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苏北新洋农场生态乡村建设现状

    杨思艺 郭思远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国营农场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积极改革管理经营体制,站在了生态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江苏省农垦新洋农场有限公司自建场以来就一直秉持“绿色自然”的理念,在发展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一些与时代发展、生态建设相关联的问题,并提出借助“互联网+”继续发展现代生态乡村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乡村建设;互联网+;新洋农场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1-0187-03

    一、新洋农场概况

    江苏省农垦新洋农场有限公司(江苏省国营新洋农场)创始于1952年12月,占地9.46万亩,位于盐城市射阳县,隶属于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城镇绿化覆盖率高达42%,是苏北重要的国家级生态农场。近年来,为响应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强富美高”等政策,新洋农场在着重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生态林业、生态养殖业、低污染轻工业及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除了发展生态经济之外,新洋农场也格外重视农场职工及附近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及健康事业发展,致力于真正意义上实现生态乡村建设总目标。

    二、新洋农场生态发展情况

    (一)生态基础完善——秸秆还田及土地盐碱化整治

    由于土地资源配置问题,新洋农场在最初选址时就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态考验。土壤表层盐分过高形成的盐碱地,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严重影响了新洋农场的生态经济效益。面对这一困难,具有革命精神的新洋人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作为时代的弄潮儿,积极的改造整治土壤环境。

    “建场初期,采用灌水淋盐、杂草铺生、种绿肥等方法,改造盐碱地,成本大,效果不明显。到1980年仍有不长庄稼的盐碱地1.8萬亩,占耕地面积的35%。1980年以后,采取秸秆还田、水旱轮作、增施有机肥等方法综合治理盐碱地,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全面消灭了盐碱地,而且耕作层由过去的10厘米提高到29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从1%提高到1.76%。5万亩耕地全部建成稳产高产田,大小麦和水稻单产分别达到了450公斤和700公斤,亩产粮食超一吨。”

    秸秆还田举措落实过程中,新洋农场创建了相关奖惩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自觉性。这也使得新洋农场在盐碱地改造完成后,仍然坚持着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这一做法,解决盐碱地问题的同时,还促进了近地面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

    正是创建初期遇到的这一系列棘手问题,使得新洋人提早具备了生态建设的经验,促使新洋农场在后期生态建设潮流中站在了全国农场的前列,率先成为江苏省首家省级生态农场,并向国家级生态农场大跨步迈进。

    (二)经济生态协同——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及生态产业链条建立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宣传与扩大,乡村生态旅游作为其一大发展方向,慢慢深入各大乡镇生态建设进程中。新洋农场则利用其区位优势,秉承“远看像林园,近看似花园,细看是乐园”的思想,打造了一系列现代农业及养殖业观光园、天然垂钓园等,同时极大程度地改善农场内部绿化环境,“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累计建造公共绿地10万多平方米,场部绿化覆盖率50%以上,农田林网覆盖100%。”致力于扩大感染力,除了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外,更要让前来旅游的城市居民在新洋农场内感受到回归自然的愉悦。在加强乡村建设、服务城市居民的同时,更利用城市居民渴望自然这一心态及近年来兴起的“到自然中去”的潮流,刺激城市居民消费,扩大乡村经济市场,形成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协同发展。

    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事业,新洋人又将生态经济这一先进理念贯彻至新洋农场整个生产链中,“探索出了一条以经济开发促进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道路。”在大力发展农林业的基础之上,利用基础材料的优势,开发了一些污染较低的轻工业产业。利用新技术,在新洋农场内部对原材料初加工,直接进行副产品销售,其效益大大超过了直接出售这些基础材料。而因为注重产品加工过程的生态问题,新洋农场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极大的伤害。这样既避免了引入其他危险污染厂家,又在新洋农场内部形成了一系列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局面。

    除此外,新洋农场还利用近年来为保护生态环境种植的防风林带开发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产业,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又发挥了其余热,既减少了电力传输的损耗,又避免了传统火力发电利用煤炭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等。

    (三)信息知识引进——与高校、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强调:要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新洋农场坚持贯彻这一思想,近年来加强新兴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办法及生态市场的开发,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与南京林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园艺院、扬州大学园艺院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交流,探索景观苗木由绿色向彩色化发展、由单纯生态效益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之路。”积极推行“科研+基地”发展模式,致力于搭建一个全新的产学研商合作平台,利用新洋农场现有的林业资源与科研院校的信息技术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林业信息更新换代,加快农场及科研所人才队伍培养,为江苏省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伟大贡献。截止2018年建成有核心苗圃315亩,苗木扩繁基地2000多亩,6000亩多功能林地规划区,林业年收入500万元,利润100万元,真正实现了依靠信息科技助力生态经济发展。

    (四)生态源头治理——资源再生及循环利用

    随着生态文明事业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当摒弃“先污染后治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而应采取“边发展边治理”的方法。这也要求运营企业和管理者从源头上探索环保发展之路,新洋农场近年来投资千万元建设当地污染物处理及循环利用系统。不再采用传统垃圾中转站就地掩埋的处理方式,减少了有害垃圾对土地带来的二次污染与伤害,在中转站对回收垃圾进行简单的分类处理,然后循类转运出厂。同时,建设有日处理污水500吨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过处理后,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排放要求的一级A标。当前,再生水直接进入灌溉6万亩农田的黄沙河,用于滋润绿色环保的农作物,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五)理念意识普及——宣传生态乡村概念、制定特色鼓励制度

    一切行为规范的约束虽然总是依靠法律法规的制定才得到坚决地落实与执行,但一项基本举措的坚持与发展往往是建立在人的道德层面之上。因此,新洋农场领导十分重视居民的环境保护及资源节约意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向居民宣传,同时在组队大会上进行环保政策学习及环保举措反馈等工作,并在农场内开展“节约大管家”、“环保小能手”等评比表彰活动,使生态乡村理念深入人心。更值得表彰的是,2008年,新洋农场创立了其独有的“爱心积分”服务活动,并随后将其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中,通过活动积分政策,采用非强制鼓励办法加强居民的环保理念,真正让居民接受了自己动手建造生态乡村这一理念,可称为生态乡村建设的典范。

    三、“互联网+”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结合建议——以新洋农场为例

    (一)“互联网+”与乡村生态产业的结合

    生态乡村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事业,经济效益作为维持一项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乡村建设的重头戏还是应该摆放到控制当地经济发展的农林业、轻工业产业之上,而互联网则可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乡村生态产业的不断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反省与提高,新洋农场等国营农场应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及时反馈各基础生态举措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汇总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探寻传统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的重生提高之路,永葆生态产业的青春与活力。同时加强网络市场宣传的手段,扩大新洋农场在全国及当地各大销售平台的知名度,让生态产品有处可销,依靠生态价值增强产品竞争力,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其他优秀案例的经验等。

    (二)“互联网+”与乡村旅游宣传的结合

    利用周末前往周边乡镇体会自然、放松身心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满足自身生态精神需求的途径之一,但因为乡村信息不发达、流通不畅,导致城市居民并不能及时寻找到合适的出游场所,而乡村居民宽裕的生态市场也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出现了供需无法及时对接之一尴尬局面。而互联网平台作为新时代最普及、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应当在乡村旅游事业的建设中,得到足够的重视。诸如新洋农场一类的国营农场应积极向农场住户大力普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这一信息,并开启统一管理、规范经营的培训管理部门,让城市消费者的生态消费权益不受到侵害,让乡村居民的旅游事业发展得到保障。

    (三)“互联网+”与环保监督体制的结合

    在“互联网+”生态乡村事业发展初期,新洋农场及其他国营农场应利用互联网最基本的信息散布功能,向当地宣传生态乡村建设的最新政策和理念,开展诸如“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让当地居民认识到网络科学技术的强大及其可对生态建设及经济效益带来的帮助,并逐步接受并使用这一利器。

    同时,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制度,通过网络公示等手段,明确生态建设进程中的阻力及先进人物和事件,在生态建设事业上形成正确清晰的是非观,同时,将“爱心积分”这一独创服务活动,引入到互联网平台之上,实现活动积分永久化,促进当地居民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并形成良好的生态乡村建设家风,前期依靠这一奖励制度,培养居民良好习惯,才可逐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逐步脱离强制管理体制,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四)“互联网+”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结合

    随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垃圾分类理念已经慢慢地潜入了中国人的思想当中。新洋农场作为生态乡村建设的一线驻扎地,也应当将垃圾分类到户这一理念加入到源头治理之中。并依靠“小蜜蜂”等智能回收机器,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整理归纳能力,及时汇总垃圾回收信息,并可依靠后进高科技发展能力,植入较低成本的局部地区控制芯片,通过“互联网+”系统向新洋农场范围内反馈各个垃圾回收点的分类数量情况,合理安排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厂的车辆委派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等。同时,还可向当地居民展示各类垃圾的回收处理方法及去处,让一线百姓真正了解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效益,并与监督体制相接合,创立当地垃圾回收注册平台,保证各家各户垃圾回收信息登记在册,这样,既使得垃圾回收理念深入人心,又可潜意识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垃圾的产生。

    (五)“互联网+”与应用软件APP的结合

    当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满足了美好物质需求的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自己身心的精神文明及生态环境享受。利用互联网发展的通讯及游戏软件,恰好抓住了人们的这一思想,开发了大量农场养殖类游戏。一些有想法的农户农场也开展了线下养殖农场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新洋农场则可借鉴两者的做法,利用“互联网+”将其联系起来,与类似支付宝蚂蚁森林合作,不仅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更多的城市居民提供假期消遣去处。让城市和乡镇居民都可依靠互联网这一平台,切实了解到生态建设对生活的改变,新洋农场也可依靠此创新举措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生态乡村建设补贴支持和机会。

    参考文献:

    [1]胡正行.新洋农场精心打造农业生态系统[J].中国农垦经济,2003,(10).

    [2]邱玲娜.发展农业旅游 打造美丽新洋[J].中国农垦,2018,(1).

    [3]易富华,王庆农,王升,何成就.新洋农场秸秆还田情况调查[J].中国农垦,2010,(7).

    [4]潘元海.在生态上做出“新”文章——新洋农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略[J].中国农垦,2017,(1).

    [5]邱玲娜.推进新型城镇化 建设“美丽新洋”[J].中国农垦,2017,(4).

    [6]杨艳霞.小小爱心积分卡 促进社会大和谐——新洋农场社区“爱心积分”服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垦,2013,(2).

    [7]傅宇.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运用前景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9,(1).

    [8]陈晓臻,高晶.网络口碑视阈下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区形象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9,(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習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情系苏北生态,建功绿色时代——苏北国营农场现代生态乡村建设考察团”集体调研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