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供应链子网络间关系及其对集成商绩效的影响

宋娟娟+刘伟+高志军




摘要:为了解物流服务集成商(Logistics Service Integrator, LSI)通过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获取资源的方法,根据获取资源类型的不同,将LSSC网络划分为社会关系网络、物流协作网络、物流创新网络、声誉网络、市场网络等5种子网络,运用实证方法对子网络间关系及各子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物流创新网络和市场网络对LSI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声誉网络对LSI的绩效产生负向影响,社会关系网络和物流协作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会通过他们对其他子网络的影响进行传递.各子网络之间存在相互重叠和影响:社会关系网络会影响市场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物流协作网络会影响市场网络、声誉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物流创新网络会影响声誉网络,声誉网络会影响市场网络.
关键词: 社会网络; 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 物流服务集成商(LSI); 网络资源; 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53;F274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In order to know how Logistics Service Integrators (LSIs) acquire resources from the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 the LSSC network is divided into 5 subnetwork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esource types obtained by LSIs, which are the social relation network,
the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network, the 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 the reputation network and the marketing network. By the empirical method, the subnetworks relationship and effect on LSI performance are verif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 and the marketing network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LSI performance, the reputation network has negative effect on LSI performance, and the effect of the social relation network and the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network on LSI performance can be transmitted by their effect on the other subnetworks. The subnetworks are overlapping and interactional: the social relation network could influence the marketing network and the 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 the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network could influence the marketing network, the reputation network and the 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 the logistics innovation network could influence the reputation network; the reputation network could influence the marketing network.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 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 Logistics Service Integrator (LSI); network resource; performance
0 引 言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间逐渐形成联系更密切的网络,并且随着物流外包的普遍化,作为能够集成多种物流服务,需要多環节相互衔接的综合型物流企业(即物流服务集成商(Logistics Service Integrator, LSI))更强调企业间关系的重要性,对如何更有效地从企业外部获取和利用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发展也更加重视.社会网络理论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存在于网络之中,其在网络中的位置和网络嵌入性会对网络成员的行为产生影响.[1]利用该理论既可以分析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又可以分析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分析企业内部的关系又可以分析企业间的关系.[12]通过分析企业所处的社会网络结构,了解企业在网络环境中的行为和绩效[3],成为了解物流企业如何通过物流服务供应链(Logistics Service Supply Chain, LSSC)网络获取网络资源、促进企业成长的有效方法.
何婵等[4]认为可以从结构属性和关系属性方面对LSSC网络进行剖析.高志军等[5]认为通过LSSC中节点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实现知识和操作性资源的共享,LSSC中节点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整合机制是价值共创的根本驱动力.刘伟等[6] 认为LSI在LSSC中发挥领导作用,具有较强的网络组织控制力,能协调网络成员的能力要素配置,整合网络资源及促进自身竞争力提升.
但是,LSSC网络类型(即LSI从LSSC网络中获取资源的类型),各子网络之间的关系及其对LSI绩效的影响机制等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答,因此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根据资源类型对LSSC网络进行分类,对LSSC子网络之间的关系及其如何影响LSI绩效等问题进行分析.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LSSC子网络划分
LSI是LSSC的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起主导作用.[7] LSI可以为用户提供面向整个流程的物流服务,比其他网络成员企业有更多的外界资源优化和协作经验,具备并非所有成员企业都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因而,LSI能够协调网络成员企业能力要素配置,鼓励成员企业共享关键资源,推动服务能力提升.[4]
在LSSC网络中,除了核心企业外,还包括功能型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需求方等节点企业,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链接是通过其所订立的契约实现的.[8]从社会网络看,LSSC网络是在LSI的领导下各成员企业为完成物流服务而形成的,LSI整合网络中的物流资源,使物流服务能力获得平衡,进一步优化整体物流服务.[9]
正如LECHNER等[3]所说,不同类型企业间子网络会发生重叠,并且某些网络需要其他网络促进发展,有必要对企业间网络进行划分.他们将企业间网络分为个人关系网络、市场网络、声誉网络、竞合网络和创新网络.这种划分主要是针对创业型企业或小型企业的.对企业间协作更多、资源整合程度更高的LSI,其所处的LSSC网络类型与前者有何不同?这些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否相同?为此,宋娟娟等[10]根据LSI从LSSC网络中获取资源类型的不同,结合LSSC网络的特点,借鉴LECHNER等[3]的企业间网络分类,将LSSC子网络分为社会关系网络、物流协作网络、物流创新网络、声誉网络和市场网络.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网络间的关系及其对LSI绩效的影响进行分析.
1.2 LSSC子网络间关系及其对LSI绩效的影响
1.2.1 社会关系网络
社会关系网络是物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与其他企业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长期良好的个人关系,如亲戚、朋友或原来的同事等.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利用各种直接或间接资源提升企业关键能力和促进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10]对LSI而言,物流企业组织中社会关系网络的连接对组织信任的构建有重要影响,信任会加速物流企业获取资源的速度和质量,资源获取是物流企业网际互动的目的和信任的结果.[1112]李坚飞等[13] 认为中小企业认知性社会资本通过企业关系网络、合作认知、技术结构会直接影响共同物流的协作质量和服务稳定性.由此可见,对需要共同完成物流服务和整合第三方物流资源的LSI而言,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取资源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社会关系网络对其他子网络的影响:在物流行业,物流企业间关系形成的社会资本既可通过增加企业间多样化知识和信息整合直接作用于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还可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知识共享、获取和利用,间接作用于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14];网络嵌入通过动态能力促进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15];SHANE等[16]认为声誉在社会关系与投资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GNYAWALI等[17]认为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会促进竞争合作和技术创新.由此可见,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会影响企业获取市场信息,影响企业获得更高的声誉并促进企业间合作完成技术创新.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假设:H1社会关系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LSI绩效;H2社会关系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市场网络的发展;H3社会关系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声誉网络的发展;H4社会关系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物流创新网络的发展.
1.2.2 物流协作网络
物流协作网络是以LSI为核心的LSSC成员企业根据物流职能的不同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物流活动而形成的协作网络.物流协作网络中的合作关系会显著地影响物流绩效.[18]合作活动,例如信息共享、对共同关系的努力和关系专用投资,会使双方产生信任和承诺,信任和承诺又会提高合作关系的满意度和物流绩效.[19]LSI可以通过联合契约协调等方式实现LSSC最大收益和各成员共赢.[20]综上所述,物流协作网络能够促进双方合作,帮助企业高效利用双方资源,完善企业物流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绩效.
物流协作网络对其他子网络的影响:协作网络能够对信息传播产生作用,并促进企业创新[21],这反映了物流协作网络对市场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的促进作用;企业与大型创新企业合作能提高声誉,获得成长,与小型技术企业合作可能会适得其反[22];物流协作网络也可以促进创新的发展,GNYAWALI等[17]认为企业可以采取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的形式进行创新,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提高创新效率;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协作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KIM等[23]认为,供应链伙伴关系会促进协作,提高供应链敏捷性,提供信息,帮助伙伴制定决策,促使企业创新.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假设:H5物流协作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LSI绩效;H6物流协作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市场网络的发展;H7物流协作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声誉网络的发展;H8物流协作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物流创新网络的发展.
1.2.3 物流创新网络
物流创新网络指能够让物流企业接触交流并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而形成的网络,比如参加物流展会或行业协会.物流创新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表现在: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资源投入水平对服务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服务水平的提高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對物流企业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4]物流创新网络需要核心企业对网络进行彻底的管理[25],因此LSSC中的LSI需要通过提升自身的网络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绩效.企业可以通过动态能力调节网络嵌入对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15]
HORMIGA等[26]认为,企业累积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对创业企业的声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及知识在不同组织内的分散分布,企业逐渐认识到需要与其他企业开展合作进行创新[27]或向其他企业学习已经实践成功的创新工作方式[28].物流创新网络对企业改进物流服务,实现技术创新和提高服务能力有重要影响[2].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假设:H9物流创新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LSI绩效;H10物流创新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声誉网络的发展.
1.2.4 声誉网络
声誉网络指与知名企业或与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企业建立关系网络,从而提高物流企业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较高的声誉使企业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利润[29],并对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和信任产生积极作用[30].声誉对物流企业非常重要,因为物流企业提供的是无形的服务.众多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认为,相对于其他因素,客户选择物流企业时更看重企业的声誉.因此,LSI需要通过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建立较高的声誉,获得客户的信任.
对于声誉网络对其他子网络的影响:LI[31]认为在知识共享和传导的过程中,声誉网络能够提供一种保障,克服知识传导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促进知识传播;魏江等[32] 认为较高的声誉能使企业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得到信任,帮助其获得资金技术和原材料等各类信息,更好地开辟新市场;SHANE等[16] 认为声誉可以提供创业者过去成绩的信息,为投资者提供其是否有能力完成风险投资的信息.由此可见,企业能够通过声誉网络了解对方成功的信息,建立双方互信关系.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假设:H11声誉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LSI绩效;H12 声誉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市场网络的发展.
1.2.5 市场网络
市场网络指物流企业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联系获得有关产品、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培养潜在客户,并通过这些关系获得需求反馈以改进企业的产品或物流服务的关系网络.关系信息处理过程可以提高企业客户关系绩效.[33]市场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未来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外部市场导向和优质客户价值的传递[34].市场导向指关于顾客现在及未来需求市场情况、在企业内对信息进行扩散并对市场情况作出反馈.邵兵家等[35] 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导向度对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市场信息对需要集成物流服务、协调多网络成员的LSI更加重要.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社会关系网络、物流协作网络和声誉网络都会对市场网络的发展产生影响.在网络经济时代,市场会在企业整合、冲突解决、技术预测及网络经济和社会行为协调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6]LSI在LSSC网络中能获得市场客户信息,向潜在市场用户推荐本企业的物流服务,来自市场网络的信息反馈能够帮助企业改进物流服务,使之更符合用户的物流需求.
基于以上观点,提出假设:H13市场网络会显著地正向影响LSI绩效.
1.3 LSSC子网络对LSI绩效的作用机制理论模型
基于前文提出的LSSC子网络间相互影响及对LSI绩效的影响假设,将社会关系网络和物流协作网络作为自变量,将企业绩效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变量,通过文献梳理,认为声誉网络、物流创新网络和市场网络能在其他子网络资源向LSI传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将这3个子网络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2 测度量表设计
对LSI績效的测量,根据成熟量表选择“销售收入增长”“净利润增长”和“雇员人数增长”等3个指标进行评价.对LSSC每个子网络,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有关网络属性的分析方法,从关系属性和结构属性两个维度进行测量[4],共32项测量题目.对社会关
系网络从关系紧密性和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考察,例如“本企业领导与某些组织领导非正式交流非常频繁”和“遇到困难时,企业家能与相关组织负责人相互帮助”;对物流协作网络从网络异质性和韧性两方面进行考察,例如“企业力图做强、做精自己的专长”和“企业会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灵活应变”;对市场网络从网络规模和网络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考察,例如“本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更多有业务联系的客户和分包商”和“企业与客户和分包商能及时对企业物流服务或相关产品质量做出评价”;对物流创新网络从网络规模和稳定性两方面进行测量,例如“其他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很快被本企业获知”和“完善物流服务的许多意见来自客户”;对声誉网络也从网络规模和网络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考察,例如“与其他企业相比,企业声誉得到了更多同行和客户的认可”和“企业坚持双方长期合作比眼前利益更重要”.
针对不同对象分两次发放和收回问卷,其中共发放小样本预试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64份,有效收回率为75.4%.对小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正式研究中大规模问卷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样本的KMO值等于0.952,Bartlet球体检验卡方值等于7 010.640,自由度等于595,P值等于0.000,说明样本中存在共同因素,可以继续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因子进行提取,通过剔除4个题项(社会关系网络稳定性测量第一条,物流协作网络协作异质性测量第二条及协作韧性测量第一条,市场网络市场规模测量第四条)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
68.471%,共抽取了5个因子,并通过了信度检验.Cronbachs α值都在0.700以上,CITC值都在0.5以上.
最终得到包含28个题项的LSSC子网络正式量表,其中: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关系紧密性3题,社会关系稳定性2题;物流协作网络的协作异质性2题,协作韧性3题;物流创新网络的物流创新范围2题,物流创新稳定性3题;声誉网络的声誉范围3题,声誉稳定性4题;市场网络的市场规模3题,市场稳定性3题.
综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实证分析的要求,故开始正式问卷调查.
3 数据收集与实证检验
在大样本数据收集完成后,采用AMOS 22.0,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验证.
3.1 研究样本
本次问卷采用纸版问卷和微信电子版问卷的方式,受访者可以利用手机填写问卷,由专业问卷平台统一收回答卷.由于填写方式简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问卷发放群体主要包括:上海某两所物流、交通类相关高校的EMBA和MBA班;物流行业展会;本课题组成员的同学同事.共发出问卷700份,收回532份,其中502份有效,有效问卷率为71.7%.样本基本统计资料见表1.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首先对各变量进行信度检验,社会关系网络、物流协作网络、物流创新网络、声誉网络、市场网络和LSI绩效的Cronbachs α值分别为0.902,0.831,0.857,0.928,0.858和0.837,均超过0.700,表明各变量在内部一致性上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分析主要从内容效度和收敛效度两方面进行检验,结果为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3.3 假设检验
模型经过运行得到:χ2=100.930,df=50,χ2/df=2.019,RMSEA=0.045,GFI=0.970,AGFI=0.945,NFI=0.976,TLI=0.980,CFI=0.987,RMR=0.014.模型指数均达到要求,假设可以被接受.结果见表2.
综上,H1,H3,H4,H5,H6,H7,H8,H11和H13通过检验,H2,H9,H10和H12未通过检验.
4 实证结果讨论
4.1 LSSC子网络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关系网络对市场网络、物流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社会关系网络不仅对创立初期的企业有重要作用,对已具备一定发展规模的LSI从LSSC网络中获取物流市场信息、物流创新技术及服务也有重要作用.
物流协作网络对市场网络、声誉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充分体现了物流协作在LSSC网络中的重要性.物流协作关系会对LSI从LSSC网络中获取市场信息、更高的声誉以及物流创新技术或服务产生影响.
物流创新网络对声誉网络的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这体现了现代物流对创新的关注和重视,一旦企业具备某项物流创新技术或服务,就会在整个行业中获得重大影响力,从而提升声誉.
声誉网络对市场网络的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这充分说明声誉会促进信息传播,LSI在物流行业内的较高的声誉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新客户和市场信息途径.
市场网络会受到社会关系网络、物流协作网络和声誉网络的影响.这说明LSI获取市场信息的途径是多样的,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社会关系和协作关系以及提升声誉来促进市场网络的发展.
综上,LSSC 子网络之间相互影响,各子网络的发展相辅相成,LSI在通过LSSC网络获取成长所需资源时,应注意各子网络间的相互影响,理清各子网络间的关系,着重发展和巩固对企业现阶段成长有重要作用的子网络并注意对其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子网络,建立企业成长的关键关系网络.
4.2 LSSC各子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
社会关系网络对LSI绩效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会通过市场网络、物流创新网络对LSI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这说明社会关系网络会为LSI带来物流新市场、新机会和新客户信息,利用它获取物流创新相关知识技术,降低其在新市场开发和物流创新方面的成本,提升LSI了解市场需求和物流创新的能力,继而促进LSI的成长.
物流协作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会通过市场网络、声誉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进行傳递.这说明在LSSC网络中LSI与其物流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协作非常重要.通过与物流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LSI可以了解最新相关行业动态,了解客户实时需求,改进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良好的协作关系能够为LSI带来较好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创新活动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成本和风险,与物流合作伙伴共同研发,解决物流难题,不仅能降低LSI成本,而且能使创新成果更符合双方需求,提升
整个LSSC的物流效率.
物流创新网络正向影响LSI绩效.由此可见,无论是物流技术创新还是物流服务创新,在合作伙伴和物流需求客户选择LSI时,更倾向于选择拥有先进技术或服务的LSI.这会为LSI带来良好的声誉,也会使合作伙伴和物流需求客户对其更加信赖.同时,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它会提升物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物流成本,是LSI不断成长壮大的源动力.
声誉网络对LSI 绩效会产生负向影响.声誉网络的发展会为LSI吸引更多新客户和新机会,但过多的对声誉网络的经营和投入,也会对LSI产生负面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如果LSI投入过多去发展和维护声誉网络会给其运营带来负担[37];当企业出现问题时,一旦没能处理好与伙伴的关系,会为企业带来非常重大的损失.因此,需谨慎对待企业声誉网络,充分利用它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同时要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为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
市场网络对LSI绩效产生正向影响.这说明市场网络能够为LSI带来市场客户信息,并能将LSI的物流服务推荐给新客户,从而有可能形成合作机会.市场网络不断发展也能够促使企业对产品或服务不断改进以满足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从而促进企业的成长.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社会网络角度,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了物流服务供应链(LSSC)子网络间的关系及其对物流服务集成商(LSI)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得出:社会关系网络对LSI发展市场网络和物流创新网络有影响;物流协作网络会对LSI发展市场、声誉及物流创新网络有影响;物流创新网络对企业声誉网络和LSI绩效有影响;声誉网络对企业的作用需谨慎对待,应充分利用其为企业带来的优势,同时妥善处理危急问题,避免为企业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市场网络会对LSI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市场网络的重要性.通过对LSSC各子网络间关系的研究,完善了对LSSC网络内部结构和子网络类型的认识.通过研究LSSC子网络对LSI绩效的影响,明确了LSSC网络影响LSI绩效的作用机制,即LSI从网络中获取资源、促进企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有利于企业了解如何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促进自身发展.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采用的变量均为抽象概念.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本文根据物流企业和LSSC的特点以及前人的研究经验,选取了几个主要维度对其进行衡量,研究不够深入全面.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会考虑在LSI成长的不同阶段各种LSSC子网络对其绩效的不同影响.
参考文献:
[1]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1): 3567.
[2]DUBINI P, ALDRICH H E. Personal and extended networks are central to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1, 6(5): 305313.
[3]LECHNER C, DOWLING M. Firm networks: external relationships as sources for the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 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 2003, 15(1): 126.
[4]何婵, 刘伟. 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属性分析[J]. 企业经济, 2013(7): 5659.
[5]高志军, 刘伟, 高洁. 服务主导逻辑下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理[J]. 中国流通经济, 2014(11): 7177.
[6]刘伟, 高志军. 物流服务供应链: 理论架构与研究范式[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4): 1925
[7]吴结兵. 基于企业网络结构与动态能力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6.
[8]刘伟华, 季建华. 服务供应链: 供应链研究新趋势[M]. 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6: 19.
[9]高志军, 刘伟, 王岳峰. 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 中国市场, 2009(23): 1720.
[10]宋娟娟, 刘伟, 高志军. 物流服务供应链网络对物流服务集成商成长的作用机制——以网络能力为中介[J].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9): 4959
[11]LAURELL H, ACHTENHAGEN L, ANDERSSON S. The changing role of network ties and critical capabilities in an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early development[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13(1): 113140. DOI: 10.1007/s1136501603983.
[12]車文辉. 物流企业的社会网络特征与企业间信任的构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5(4): 107112.
[13]李坚飞, 黄福华. 中小企业共同物流服务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结构解析与实证检验[J]. 系统工程, 2013(7): 5258.
[14]谢慧娟. 社会资本、组织学习对物流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 长沙: 中南大学, 2013.
[15]田雪, 司维鹏, 杨江龙. 网络嵌入与物流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基于动态能力的分析[J]. 技术经济, 2015, 34(1): 6268.
[16]SHANE S, CABLE D. Network ties, reputation, and the financing of new venture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2, 48(3): 364381.
[17]GNYAWALI D R, PARK B J. Coopeti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 multilevel conceptual model[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09, 47(3): 308330.
[18]MORRIS M, CARTER C R.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nd supplier logistics performance: an extension of the key mediating variables model[J].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5, 41(4): 3243.
[19]NYAGA G N, WHIPPLE J M, LYNCH D F. Examining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 do buyer and supplier perspectives on collaborative relationships differ?[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28(2): 101114.
[20]何婵, 刘伟, 崔爱平. 考虑物流服务水平影响的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J].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2014, 35(1): 4148. DOI: 10.13340/j.jsmu.2014.01.009.
[21]SCHILLING M A, PHELPS C C. Interfirm collaboration networks: the impact of largescale network structure on firm innov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7): 11131126.
[22]STUART T E. Interorganizational allianc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rms: a study of growth and innovation rates in a hightechnology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8): 791811.
[23]KIM J W, KIM E J.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mpacts of partnership between SCM implementing enterprises on business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2009, 9(2): 120.
[24]劉丹. 服务创新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13, 32(5): 2835.
[25]LANDSPERGER J, SPIETH P, HEIDENGEICH S. How network managers contribute to innovation network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2, 16(6): 121.
[26]HORMIGA E, GARCíAALMEIDA D J. Accumulated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as antecedents of reputation in new ventures[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16, 23(2): 428452.
[27]USMAN M, VANHAVERBEKE W. How startups successfully organize and manage open innovation with large compan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7, 20(1): 171186
[28]ERICKSON C L, JACOBY S M. The effect of employer networks on workplace innovation and training[J]. ILR Review, 2003, 56(2): 203223.
[29]ROBERTS P W, DOWLING G R.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sustained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 Membership Directory, 2000, 23(12): 10771093.
[30]WALSH G, BEATTY S E. Customerbased corporate reputation of a service firm: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7, 35(1): 127143.
[31]LI G. Analysis of driving force on reputation network of innovational industrial cluster knowledge transmitting[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823: 589593. DOI: 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823.589
[32]魏江, 勾丽. 基于动态网络关系组合的集群企业成长研究——以正泰集团为例[J]. 经济地理, 2009, 29(5): 787793.
[33]JAYACHANDRAN S, SHARMA S, KAUFMAN P, et al. The role of rel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use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10, 69(4): 7382.
[34]WOODRUFF R B. 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ourc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7, 25(2): 139153.
[35]邵兵家, 刘小红. 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导向度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05, 8(6): 9195.
[36]ACHROL R S, KOTLER P. Marketing in network economy[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9, 63(1): 146163.
[37]吕一博, 苏敬勤. 企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J]. 科研管理, 2010, 31(4): 3948.
(编辑 赵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