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刻板印象与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全面性教育;性别刻板印象;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27-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刻板印象与性别刻板印象

    (一)什么是刻板印象

    1922年,美国新闻评论家、作家李普曼(W. Lippmann)在《公众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刻板印象”一词。他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們并非首先看到事物,然后再做出定义,而是首先形成定义,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解释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林崇德等在《心理学大词典》中指出,刻板印象是指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的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刻板印象对我们进行社会信息加工具有相当大的作用,它既具有积极意义,如能够简化个体的认知过程,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方便个体迅速了解人、事、物的大概情况;又同时存在对个体的消极影响,如当忽视个体差异时,刻板印象容易变成对待人、事、物的一种过于简化、僵化的看法,导致知觉上的错误,进而妨碍个体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什么是性别刻板印象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随着其性别认同的发展,他对服饰穿着、玩具、行为活动的选择以及不同性别的人应该有什么行为和特质,会开始形成一种固定、刻板的看法,即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是指在社会文化中,人们广泛接受的对男女性别在人格、角色、行为等方面形成的固定的看法。[1]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性别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多数国家的民众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具有自信、坚强、勇敢等品质,而女性则更为敏感、柔弱和温柔。[2]这种性别认知对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兴趣以及职业的选择等均会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人格建立、与性有关的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易导致性别偏见和不平等。[3][4]

二、性教育中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儿童出现性别意识后,会受到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与男女性别有关的刻板印象。[5]杜幼红等对学龄前儿童在行为领域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显示,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出更显著的性别刻板印象,这可能是由于年龄越大,儿童接触的刻板信息越多,也就越容易产生刻板印象。[6]因此,开展儿童社会性别平等教育,进而减弱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刻不容缓,而且越早开始越好。校园生活是儿童时代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观念、学校的氛围、学生群体的倾向以及教材的内容等都是儿童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因此,向儿童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对儿童进行社会性别平等教育尤为重要。

    (一)幼儿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研发的《珍爱生命——幼儿性健康教育绘本》涵盖全面性教育中身体发育、关系、社会规范等9大主题,其中包含了社会性别平等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9本绘本进行展现。《我们的身体》绘本能够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幼儿通过绘本插画认识到男孩和女孩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如男孩可以玩洋娃娃,女孩可以玩汽车、刀枪。《新生命的诞生》在向幼儿讲解生命诞生知识的同时,通过描绘丈夫对怀孕妻子的照顾和关怀,向幼儿传递夫妻之间的平等以及家庭成员需承担各自的责任等价值观。《彩虹心情》绘本告诉幼儿,男孩和女孩都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男孩也可以通过哭来表达或宣泄自己的情绪。《奇妙的感觉》绘本向幼儿介绍各种不同的感觉,培养幼儿表达舒服与不舒服感觉的能力,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形成对自己身体的积极认知和尊重他人的态度。《我爱我家》向幼儿介绍不同类型的家庭组成,帮助幼儿了解家庭组成的多元性并形成接纳的态度。《多彩的幸福》向幼儿介绍不同家庭的不同生活方式,幼儿能够从中对多元性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好秘密坏秘密》通过帮助幼儿掌握“三步走”(说“不”—跑开—告诉信任的人)的自我保护技能和寻求帮助的能力,让幼儿意识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学会保护自己。《欢乐的六一》绘本的主题是儿童的权利,幼儿能够通过绘本了解到男孩和女孩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颜色和形象,帮助幼儿养成在一定情况下“自己能做决定”的态度,如男孩可以穿粉色的衣服,也可以扎辫子。《遵守规范的孙悟空》向幼儿介绍社会规则的相关知识,培养幼儿根据情境做出相应的正确行为的能力,并帮助幼儿认识到个体的个性与性别无关,如男孩也可以安静、温柔,女孩也可以蹦蹦跳跳。

    (二)小学生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社会性别平等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贯穿始终的关键教育议题之一。该套读本关于性别平等的教育内容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的主题分别是“性别”“性别平等”“社会性别”。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社会性别平等教育的内容逐级增加和扩展。一年级的“性别”主题主要介绍了性别的内涵。儿童通过学习了解到:在家庭中,男孩、女孩都是宝,男孩、女孩都平等,男孩、女孩都会给爸爸妈妈带来快乐和幸福,男孩、女孩都是家庭的重要成员。在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合,男孩、女孩要相互尊重,同性别之间要相互尊重,异性别之间也要相互尊重,从一年级开始就为儿童树立初步的性别平等意识。二年级的“性别平等”主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家庭生活中的性别平等,同伴相处中的性别平等,职业选择中的性别平等。这一主题教育儿童:家务劳动是不分性别的,男孩、女孩都要承担家务;每个人都有做决策的权利,男孩、女孩都可以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性别平等让男孩、女孩在家庭生活中都能享受温暖和幸福。除了家庭中的性别平等,在与同伴相处时也要坚持性别平等,男孩、女孩要同样坚强勇敢、细心体贴、独立自主,同样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三年级开始,让儿童接触“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在传统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女性是从属,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不仅没有独立的地位,其权利也得不到承认和尊重。同时,男性被要求必须强悍、胆大,对男性来说也是一种束缚。

    2.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别平等教育。

    在四年级上册“家庭与朋友”单元“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主题中,“家庭成员的角色”知识点强调了每个人都要在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家庭的幸福做贡献,家庭中的男性、女性尽管角色不同,但都是平等的。“家庭成员的责任”知识点提到家庭成员的责任没有性别之分,父母都有做家务、教育子女、管理家庭财务的责任。在五年级上册“家庭与朋友”单元“消除歧视”主题中,强调了在我们身边可能存在各种性别歧视,但无论什么原因,任何基于性别的歧视都是违反人权的,都必须坚决反对。在“生活与技能”单元“学会做负责任的决定”主题中,告诉儿童“性别偏见”会妨碍我们做出正确、负责任的决定。在六年级上册“家庭与朋友”单元“认识婚姻”主题中,向儿童介绍了关于婚姻的内容,如要坚持婚姻中的男女平等,承担同样的义务,享有同样的自由和权利等。在“生活与技能”单元“认识价值观”主题中,告诉儿童价值观会影响我们对性别的态度,也会影响我们对社会性别的期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建立平等、尊重、积极的价值观。在社会性别平等教育中,我们所说的社会性别平等,不仅是指男女两性的平等,更强调多元性别的平等,包括不同性别认同、不同性别表达、不同性倾向群体在内的所有人的平等。在六年級下册“性与生殖健康”单元“青少年怀孕”“预防青少年怀孕”两个主题中,介绍了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同时也告诉儿童,避孕是男性和女性共同的责任,要共同决定避孕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大真.性别刻板印象之性别效应研究[J].心理科学,2003(4):741-742.

    [2]刘敬云,刘文利.基于性知识和性别刻板印象的小学性教育课程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3):350-354.

    [3]马锦华.性别刻板印象与性别教育[J].教育评论,2000(6):35-37.

    [4]BIAN L,LESLIE S J,CIMPIAN A. Gender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Ability Emerge early and Influence Childrens Interests[J]. Science,2017,355(6323):389-391.

    [5]高迎浩,程永佳.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2):52-54,58.

    [6]杜幼红,肖二平.学前儿童在行为领域中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6(6):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