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孔繁呈

    

    【摘要】 目的 觀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及Barthel指数,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联合组NIHSS评分(3.22±0.44)分低于对照组的(5.35±0.6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联合组Barthel指数(68.33±13.42)分高于对照组的(59.28±13.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 安全性高。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丁苯酞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7.057

    急性脑梗死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 最终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目前多数国家学者认为脑梗死急性期有效治疗方法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急诊介入机械取栓治疗, 并写进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指南。但上述方法受医院条件及时间窗限制, 不能普遍应用于每例患者, 因此研究和寻找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有效药物为目前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脑细胞保护剂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丁苯酞注射液和依达拉奉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院神经内科近来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 月~2017 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联合组男24 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66.3±9.4)岁;梗死位置: 基底节18例, 脑叶10例, 丘脑4例, 脑干5 例, 小脑3例;平均发病时间(7.6±2.6)h;有高血压史27 例、糖尿病史13例。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平均年龄(65.4±9.1)岁;梗死位置:基底节17例, 脑叶11 例, 丘脑3例, 脑干5例, 小脑4例;平均发病时间(7.4±2.5)h ;有高血压史28例、糖尿病史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过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排除标准:年龄>80岁;既往有脑血管病病遗留有后遗症;不能配合检查和评分;有严重心, 肝, 肾功能不全;合并恶性肿瘤。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稳定斑块, 控制血压、血糖及早期床旁康复治疗。

    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用法用量及疗程: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每瓶 100 ml含丁苯酞25 mg) 静脉滴注, 25 mg/ 次, 2 次/d, 疗程2周;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规格:20 ml∶30 mg)30 mg 溶入0.9% 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 2 次/d, 疗程2周。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用法用量及疗程:依达拉奉30 mg 溶入0.9% 氯化钠溶液100 ml 静脉滴注, 2 次/d, 疗程2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判定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评分越高,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采用Barthel指数判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评分越高, 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从用药安全性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 急性脑梗死神经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是个复杂的过程, 有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参与其中, 包括线粒体损伤导致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内的钙超载,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氧自由基的损伤以及炎症反应等[1]。而阻断上诉病理过程的治疗称为脑保护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或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脑细胞保护剂有很多种, 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阿片类物质、神经生长因子、炎症反应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线粒体保护剂等[2], 其中取得了临床较好疗效并广泛应用的药物有丁苯酞和依达拉奉。丁苯酞为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丁苯酞能够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枢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并对患者的认知功能也有改善作

    用[3]。丁苯酞可阻断缺血性卒中所致脑细胞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 可明显改善脑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 减轻脑水肿,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脑能量代谢和缺血区域的微循环和血流量, 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并具有抗脑血栓形成和抗血小板聚集的

    作用[4-6]。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线粒体的功能, 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 提高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和前列环素(PGI2)的水平, 抑制谷氨酸释放, 降低细胞内钙浓度, 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产生上诉药效作用[7]。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说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和安全的[8]。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 实验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清除自由基, 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能够减轻脑神经元损伤和脑水肿, 阻断迟发神经元的死亡, 减小梗死灶的范围, 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使脑细胞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尽可能多的存活[9-11]。

    由于急性腦梗死神经损伤具有多重病理机制, 针对任何单一机制的治疗常难以有效地阻止神经元的损伤, 临床效果有限, 而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治疗有可能在脑细胞保护治疗中起到协同作用, 达到良好的效果。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开放, 改善缺血脑组织供血供氧, 清除自由基, 减少自由基损伤, 保护线粒体功能, 对抗氧化应激, 使缺血区脑细胞得到保护。丁苯酞注射液和依达拉奉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从多个靶点阻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达到协同作用, 从而更好的提高缺血半暗带区域内的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 减少脑细胞死亡,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预后。研究表明, 依达拉奉能够有效增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其过程可能与降低了患者血清中s-100β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白细胞介素水平有关[12];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降低血清中内皮素-1、钙调蛋白、血栓素A2水平, 减轻血管内皮损伤, 防止血栓形成, 同时提高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 促进新生血管形成[13, 14], 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

    全[15]。

    综上所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改善患者的预后, 并且安全性高。本研究样本量小, 观察时间较短, 对于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崔小英, 于建设, 都义日, 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脑保护药物研究进展. 河北医药, 2016, 38(4):596-600.

    [2] 李翯, 骆银, 杨鹏飞, 等.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治疗的研究进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 39(9):1040-1046.

    [3] 赵琰, 李华, 王景涛.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的影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 21(24):2708-2713.

    [4] 崔冰冰, 尹榕, 刘天珍, 等. 丁苯酞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 31(6):11-14.

    [5] 吴玉芙, 刘晓红, 郭伟成,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 12(12):1111-1114.

    [6] 陈小敏, 周小莉, 丁砚兵.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定量脑电图分析. 中国卒中杂志, 2018, 13(3):247-250.

    [7] 纪海茹, 孔维, 赵淑敏, 等. 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 31(3):250-252.

    [8] 朱以诚, 崔丽英, 高山, 等.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Ⅲ期临床试验.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47(2):113-118.

    [9] Nakase T, Yoshioka S, Suzuki A.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reduces the lesion size of lacunar infarction in human brain ischemic stroke. BMC Neurology, 2011, 11(1):39-46.

    [10] 邝桐博, 皋聪, 季晖.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安徽医药, 2014, 18(5):804-808.

    [11] 郭英英, 李婷婷, 张磊, 等. 依达拉奉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研究.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 23(1):75-77.

    [12] 藏君.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中国医药, 2019, 14(5):715-718.

    [13] 陈聪, 苏庆杰, 吴海荣, 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4):395-398.

    [14] 贝筝, 陈怡, 龙登毅, 等.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 27(1):5-9.

    [15] 肖桂荣, 王赵伟, 朱仁洋, 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6, 17(1):51-54.

    [收稿日期: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