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装设计中民俗符号的运用

    吴幽然 袁蓉

    【摘 要】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直观体现,往往作为文化的一种符号,在岁时节令、日常生活以及各类设计和艺术活动中被广泛使用。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处于边缘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公众所拾起,而对这类民俗符号的使用也相应地进入了一个矛盾的时期,主要表现为现代时尚与传统民俗之间的矛盾。本文主要从服装设计的角度出发,解析民俗符号在设计中如何转换为艺术性的符号,探索民俗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俗符号;服装设计;色彩;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104-02

    民俗符号作为民俗的表现体,是用某一个民俗事物做代表,并在相应的背景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而在民俗符号化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民俗符号都天生具有艺术化的特征,民俗符号转变为民俗的艺术符号,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将民俗符号的“能指”进行形式的变异与运用,在不改变“所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与创造;二是将民俗符号的“所指”通过集体意识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之中,通过民俗符号的造型形式来传达审美理想。本文以民俗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为基础,对民俗符号艺术化的进程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民俗符号如何转变为艺术性的符号。

    一、概念的界定

    (一)民俗符号

    “民俗”一词在我国汉朝之前就早有记载。民俗是劳动人民的行为方式,经过代代相传、潜移默化的积淀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所熟悉的剪纸、窗花、皮影、戏曲都囊括其中,可见,民俗就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的总和。

    民俗符号作为民俗的表现体,是用某一个民俗事物作代表,并在相应的背景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民俗符号化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感官接收到的关于民俗信息最直观的、具体的形象,被称之为民俗符号的“能指”;通过外在形式而联想到的含义,则是民俗符号的“所指”。比如古时婚嫁,人们会在床上铺陈“红枣、桂圆、花生”,红枣与桂圆作为普通的“物的形式”就是符號的“能指”,通过人类赋予其婚姻美满,子孙满堂的寓意,由此构成了一个具有所指含义的民俗符号。正是因为这层“所指”的存在,才得以完成民俗信息任务的传递。

    (二)民俗的艺术符号

    并非所有的民俗符号都天生具有艺术化的特征,就像一张“剪纸”,只有通过艺术思维创造、工艺手段的加工,才能实现从民俗符号转变为民俗的艺术符号。其转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不改变“所指”含义的基础之上,对民俗符号的“能指”进行形式上的艺术加工与创造,”二是将民族符号的“所指”通过集体意识渗透作用深入到个体意识之中,通过民俗符号的造型形式来传达这一审美理想。例如祥云、松鹤等民俗符号,它本身不具备艺术性,但它“吉祥”的寓意运用到服装图案设计当中,它所代表的符号在创造中便具有了艺术性。

    可见,民俗符号可以转换为民俗的艺术符号,而民俗的艺术符号也是民俗

    符号的一种,我们也可以大胆的推测,将民俗符号运用到各类现代设计中,是否也可视作将民俗符号艺术化的过程。

    二、民俗符号艺术化的应用

    (一)图形符号的应用

    中国民俗艺术中寓意吉祥的符号与人们根深蒂固的民俗心理、民俗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民俗符号的约定俗成,将形成共识的吉祥图形,应用到服装设计的创意中,使设计富有更深层的精神理念,增强服装内在的文化性与社会性。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龙凤阴阳,构成万生太极。龙凤呈祥寄托着中国人对圆满生活的祈愿,作为最古老的吉祥符号,龙凤成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凝聚与积淀。而仙鹤作为仅次于凤凰的“一品鸟”,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也有富贵长寿的吉祥寓意。从“龟年鹤寿”、“松鹤延年”等成语中可见一斑。而在服装领域,设计师对“鹤”这一符号的应用大都通过造型的形式呈现,主要表现为充分应用符号的能指功能,对图形进行形式上的艺术创造。我们可以从服装中看到不同的“鹤”,“凤”等图形符号的艺术化再造,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它们像受众者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却是一致的。就如前面所说,“鹤”作为民俗符号本身是不具备艺术性,但通过各类形式的演变,转换为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形,从而大大丰富了自身的审美性,为服装增添风采,为民俗符号带来了高于生活的艺术性。

    (二)色彩符号的应用

    民俗符号的色彩是一个神秘而庞大的色彩系统,中国古代有五种“正色”之说:红、白、黑、黄、青。人们将对大自然的认识与感知赋予其间,并且为其创造了特殊的吉庆之意。可见五色不仅是一种色彩符号,更是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本命年穿红衣服,喜事贴红联,白事贴青联,紫色为祥瑞富贵等等,这种从祖辈流淌而下的民俗符号已深入我们的认识中,贯穿到生活认知的细微。

    在当代服饰设计领域,色彩对信息的传递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所具有的独特的品质,使其在服装设计中,极大地加强和扩展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艺术符号的所指意义取向与构成。民间以红色为吉祥色,虽然时代在变迁,但是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停止,人们相信红色能为自己带来安定与幸福,运用红色来增添喜庆的传统延续至今。很多品牌在年尾会推出欢喜年的服饰,这类服饰多为正红色,每逢新年之际,红色也是销售量最高的颜色。不仅如此,中式传统的婚嫁霓裳大部分选用红色,我们自然而然的通过颜色将这类服装划分到具有“喜庆”意义的类别,这便是民俗色彩符号在人们心中形成约定俗成的含义所在。设计师提取颜色符号的所指意义,有选择性的运用到服饰的设计当中,赋予传统的民俗颜色符号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不仅仅是艺术表象的美,更是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审美。

    三、发展中的民俗符号

    我们不难发现,民俗符号在现代服装设计的运用中,多是直接的“拿来主义”,民俗符号转变为艺术性的符号,无外乎通过形式上的创造,不论是“仙鹤”、“凤凰”等图腾符号,或是“剪纸”、“皮影”等民俗活动,照猫画虎将图案符号印在服装上,是大部分设计师对民俗符号艺术化的理解。这样的做法并非不可取,但透过民俗符号其形式之实,把握其精神之真才是每位设计师更应去关注与学习的地方。将民俗符号的“所指”内涵转化为设计修养,才是民俗符号艺术化突破瓶颈的出口所在。

    (一)从形式到结构的变迁

    随着3D打印技术等各类高科技技术的出现,服装设计在科学领域取得了深度的突破,这使得很多繁复的制作工序变得快捷简单,也让很多过去无法实现的工艺转换为了现实。传统的中国窗棂符号,通过镭射切割技术,实现了从形式到结构的转变。在过去,窗棂元素主要是单一的装饰符号,其独特的造型美感为很多设计师所钟爱。现在,通过3D打印、镭射切割等技术,设计师可以将窗棂的造型结构转变为服装结构的一部分,而不再局限在单一的装饰作用之中。这样的突破,是民俗符号再设计的机遇所在,这不仅扩大了民俗符号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的范畴,同时也为民俗符号进一步现代化开辟了通道。

    (二)从功能到情感的进化

    民俗符号的“所指”更指代一种超脱于符号之外的文化积淀与民族情感,是构成民俗符号化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上,往往依托于符号的这层“所指”功能来得以实现目标群体定位与产品定位。将民俗符号无形的“情感”转换为设计一直以来都是设计师面临的难题。

    中国原创设计师品牌“楚和听香”运用中国传统的民俗符号,打造了一个充满情感的留白意境。在她的设计之下,民俗符号转换为情感的符号,不再借助于图形、结构等实体,而是通过形式之外去阐述了一个浮想联翩的想象空间。茶道的沉静、花道的淡然,青色的威严,橙色的活泼,这份不可具化的文化内涵才是真正能代表民俗文化之所在,而民俗符号艺术化的设计就是将这份超越于形式之外的意境美转换为服装美学的一部分。这种从功能到情感的进化,不仅仅需要创作者对民俗符号有深入的见解与研究,更需要受众者有一定的审美追求与文化内涵。但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腾飞,人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相信有更多的人能够读懂这类情感化的设计,从寥寥意境中窥见民俗符号的深层内涵。

    四、结语

    民俗符号来源于生活,民俗的艺术符号却是高于生活的存在。民俗符号转变为民俗的艺术符号,在过去多是将民俗符号的“能指”进行形式的变异与运用,而随着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将民俗符号的“所指”通过集体意识渗透深入到个体意识之中,运用民俗符号的形式、情感来传达更高的审美理想,成为民俗符号进一步现代化、艺术化的重要举措。

    但需要清楚的是,作为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应遵循民俗符号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曲解民俗,要科学地进行创新与设计。因此,这就需要设计师密切关注民俗符号的变化,在发掘、保护传统民俗的基础上,加强对当代新时尚、新民俗的研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又有对民俗大胆创新的魄力与勇气。做到在探讨民俗艺术发展变异的规律上,使之服务于设计,从而更好地反作用于民俗文化本身。

    参考文献:

    [1]陈绘.民俗艺术符号的生成与特征[J].艺术百家,2006,(4):183-184.

    [2]常丹,杨悦铭.民俗吉祥符号视觉传达设计中再创作应用[J].纳税,2017,(29):181.

    [3]高乐田,邓长青.民俗学与符号学[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40-43.

    作者简介:吴幽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时尚艺术设计。袁 蓉(通讯作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學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