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颅脑损伤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钟文

    【摘要】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受多因素影响,极易产生凝血功能障碍,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可导致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影响患者预后效果。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发病主要与纤溶系统异常亢进、血小板作用、组织因子释放、低体温、血液稀释、炎性反应等有关,本文重点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的相关问题,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1..02

    创伤性颅脑损伤属临床常见外伤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患者发病后可产生纤溶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处于高凝或低凝状态,如未能有效治疗干预,可产生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影响疾病预后效果。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如产生二次出血性损伤,可导致病情恶化速度加快,神经功能损伤加重,致残率及致死率同步升高,为此需该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干预措施,以此来实现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同步提高。

    1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凝血功能异常诊断分析

    临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T)、纤维蛋白原浓度(Fbg)、凝血酶原比值(PT-INR)等,Fg、D-D等属实验室研究指标,其中任何一项指标存在异常,可诊断患者为凝血功能异常[1]。

    1.1 纤溶系统

    人体止血及血栓形成过程中,Fg具有重要作用,该物质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血压中含量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因此对患者早期伤情及纤溶亢进评估可将Fg作为主要依据。相关研究表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如D-D指标超5 mg/L则必然产生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且患者死亡率超90%,如D-D指标低于1 mg/L,则产生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几率较低,且患者经系统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Fg含量显著降低,D-D指标显著升高,据此可认为纤溶亢进出血倾向与D-D浓度升高及Fg浓度降低有关,利用可利用上述指标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的可能性。

    1.2 PT

    PT与体内凝血因子变化及TF变化相关,可用于检验外源性凝血系统。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外源凝血因子被激活,导致PT延长。APTT可用于检测内源性凝血系统,创伤性颅脑损伤可导致人体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凝血所需时间延长,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检验分析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病情评估。

    2 创伤性颅脑损伤凝血障碍发病机理

    2.1 低体温与酸中毒

    低体温可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也可影响凝血因子活性。相关资料研究表面,体温低于35℃可导致部分凝血因子活性降低25%,体温低于32℃可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超80%。人体在低体温状态下血小板变性能力降低,在血液中含量下降,释放与聚集功能减退,进而引发凝血的完成。酸中毒是指体内ph值低于7.35,凝血因子活性在ph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产生同步下降[2]。

    2.2 凝血因子与组织因子

    组织因子属糖蛋白类物质,在血管壁外膜细胞中表达,创伤性颅脑损伤可导致组织因子释放量增加,凝血因子被充分激活,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酶产生反应,纤维蛋白及炎症因子释放量增加,血管内部产生微循环血栓,大量凝血因子被释放,进而引发纤溶亢进,导致出血发生

    2.3 蛋白C通路与低灌注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如未产生组织灌注量不足,则不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死亡率较低。患者在未产生休克的情况下,主要通过TF激活外源凝血因子,如产生休克,则需要通过蛋白C信号通路激活您将凝雪功能。血液循环系统中活化蛋白C及血栓调节可溶性蛋白指标与低灌注引发的凝血功能异常相关,蛋白C被激活后可产生抗凝效果,也可影响血小板活性,降低血液凝固速度,进而引发凝血功能障碍。

    2.4 炎性反应与纤溶亢进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处于急性期阶段血脑屏障破坏,蛋白C大量消耗,且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补充,加之后期炎性反应等因素影响,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纤溶亢进是引发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因素,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凝血因子等物质大量消耗,进而导致纤溶亢进等问题。

    3 创伤性颅脑损伤向出血性颅脑损伤转化研究进展

    开放性颅脑损伤是指因外力造成头皮、颅骨、硬脑膜的破损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的损伤。同时,因颅底骨折多会引发骨折部位的硬脑膜撕裂、造成脑脊液漏或气颅,所以这类损伤同相属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因为能够直视到伤口,相对较容易诊断,在结合X线平片、CT等确定对脑损伤情况与是否存在继发性血肿、异物或感染灶。人脑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重要器官,一旦脑部出现病变会引发多种疾病。开放性颅脑损伤作为脑部病变性疾病为患者所代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如治疗不够及时常会因大脑神经元出现异常放电现象而导致癫痫。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认知障碍,除此之处,患者还在伤后常有呼吸与脉搏微弱、无法集中注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因而只有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治才能保障其健康。

    颅脑外伤基本上都可伴随着颅内出血,而纤溶做为保护性生理反应对血管的畅通和血液的正常液化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死亡、急性创伤性凝血病以及急性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一般情况下都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着必着联系[3]。因而掌握纤溶系统对预防和监控颅脑外伤转向出血性颅脑损伤有着重要作用。大脑中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與前列腺素、蛋白酶和其他免疫调节因子均来源于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而多项研究[4]表明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重要意义的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极化和功能调节对脑出血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出血性脑损伤的减轻,对于加快出血性脑损伤后的神经恢复都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可见,颅脑损伤中所触及的多项病理因素都与出血性脑损伤有着重要关联,极易转为出血性脑损伤,须对此加以重视。

    4 结 语

    综上所述,创伤性颅脑损伤凝血障碍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干预可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颅脑损伤,严重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为此,临床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通过早期干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 强,韩瑞璋,靳 华,等.程序性坏死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创伤性颅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OL].医学综述,2020(04):663-667

    [2] 李 宝,王志军,邢笑源,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sTREM-1、MIP-1α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J].疑难病杂志,2019,18(12):1221-1224+1230.

    [3] 张立新,徐茂法,俞文华,杜 权,杨定博.血浆和肽素浓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预测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4):665-668.

    [4] 吴佳豫,陈 洁,吴巧云,周科成,屠文展,杨观虎,蒋松鹤.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6):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