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郝建昕

    [摘 要] 自2011年财务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以来,事业单位愈发重视预算绩效管理。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完善,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绩效管理质量不高,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等。文章就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完善有所帮助,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社会职能,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三个层次体现愈发明显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三个层次体现的愈发明显,即战略层次、计划层次和执行层次。首先是战略层次,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战略层次是指从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出发,保证绩效指标设置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标杆性和引领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实现既定战略计划。其次是计划层次,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战略层次是事业单位经营的长远目标,而计划层次则是阶段目标,绩效的计划是把事业单位总体规划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且目标完成时长较短,一般为一个季度或一年,并细分到各个部门,从而保证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不会偏离方向。最后是执行层次,绩效的执行是对具体的单个部门的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反馈,因此,在计划层次设计的指标要有可量化性。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愈发完善

    自2011年财务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后,各省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从而对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办法上、绩效目标设计上、绩效制度建设上和绩效监督机制上有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愈发完善[1]。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预算绩效管理缺少深度和广度

    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体现出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投入及效果评价,大多数事业单位员工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只需要财务部门把财政资金进行拨付,同时完成绩效评判工作,这是对财务人员工作的认知偏差,忽略了资金在单位内部或是单位整体上的运用效果和管理较差的问题,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在广度上的认知。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资金执行落实环节上效率较低,对于一些比较细化的项目支出把控力度不高,监管控制工作粗糙,从而导致项目内部资金使用情况混乱的现象出现,缺少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认知。

    (二)事业单位设置的预算绩效目标缺少科学性

    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定性的方法对单位的目标设定进度和状况进行阐述,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在设定指标环节当中存在的随意性较高,在确定了以及固定指标的状态下,二级指标的选择容易存在覆盖面较小的情况,往往只会选择其中比较浅显的部分指标用于设定,从而造成社会、可持续性等多个不可完全量化的指标的执行状况无法有效展现。对于三级指标明细的设定,则会出现清晰度模糊,责权划分不明确,使得考核指标的合理性以及可行性较低。

    (三)事业单位内部对预算绩效的自评较为宽松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的自评工作要求各单位按照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展对照性检查,然而在实际的预算绩效目标自评工作当中,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对预算绩效自评工作的全面认识,忽略了自评机制的设定,通常是以财务工作人员根据预算资金完成情况的填表自评上报为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评的监督制度,而对于制度的构建仍然处于初始状态,因此没有真正发挥通过预算绩效自评工作提高单位内部对预算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的职能,自评工作的实施仅处于表面上,无法真正达到对考核内容进行正式评价的目的。

    (四)没有真正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职能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通过利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提升其绩效工作水平的占比较低,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完成自评打分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预算绩效考评工作的认知,但是针对预算绩效考核质量的鉴定存在不足,造成评价结果责任缺少有效落实。另一方面,各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的完善制度,预算绩效自评结果无法运用于预算编制,考核结果和单位领导之间的任免考核机制以及相关的责任制度也没有得到制定和落实实施,从而造成绩效自评结果只能浅显的表现在数据表面上,而没有真正发挥绩效评价在实际工作当中的指导职能。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

    想要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即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要加强事业单位全体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让事业单位员工明白预算管理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预算考核指标不仅仅是财务资金执行的情况,更和员工自身实际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事业单位要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必须按照“三全”内容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其中既要包括对财务资金执行率进行评价监督,也要对预算绩效结果进行考察评价[2]。

    (二)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

    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事业单位实际情况,要尊重事业单位客观事实。在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时,既不能选择容易完成的目标,也不能选择过于表面的目标,而是要从事业单位管理职能出发,根据各个部门实际情况来制定预算绩效指标。其次,在设置指标时,要把定量和定性结合起来、简单与复杂结合起来,这样既能使事业单位按规定完成任务,也能带有一定挑战性,提高事業单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后,事业单位要以预算绩效指标设置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单位内部的管理质量,提升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履行。因此,在设计绩效目标时,事业单位要结合各部门当前服务对象及服务能力,根据过去服务成果,来对预算绩效指标进行细分和明确化,并建立职责机制,保证问题发生时,有责可究。

    (三)提升事业单位内部预算绩效评价水平

    事业单位想要完成好年度部门支出预算绩效自评工作,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提升单位经济效益,首先要成立单位内部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小组,评价小组通过开展座谈会等方式收集情况,复核审查基本支出和相关账目,收集理清支出的有关数据信息,开展解析和总结,对于已经达成目标的要实施确认工作,未完成的目标要进行问题探究和总结,并且做出相应的改善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改进,并且达到截止时间后评价小组要再次对其进行评价,重新进行绩效目标实施情况的评定。

    (四)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并进行公开

    为保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结果监督机制,保证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并建立相应的公示制度。让单位全体人员知道预算绩考核过程及考评结果。首先,事业单位应发挥内部全员监督机制,鼓励所有员工参与到预算绩效管理监督中去,建立激励机制,让员工明白考核结果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3]。其次,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考评结果表现优秀的部门及个人进行表扬奖励,对一些预算绩考核不足或不达标的部门及个人进行惩罚,警示单位其他部门及人员。同时,要加强预算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如加重考评结果在员工日后晋升、升迁、年终奖等方面的比重,让预算绩效考核结果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晋升的重要依据。最后,在次年预算编制中,要借助于上次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调整,优化绩效指标,从而提高预算绩效管理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科學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满打满算也就十几年,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更多的是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探索是必要的,走些弯路也是情有可原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法律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履行其社会职责;我国要努力解决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指标缺乏深度和广度、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内部绩效指标评价宽松、预算绩效结果运用少、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等问题,真正使事业单位发挥出服务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张瑞平.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出现的问题及优化[J].财会学习,2020(26):67-68.

    [2]李静波.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究[J].时代经贸,2019(33):39-40.

    [3]雷莉媛.浅谈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路[J].纳税,2019,13(1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