡的情节来进行的,作者用音乐把一场盛大、热烈的龙舟竞赛演绎出来,犹如观看了一场具有跌宕起伏情节的故事一般。

    2.对比体验(民族乐器美的对比)

    欣赏:播放视频,丝竹乐演奏形式与吹打合奏形式。

    对比:两个版本的乐曲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乐器不同,丝竹演奏的有二胡、扬琴等。吹打合奏的有唢呐、大鼓、锣、铙钹等。

    学生乙:丝竹演奏形式感觉软绵绵的,不给力。吹打合奏形式的比较有气势,更好听。

    体验: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用鼓、锣、铙钹、木鱼等打击乐器击打节奏,感受打击乐器合奏的热烈恢弘的气势。

    3.立意升华(曲意竞争之美)

    思考:龙舟选手如何才能获得胜利?

    乐曲反映出中国人的什么精神?

    我们在《赛龙夺锦》的学习中获得什么启发?

    同学甲:动作要快、一致、有力。

    同学乙:表现了劳动人民勇敢、豪放、奋发向上的精神。

    同学丙:团结才能胜利。

    情境模拟:分两大组,从引子音乐开始,先全体模仿鼓手击鼓。进入主题音乐甲后,第一大組模仿桨手划桨。进入主题音乐乙后,第二大组模仿桨手划桨。在音乐的伴奏中体验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

    教师课堂小结:积极向上、奋斗的精神。教师讲述何柳堂创作的音乐的动机。在获得端午龙舟的启发后,一气呵成创作出这首振奋人心、荡气回肠的著名乐曲。

    三、案例反思

    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是一节欣赏课,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出典型的节奏和音调贯穿全曲,描绘了广东民间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情景,是广东音乐当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笔者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法,从音乐文化内涵、音乐要素、音乐立意切入领略音乐作品中蕴涵的美,借此发展学生审美的能力。

    (一)音乐文化蕴涵中美的挖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千百年来人们丰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蕴涵着深沉的人类情感,它存在于不同的形态中,表达着人们的喜怒哀乐,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美好情感的追求。美育对于学生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情感的教育,所以这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容,也就是从音乐作品蕴含的故事、传说、节日活动、生活习俗中去听,去看,去模仿,去分析,在挖掘过程中达到美育的目标。

    课堂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广东人,对于端午民俗、屈原故事、扒龙舟活动早已耳熟能详了,故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讲述出与“赛龙舟”有关的故事,既达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引起共鸣的目的,也鼓励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对于音乐作品中,戏曲元素的引入,学生比较陌生。教师直接点出了这是粤剧武将的出场,并亲身示范武将出场的踱步动作,再通过画面与简单可行地击鼓动作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音乐开场的气势。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手法,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锻炼安排合适的力度。

    (二)音乐要素形象化中美的体验

    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分析,需要教师的慢引导,学生的慢品味。作品是作者通过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琢磨提炼出来的艺术,教师采用了思考、哼唱、对比、模拟、讨论、聆听、联想、创编多种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引导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感受音乐中各要素设计的原因、技巧以及艺术效果,理解作者创作这件艺术作品的初衷。不但在多样的实践体验方式中,感受作品的美,而且在多样的实践体验方式中逐步锻炼审美的能力。

    (三)音乐立意实践中美的升华

    笔者认为,一个音乐作品欣赏至最后,最重要的是追求这个作品的意义。这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教师设立情境模拟,模仿鼓手击鼓、模仿桨手划桨、模仿龙舟竞渡。能不说就不要说,让学生在音乐中,通过自身的活动体验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在体验之后,再设问思考进行理性分析。学生在划桨合节奏中,在竞渡感受紧张情绪时,已经发现了音乐立意所在,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在“回顾提升”中,教师没有给学生音乐环节的标题,而是请学生自己对音乐进行分析,归纳,命名,借此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即使归纳不一定准确,命名不一定优美,但学生经历了过程,能从中激发主动性,获得实践经验,获得审美能力最重要的实践自信能力,也是这个教学环节要达成的最重要的目标。

    (四)音乐实践中的缺憾之美

    缺憾之一,首先学生是千变万化的,即使当下被评为最优秀的音乐课,也无法满足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的学生状态。其次,音乐是经典的,但时光是流动的,音乐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丰富。所以同一教学的内容也是需要跟随时代进行变化的。

    缺憾之二,这节音乐课中美的寻找,在文化背景、音乐要素、音乐主题方

    面达成了目标,如果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与艺术实践中带领学生切身体会,在实践中耐心细致的发现与引导美,才能让学生审美能力真正得到发展。

    审美教育中的缺憾,正是教育一线工作探寻发展的空间,可谓亟待发展的美。希望本次课的实践与探索能够给美育课堂带来一些助力,为学生美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庆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考思想品德,2014(3):28.

    [3]孟繁佳.从“审美论”到“协同论”——雷默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全面认识[J].中国音乐教育,2018(5):38-42.

    (作者单位: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