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王培培

    摘 要:徐渭在书法与绘画的艺术创作中具有天才般的想象与应用,从其书画作品艺术表现上即可看出,艺术表现中的笔法、笔墨、节奏感等都兼具书法与绘画的艺术特性,以草书手法的跌宕奔放以及绘画表现的自然天成将其书画同体中个性及自然的艺术内涵深刻展现出来,对之后文人画家书法及绘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技法表现与创新理念共进下更需现代艺术文化传承传统艺术的根本,秉其特性,以此实现更多传统艺术文化价值的有效继承与发扬。

    关键词:徐渭;书画作品;艺术价值;书画结合

    徐渭书画作品中书画同体之特性具有重要的艺术表现价值,通过笔法、笔墨、节奏感等多项艺术表现手法将其书画内涵更充分地展现出来,为后世书画发展提供多样化的理论与技法支持。徐渭作为明代书画文人,在当时并不负盛名,而后世人从其作品中发现了丰富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其首创的大写意花鸟画,更为随后八大山人等诸多画家提供了重要的绘画艺术参考,在近现代艺术文化发展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引导力。本文即从徐渭书画作品出发,结合其生平经历以及艺术表现技法等内容,深入探究其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以此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些许参考。

    一、徐渭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表现

    徐渭书法和绘画作品有很强的关联性,从其书法来看,以形态肆意、张力强大的行草为主,而绘画方面也尤为强调写意性,作品以山水花草为主,除具有典型文人画的特征外,也表现出自身的自由奔放气质。因为长期仕途不顺,经历坎坷,徐渭书画作品表现中也常会带有比较特定的题材意境表现,以此逐步实现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关联互通,这也是其书画同体的重要推动力,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并将情感融入书画中,彰显出别样的艺术表现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

    (一)笔法表现

    徐渭书画中的笔法表现具有同工之妙处,行草主要从米芾处学习,所以从其书法作品中能够看出笔技之丰富多样,字体跌宕多变并带有八面出锋的表现特色。而其绘画方面同样带有书法笔法之特点,将行草笔法用于花卉山水的描绘中,通过毛笔对形态的准确把控,表现出更强的随意性与自由性,花卉枝节分明,层蕊叠簇,意蕴深远。反之,其绘画中的笔法同样也对其书法笔法产生一定的影响,行草表现上更加连绵细腻,凸显活力与动态。《墨葡萄图》是徐渭书画作品中的典型一例,较大篇幅中细致刻画了整体葡萄藤的结构,枝条肆意,笔墨渲染清明,而且藤条的勾连曲折与其上所题诗句“落魄已成翁”“啸晚风”“野藤”等有很强的关联性。题诗中的行草整体结构多变且线条细长,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狂野生机,也是对曲折葡萄藤及纤长葡萄粒的苍茫表现,由此更能看出徐渭在笔法表现上对书法及绘画的贯通相连,以天才般的书画笔法控制力凸显出了书画作品的独特表现力。

    (二)笔墨融合表现

    笔墨的艺术美感渲染力其实更甚于笔法,徐渭从书法、绘画的两个角度对笔墨融合加以关联,构造出不同以往的水墨表现艺术风格。具体而言,其水墨画中多种用墨手法,如绘画明暗表现中的层次分明、远近交织等,都能融入书法作品的创作与表现中去,以此使草书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变化。而行草书法中的用墨技巧同样融于绘画之中,以草书中用墨的连贯绵长性,给予绘画作品笔墨上更强烈的自然性、生命性,以此实现笔墨融合。徐渭笔墨融合的艺术表现其实也与当时明代生宣纸的工艺创新有关,该类新品纸具有良好的吸墨性,更能将其书法与绘画笔墨融合的应用特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徐渭在笔墨应用中大胆而富有创新意识,在墨水中增加胶脂,以此实现纸墨之间的分层,还充分利用生宣纸的特性,通过饱蘸笔墨使之缓慢浸透而增强笔墨的层次变化,以此表现出水墨的淋漓特性,将大写意绘画表现形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2]。

    (三)节奏感表现

    艺术节奏感是徐渭书画作品艺术表现中的又一关键点,其书法与绘画之间的关联并非简单的关联而是充分且统一的融合,具有很强的节奏性,通过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展现出其内心情感才是徐渭最主要的艺术追求,所以从其书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很多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点。一方面,在某些作品中为增強书法字体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关联性,常会对书法表现形式加以调整,使其更类似于简单的绘画表现。比如部分作品中为与画中肆意生长的兰草相呼应,对于作品上所提草书,徐渭便将之字形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相近于兰草之叶的外形,以此与画中的兰草相呼应,构建整体表现上的层次性、丰富性。另一方面,徐渭有时也会为增强书画作品整体的节奏感而将其中部分行草字体加以调节,或减少部分笔法的表现特性,或对字体写法加以简化,以此增进字体与绘画内容之间的协调性。比如在《榴实图》中,整体榴实绘画表现比较简单,结构分明,果叶清楚,所以徐渭在题字时以该整体表现风格为基础对书法表现进行适当调整,降低行草的细腻性,而使各字体线条表现上更加直观、分明,使得字体与绘画上的关联更加紧密,更具动态性与协调性。

    二、徐渭书画作品中的艺术追求

    艺术追求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艺术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人的情感往往是从其作品中展现出来的。

    (一)个性抒发

    个性抒发在徐渭所处的明代刚刚初露风采,主流书画思想仍是以传统诗画艺术表现为核心。在浓厚的复古风气影响下,该时期艺术文化作品表现出格式化特点,新意不足,缺乏艺术创新与个性抒发的重要表现力。徐渭在“性灵说”的深刻影响下,建立了书画以自我为中心的艺术表现理念,强调在书画作品的创作中要更多从自我出发,表现自我情感,抒发个人性情。学古而不复古,在不同的人生感悟和情感熔铸下,书画作品才会具有更加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此类艺术表现追求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艺术思想规正作用。徐渭书画作品中的个性化艺术追求并非说说而已,在实际作品创作中也表现出了明确的思想内涵。比如在《墨葡萄图》中,虽然参考了古人书法笔法,但同时也融入了自身在绘画上的表现技巧,构图整体复杂曲折,葡萄藤的细腻刻画及其与题诗外形相映,表现出了迥乎不同的艺术特色。画面虚实相生而又以寥寥笔墨刻画真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抒发出画者内心的寂寥之感,在复古风气浓厚的明代背景下彰显出别样的艺术情感特色。

    (二)尊崇自然

    自然天成是众多书画家的重要艺术追求,從徐渭书画作品中同样可看出这一点,而且表现力非常强,艺术价值特别高。其对于书画作品的认知,聚焦在本色自然上,但更注重作品中的气韵生动,通过作品的艺术表现将生活中更多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而不刻意要求书画技法。因此在其写意作品中,绘画多比较随意,或点、或泼、或勾,将花草中的意蕴更深刻表现出来,如竹之挺拔、菊之孤傲、梅之挺洁等都尤为生动,整体自然而又富含艺术情感,充分表现出了艺术美感[3]。比如《山水人物花鸟》册就有许多徐渭书画作品,其间绘画之物多为自然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树木,如《梧桐图》中通过它物遮拦,只画出一般树木而留余更多景物表现的幻想,既贴近自然气息,也与生活内涵息息相关,使人顿感树木之大、树木之真。诸如此类的写意作品还有很多,都以肆意的手法进行呈现,运笔流畅而自然,水墨层次控制得当,将植物之自然生动气息更深刻自然地表现出来,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

    三、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影响

    在艺术影响方面,对徐渭书画作品主要可从两点讨论,一是为画坛提供重要的大写意绘画表现形式,二是在书画同体上对近现代艺术文化的深远影响,两者都深刻地表现出了自然天成的艺术追求,对之后郑板桥、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一,徐渭书画作品将写意绘画推进新领域中。徐渭书画作品带有明显的明代文人书画作品气息,以水墨花草为主,重写意而神韵十足,衔诗词而意境深远,不仅集明代写意绘画中的技法于一体,而且创造出更多新的书画艺术表现形式,融情于书画,通过写意绘画表现出内心情感。徐渭的这种大写意绘画表现法为之后明清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例如郑板桥等人均对其尤为敬服,明清大多数水墨写意画作都有其绘画表现的影子[4]。

    其二,徐渭书画同体为近现代艺术表现提供更多新的创造力。观徐渭作品,最令人叹服的在于其天马行空般的创作风格,集众家之长而又创造出新的艺术表现方法,诸如浓墨浸润生宣纸的绘画艺术表现,诸如行草结构之节奏化变动,等等。以笔法、笔墨、节奏感为基础的书画同体为书画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这也是徐渭书画情感内涵的重要彰显点之一,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摆脱传统束缚,探究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供更多支持。文化艺术创新对于明代时期而言尤为重要,徐渭之创新思想意识以及艺术表现与朱程理学和陆王心学推广有着一定关联性,这也为之后很多画家提供更多引导。取前人之才为我所用,取前人之智助我所长,在这种思想氛围下越来越多的文化画家开始探究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今后书画艺术变革提供强大动力[5]。

    四、结语

    总之,徐渭书画同体的艺术表现中,不仅表现出书法及绘画中的艺术技法,同时也为近现代文化艺术追求提供时代引领,其自由奔放而创新多变的艺术追求理念对于当下传统文化推陈出新、扬长避短的思维意识同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书画文人在徐渭书画作品中不但要看到书法与绘画技巧间的融合,对此深入探究与学习,同时也要从其艺术文化表现中学习到艺术创新发展的内涵,究其表里,以促进艺术文化价值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杜春霞.谈徐渭的书画作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2-24.

    [2]王绍宇.徐渭书法绘画在艺术技巧上的相关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61-162.

    [3]郑如琴.徐渭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5):63-64.

    [4]郭怀宇.徐渭书画中的“双胞”与“双包”现象辨析[J].中国书画,2018(12):19-23.

    [5]张振华.徐渭“书画同体”现象刍议[J].中国书法,2017(18):140-142.

    作者单位: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