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思考

谢彩云++葛清峰++李尚勇
摘要:“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一年多来,林业部门挖掘林业扶贫潜力,探索林业精准脱贫路径,统筹扶贫与生态保护“共赢”。其中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项具体措施。建始县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取得了一些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机制,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为打赢脱贫攻坚贡献了林业力量。
关键词:精准扶贫;生态护林员;林业产业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4-0065-03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湖北省决定在2019年前全面脱贫,并提出了“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
“精准扶贫”从何下手?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其中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是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结合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这是国家林业局为落实精准扶贫要求下达的林业最高指示。
建始县林业局按照国家、省、州林业局的要求,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有劳动能力的且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就地转化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1建始县的主要做法
建始县国土总面积266 6108 hm2,林业用地188 266 hm2,林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706%。到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 503户共计136 648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 877元,仅为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920元的4895%,收入主要靠农作物及养殖业。致贫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渠道单一,家庭人口体弱多病,居住地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有些户文化水平低等等。
建始县积极申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扶贫项目。准确把握国家及省州生态脱贫政策,按生态公益林相关政策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和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根据建始县实际情况,2016年转换贫困人员208人为生态护林员,安排资金416万元。2017年,落实81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为生态护林员。管护工资为每人每年4 000元,全县可以支付管护工资326万元。
1.1先行先试为全面启动生态护林员工作积累了经验
(1)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护林员工作。2016年5月,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林业生态护林员工作的通知》(建政办函[2016]66号),全县决定从2016年5~12月,按照省林业厅已批复实施的《建始县天保工程2015年度财政资金实施方案》,在全县有公益林管护任务的246个村中按照管護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核定208个村,每村从贫困户中选1人承包管护本村公益林,全县共选208名贫困人口作为林业生态护林员。我县原208名天保工程森林资源非全日制管护员(所聘用的管护员绝大部分是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支两委干部、中心户长、地方致富带头人和其他热爱林业事业人士)全部解聘,替换为208名贫困人口作为林业生态护林员,交接承包管护原森林资源管护员所管护的公益林。
(2) 各乡镇人民政府认真组织抓好落实。认真履行森林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村主任为所在村森林资源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森林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
(3)各级各部门都竭尽全力做好原聘请的天保工程森林资源管护员政策宣传与沟通工作,确保了管护人员平稳过渡,确保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平稳过渡。为全面落实林业生态护林员工作积累了经验。
1.2规范操作为顺利开展生态护林员工作提供了保障(1)科学制定方案。县林业局、县扶贫开发办于2016年11月制定了《建始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从2017年1月起全县选聘815名生态护林员,在2016年12月以前全部完成岗前培训,于2017年1月1日起正式上岗进行管护工作。
(2)精准选聘。按照 “县管、乡建、村聘用”原则,认真选聘生态护林员。严格按林业生态护林员的条件进行选聘,林业生态护林员的条件:已列入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年龄一般在18~60岁之间,身体健康,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文化(可以写巡山日志);热爱森林管护工作;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家庭人口4人(含)以上优先考虑。由乡镇组织工作专班对选聘人员身份进行反复确认,并进行张榜公示,保证了不搞关系、不送人情。
(3)认真审核。由扶贫开发办对生态护林人员名单进行比对,确保对象准确,帮扶到位。
(4)精准拔付。管护资金直接拔付给生态护林员一卡通上,没有截留、冒领等现象。
1.3严格考核为生态护林员工作取得了实效
(1)严格按合同进行管理。把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责任、管护目标、奖惩制度等落实到每个生态护林员,让生态护林员切实履行好管护职责,县天保中心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切实做到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兑现,对不能胜任管护承包工作的依法解除承包合同。
(2)加强业务培训管理。坚持岗前培训,2016年6月,第一批选聘的生态护林员选聘结束后,所有单位都认真开展上岗前业务培训,主要培训森林资源管护、森林防火、乱砍滥伐、防病治虫等相关林业知识。组织好季度培训,详细讲解森林资源保护、森林防火、护林员管理职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使护林员真正成为合格的法律明白人、政策“宣传员”。开展林业技术培训,让他们成为生态发展致富的带头人。对2017年的生态护林员继续开展岗前培训及季度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护林员素质教育,确保他们成为护林站线上的明白人。
(3)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组建天保工程管护员微信群、qq群、GPS手机定位,随时掌握辖区林业资源动态,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主要成效
(1) 直接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加快了精准脱贫的步伐。通过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转化为生态护林员,让贫困户每人每年增加4 000元的纯收入,全县2017年落实815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每年仅中央投入资金就能达326万元,加快了精准脱贫的步伐。
(2)通过开展技术培训,让绝大多数贫困户迅速成为生态发展的致富带头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各乡镇林业站通过以开展专项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屋场会、现场技术培训等方式宣传林业政策、速生丰产林建设、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高效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发展等相关技术,共培训贫困生态护林员达2 000多人次。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生态护林员在自家的空闲地和荒山荒地种下了近3333 hm2杉木、日本落叶松、柳杉、核桃、黄桃、苹果桃等速生丰产林树种和高效干鲜果林,有80多名生态护林员利用自身优势召集当地农户承包林业重点项目造林,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生态发展致富带头人和明白人。
(3)为贫困户提供在家就业的平台,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通过村委会推荐、乡镇考核公示、县扶贫办审核,所有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贫困户都能迅速转变角色,都十分珍惜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贫困户中的姣姣者,增强了勤劳致富的自信心,同时让他们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从思想上提高了对脱贫攻坚的主动性。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贫困人口学历低、学习能力差,有的不能迅速胜任工作,再加上林业工作政策性强,因此需要开展专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培训的工作量很大,部门的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2)国家只考虑了人平4 000元的管护工资,没有将“五险”统筹安排,劳务用工后有可能留下劳务纠纷的后遗症。
4主要对策与措施
(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道不远而任重”。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工作目标。湖北省决定在2019年前全面脫贫,并提出了“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2)林业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发展林业产业更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态建设和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作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恩施自治州,我们的优势在山、潜力在林,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将丰富的山场资源利用起来,如何引导农民通过林业产业发展精准脱贫,这是我们林业工作者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林业产业发展的品种、积极探寻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发展规模不大、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问题,要因地制宜地帮助乡亲们寻找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的问题。
(3) 按照《劳动法》的要求合法用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劳务用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生态护林员都是本地的贫困农民,他们都是以家庭劳动为主,以护林为辅,我们可以与生态护林员签订非全日制劳务用工合同,约定每天只安排1~2个小时开展护林工作,其余时间都是从事他们自家的劳动,可以按要求购买意外伤害保险,避免发生劳务用工纠纷。
5小结
开展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工作,与 “五位一体”建设完全是一脉相承,符合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作为基层的林业工作者一定按要求执行好、落实好这一利国利民的政策,确保国家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参考文献
[1]许越婷.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3):15.
[2]陈许彬.浅析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机制现实困境与对策[J].中国经济导刊,2016(2):3031.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