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刊媒体融合现状与发展研究

    刘振旭

    【摘要】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老年期刊要在新媒体冲击、媒体生存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持续发展,必须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老人春秋》杂志通过二维码技术在纸质期刊中增加音频,实现了有声阅读和传统纸媒的结合,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和品牌效应,为老年期刊在新媒体时代拓宽发展路径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由此可见,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媒體融合方式,以开放的姿态整合互联网技术所释放出的传播生产力,是老年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老年期刊;媒体融合:老人春秋;有声阅读一、新媒体崛起背景和老年期刊媒体融合现状

    在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这个时代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平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关于主流媒体加快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他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新概念,并在《求是》上发表了《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一文。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两次会议都向新闻界提出了重要命题,也为传媒界媒体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可以说,媒体融合发展是现今贯穿统领业界的核心命题。

    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定义老年期刊为以老年群体为读者对象的期刊,其中又可以细分两个类别:针对老年读者的综合类期刊和健康养生类期刊。目前,老年期刊尤其是综合类老年期刊大部分是各省老干部局主管主办,或者像老龄委、民政部门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主管主办的期刊,属于主流媒体的范畴。

    老年期刊是伴随我国老龄化事业发展和离退休制度建立而产生的。在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下,作为老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老干部工作宣传重要阵地的老年期刊,要赢得持续发展,必须紧跟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形势,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增强老年期刊的适应力和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老年期刊在纸媒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涵盖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网站等平台,但在资讯内容生产环节仍处于传统模式的叠加阶段,缺乏多元形态,对用户缺乏吸引力,尚未建立真正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河南《老人春秋》杂志自2015年以来逐步建立了网站、微信公众号、老人春秋App。近年来,《老人春秋》杂志积极应对新媒体冲击,有效探索媒体融合发展,逐步打造“一刊一网一微一端”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稳步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2019年7月,《老人春秋》杂志推出音频阅读,实现了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平台的链接。自上线以来,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喜爱,短时间内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形成了以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策略。

    本文以传播学相关理论,以《老人春秋》有声读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色,为老年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媒体融合手段、拓宽发展路径提供新思路。二、关于《老人春秋》发展有声阅读的思考

    (一)适应有声阅读流行的趋势

    传统的有声读物起源较早,主要以电台广播、磁带、CD等作为载体传播。而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的有声读物的传播形式、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

    现代技术为有声读物的形式和载体多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有声读物App快速发展起来,“听书”正覆盖到越来越广泛的读者群。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等有声产品用户爆发式增长,注册用户上亿。用户和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带动了相关深耕技术的纵深发展,同一传播内容的媒介转换的限制和成本越来越低,同时,有声读物和新媒体传播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大部分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App都加入了有声读物。

    《老人春秋》有声阅读就在上述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常见的互联网有声读物服务大体可以分为有声阅读App和基于微信等的语音推送平台两种类型。[1]《老人春秋》有声读物属于后者,即利用二维码技术通过微信扫描在期刊中增加音频资料,读者通过手机扫描文章后面的二维码,即可收听该文章的音频朗读。这种在纸质期刊中添加音频阅读的方式,在老年期刊界都是新的尝试。

    (二)适应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

    1.碎片化阅读

    互相网技术以及有声阅读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突破了传统阅读因素的限制,能够通过有声读物根据时间安排和兴趣自由地选择阅读的时间和场景。有声读物弥补了文本阅读的缺陷,使阅读更加自由化。用户可以在途中、睡觉之前、做家务、散步、等待之时选择听书,在忙碌之余满足阅读需要。老年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老人春秋》期刊上的二维码收听音频,可以通过音频拖拽条选择喜爱的段落随时收听,这是一种对碎片化阅读需求的满足。

    2.打破视觉对阅读的限制

    有声读物扩展了《老人春秋》杂志的阅读群体。阅读是眼睛和大脑配合完成的活动,两者缺一不可。但老年人通常在视力上存在一定障碍,存在看不见、看不清或者阅读速度慢的问题,因此,文本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障碍。《老人春秋》推出的有声阅读方式为老年读者提供了方便,使更多喜爱本刊而无法实现顺畅阅读的读者群体接受到文本内容。

    3.深度阅读的回归

    阅读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浅层次的猎奇、中层次的信息收集筛选以及高层次的解决疑问、自我提升、情感升华阶段。身处数字化时代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行为与过去相比较变得零散和浅表化,传统的少受外界干扰的宁静阅读环境被快速运转的生活节奏瓦解冲淡。老年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所以更喜欢传统阅读方式,包括对信息知识细致的筛选和接受,阅读过程中思考的逻辑性和深度等。相对于新媒体平台碎片化、浅层化、快速化的阅读,有声读物是相对慢速度、深层次的阅读方式。在文本内容转换为声音时,并没有破坏文本原有的系统、逻辑和思想维度,并且有声读物还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有声读物一问世就受到老年读者的喜爱。

    (三)《老人春秋》有声读物的发展方向

    《老人春秋》有声读物作为纸媒基于有声阅读形式的创新产品,既延伸了期刊作为主流媒体的品牌价值,也符合新媒体传播逻辑的再创造。目前,《老人春秋》每期推出10篇左右有声读物,占每期文章总数的九分之一。所选择制作成有声读物的文章均是优中选优、主题重大、立意深远、意境深厚、文字优美的作品。

    《老人春秋》有声读物目前处于同一内容转换媒介形式的初级单一阶段,今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扩大生成音频的范围,延伸有声读物在纸媒中的阵地,实现传播内容与载体形式的多元化,也将在优化音频制作设备、提升制作人员素质方面下功夫。随着期刊制作有声读物形式的多样化及范围的延伸,可能会遇到审核机制、制作费用、版权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三、老年期刊媒体融合发展方向的思考与建议

    从2020年开始,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这在对媒体融合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条件的同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是一种更大的挑战。5G技术将改变人们对媒体、内容和用户的理解,改变媒体和相关产业的关系,包括媒体渠道的泛在化、内容生产的数据化和智能化、用户产品体验的极大优化、产品分发的场景化和精准化、媒体业加速跨界发展与传播无界化等。[2]5G技术革命不仅拓宽了新媒体应用场景,也为社会各领域和创新新媒体传播生态提供了现实可能。老年期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一)树立用户思维

    新媒体时代,归根结底是要满足人的需求。在互联网时代,期刊的读者既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又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及传播者。期刊从业人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视他们的阅读体验,加强与他们的互动,推动文本内容和文化产品的创新。老年期刊的读者群体是老年人、老干部,在创新传播方式的同时要围绕他们的阅读习惯、年龄组成、兴趣爱好以及对媒体平台的接受程度进行。

    (二)促进纸媒和新媒体的深度精准融合

    当今,各种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传播平台为老年期刊提供了媒体融合的手段、工具、条件和可能,但是很多传统媒体尤其是老年期刊的媒体融合依然停留在对传统媒体内容进行简单挪移和简单加工的层面,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媒介融合不仅仅是传播渠道的融合,更是传播实践的融合。面对移动网络时代功能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媒介化传播实践,融媒体不能再仅限于大众媒体时代的新闻宣传或广告,更需要通过功能拓展,探索服务用户的新方式。如果对融合的推进还是聚焦于传播端的技术推进,而不是用户端需求的变革,那么融合容易沦为一种形式,而非实质性的融合。[3]因此,老年期刊要坚持一体化发展,利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手段、平台终端、传播方式等互通共融,放大一体效能和传播效应,推出更精准、更切合实际、更个性化的组合。

    (三)深耕地方,对区域文化、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讲好中国故事是主流媒体的重要职责,也是检视地方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新媒体融合的迅速推进,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媒体融合的趋势越明显,地方性的特色便越显著。[4]近年来,省级期刊越来越重视“在地性”传播,将传播地方文化作为己任,谋求在新融媒环境中独具特色的位置。

    《老人春秋》杂志虽然面向全国发行,但归根结底以宣传河南老干部群体、服务河南老干部工作、传播中原文化为主旨,也是河南地方媒体宣传平台的重要阵地。同样,作为河南地方主流媒体的老年期刊的新媒体发展应当立足本地,充分挖掘区域性文化资源、红色基因,作品创作保持与本土文化密切联系,利用独特的优势资源,聚焦内容创新、表达创新、传播创新,增强专业性的叙事能力,拓展组合式的传播形态,提高传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大势中拥有自己的特色和阵地。

    (四)突出重大主题报道过程中的新媒体传播作用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对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做强、做精重大主题报道,是传统媒体决胜的重要手段。在重大主题宣传中,多平台传播能形成报道集群,扩大覆盖面,使报道更加立体、更具影响力。例如,《老人春秋》在应对新冠肺炎突发疫情过程中,有益尝试转型宣传,提高危机应对能力,积极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推出疫情防控电子特刊:我们一起战“疫”,并适时推出疫情防控宣传专刊、公益广告、微信平台文章,提高了重大主题宣传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五)利用更多新媒体传播形式

    近年来,短视频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一种全民生产、参与、共享的文化现象。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亿,同时,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6.48亿,抖音、快手等新媒体短视频平台集聚了大量用户。[5]2018年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纷纷入驻抖音。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发布的《媒体抖音元年:2018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主流媒體抖音内容年播放量近800亿次。[6]短视频正成为传统媒体提升在新媒体领域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形式。在这种趋势下,期刊有声读物可以扩展为视频制作,还可以链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视频和网页,为寻求深度阅读的用户提供渠道。四、结语

    面对新媒体时代出现的传播逻辑,如何填补传受之间的沟壑、深化融合发展路径,达到传受连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老年期刊创新实践中的重要议题。《老人春秋》为老年期刊媒体融合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新方式,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实现了宣传效果的优化,为老年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提升传播力、影响力树立了典型。这也充分证明,在新媒体时代,老年期刊只有积极探索、主动创新、把握好创新的方向和尺度,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日趋增大的今天,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走出封闭,以开放的姿态整合互联网技术所释放出的传播生产力,是老年期刊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张伟迪.媒体融合背景下有声读物的传播与发展:以公众号“每天点读故事”为例[J].出版广角,2019(20):36-37.

    [2]张明新,常明芝.5G应用背景下媒体融合发展的前景[J].新闻爱好者,2019(8):12-14.

    [3]张昱辰.从机构融合迈向社会融合: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路径再思考[J].中国出版,2019(16):10-13.

    [4]单滨新.地方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以绍兴“名士乡·中国梦”全媒体报道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1):79-83.

    [5]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

    [6]首份媒体抖音年度报告发布主流媒体内容年播放量近800亿次[EB/OL].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hiVk,2019-01-22.

    (作者为老人春秋杂志社社长)

    编校:王志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