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想象动力 提升有趣指数

    陆苗

    

    

    【摘 ? 要】统编教材非常重视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时,教师要在紧扣本次习作主题、明晰习作定位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链接生活,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并提供各类支架,助力习作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创编童话的有趣指数。

    【关键词】想象力;习作单元;支架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想象力是关键的习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每个学段的写作目标都涉及“想象”这一要素。统编教材在习作编排上很好地回应了学段目标,仅三年级就先后安排了四次“想象习作”。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该单元习作中想象力的落点在哪里?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了吗?教学中该如何落实习作要素呢?

    一、紧扣主题,明晰习作定位

    第八单元的习作主题是“这样想象真有趣”。不难看出,本次习作重在“想象”和“有趣”。

    (一) “想象”能力螺旋式上升

    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习作中,“想象”要素贯穿始终。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童话想象习作,编者提供了九个词语组成三个词串,让学生想一想看到这些词语,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想到了怎样的故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提供了贴合学生生活场景的三张图,让学生想象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而到了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则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想象”是有经验的,其能力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这为本次习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趣”指数反向式提高

    本次习作中,“有趣”的点在于“母鸡能在天空飞翔”“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动物失去了原来的主要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了,体现了“反向想象的趣味”。如果说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两次习作都是“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发展正向思维,重在想象的“合理性”,那么,三年级下册的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就是引导学生“反向想象”。到了本单元,教材直接明确要求学生从正向思维走向逆向思维,让“合理性”转为“趣味性”。

    所以,本次习作能不能让童话故事变得“有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反向式”情节的设计,并将其顺利地写出来。

    二、有效链接,激活习作思维

    将学生从现实课堂拉入想象世界,激活他们的想象思维,是本次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点。只有激活了思维,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之翼,创作出有趣的童话故事。

    (一)链接情境,置身想象空间

    在本次习作中,教材提供了四张图片,图上画了四种具有“奇特特质”的动物。课堂上如果让学生看着这四张图直接开始想象,势必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热情。

    课堂伊始,笔者创设了“古灵精怪动物城”这一情境,让学生跟着小精灵“奇奇”一起去一探究竟。微视频中的“古灵精怪动物城”的大门缓缓打开,母鸡拍着翅膀飞上蓝天,老鹰诉说被田鼠追逐的事情……学生看着这些场景,一个个兴奋极了,想象思维立即被激发了。他们跃跃欲试,纷纷讲述动物城里还会有哪些有趣的动物,如“恐高的长颈鹿”“怕鱼的猫”“害羞的孔雀”。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用过多言语,学生已经发现“反向想象”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

    (二)链接生活,丰富想象情节

    想象虽然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界,但依然要基于生活经验。学生已经通过想象把主角的形象创造出来了,之后还要联系生活进行情节设计,开始第二次想象。这也是本堂课的关键。

    师:看来大家对健步如飞的蜗牛很感兴趣,那么它会去哪里?遇见谁?经历什么呢?

    生:它要去找工作,来到了城里,看到快递公司在招员工,就去做了快递员,还成了城里最有名的快递员。

    师:哇!也许大家都叫它“飞毛腿”。你还可以给这家快递公司取个特别炫酷的名字。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飞毛腿”去参加马拉松比赛,把其他选手甩在身后,成了马拉松冠军。

    ……

    师:真了不起。我发现,联系生活去想象动物的经历真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基于学生经验的想象对后续习作表达更有帮助。在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推波助澜。比如,在讨论蜗牛经历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飞毛腿也许是在送快递的时候,看到了马拉松比赛的通知才去参加这个活动的。”“当‘飞毛腿碰到了会飞的母鸡,会怎么样呢?”这些引导能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让情节越来越丰厚。

    三、提供支架,助力习作表达

    三年级学生具有思维跳跃的特点。激活了想象力后,从“说”到“写”是学生需要跨越的又一道坎。教师要提供一些支架,帮助他们进行文字表达。

    (一)绘情节图,让表达更有序

    在动笔前绘制情节图,是避免无从下笔的好方法。

    本堂课一共安排了两次情节图绘制。一次是给心中的主角安排“奇特经历”。教师根据全班讨论的情况,相机在黑板上完成情节图(如下图),让学生对动物的“奇特经历”有更直观的感受,让思维可见,助力有序表达。

    作为一个童话故事,其情节应该具有丰富性。利用情节图,可以把故事内容拉长。在学生完成第一次写作之后,笔者借助本单元《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这两篇课文,让学生发现创作时可以试着为自己的主角安排“时间路线”或“地点路线”,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情节图。这样一来,故事内容就更丰富了。

    利用情节图让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感受想象的乐趣,做到有序表达,减缓从“说”到“写”的坡度。

    (二)勾连文本,让表达更有法

    学生心中有了情节,有了表达的顺序,怎样让语言更加生活化,发现童话语言的秘密呢?“读中学写”是关键。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在文本中找到语言的秘密。

    课堂上,笔者出示本单元课文《漏》中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发现“形象的声音”“有趣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可以让故事更加吸引人。虽然学生通过对本册教材中习作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动笔之前的“唤醒”仍很重要。只有教师时时记得“读写结合”,学生才能最终走向自觉运用。

    (三)依托评价,让表达更有据

    习作的目的之一是与人分享交流,所以自评互评非常重要。设计一张评价表,能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提供依据(如下表)。

    分享评点单

    [分享评点内容 可得星数 书写端正 ★ 正确运用修改符号 ★ 想象奇特 ★★★ 情节有趣(形象的声音、有趣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等等) 每处★ ]

    习作完成后,学生根据“分享评点单”再一次审视自己的习作,并根据评点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在体验表达乐趣、增强表达自信的同时,提高表达质量。教师在评价时要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和思维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保护学生想象的热情,切不可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

    总之,本次习作中,兴趣的激发是第一要义。教师要紧扣习作主题,通过创设情境,链接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以情节图让想象可视化,勾连文本语言,引导学生发现童话创作的秘妙,并依托评价表实现“教学评一致”,助力学生在“表达有序”“表达有法”“表达有据”中提升童话的有趣指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艳波.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基礎教育论坛,2018(31).

    [4]郭宏君.用“好教”的教科书教好习作——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习作为例[J].小学教学(语文版),2019(4).

    (浙江省平湖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 31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