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伴用随理念的线上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模式的构建

    李雅琳

    摘? 要 “学伴用随”是王初明在2009年通过整合前期语言习得研究成果,提出的一种语言习得理念。他认为语言知识在习得之后,要想最大化输出,需要和语境变量相伴互动,充分关联。就当前抗疫期的“停课不停学”线上学习,该理念可以指导线上教学模式的构建,并能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升产生促学效应。在概述线上学习和“学伴用随”教学理念之后,尝试提出基于“学伴用随”理念的五步教学模式,具体为主题导入—视频展示—对话探究—分享观点—效果评价。最后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展示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期对本领域的其他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 “学伴用随”理念;线上教育;教学模式;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H319?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8-0001-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former stud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fessor WANG Chuming found out a fact that if language informa-tion is learned together with correct context variables, it can be out-

    put effectively. This principle may inspire nowadays online learning on a national scale. By analyzing the online learning and “learn toge-

    ther, use together”, a five-step 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oral English is proposed. At last, a teaching practice is followed to explain its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inciple of “learn together, use together”; online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college English; oral clas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1 前言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汹汹来袭。面对延期开学,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全国上下开启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线上教育模式。疫情是灾难,是危机,也是每一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挑战。毕竟在抗疫期间展开的线上教育模式,发生变化的只是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实现并没变。因此,如何瞄准院校特点,找准平台,根据恰当的教学理念,搭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如何在教学战场确保教育质量不打折,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教育工作的负面影响,为抗疫出一份力,是每一位教育界人士应该思考的课题。就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而言,从线下走到线上教学,如何通过改进教学理念、设置教学任务促学,以保证良好的产出,正是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

    2 线上教育

    由于传统的单一线下教学模式跟不上科技时代的进步,呈现出诸多劣势,比如不利于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有效驱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高效的产出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教育新态势,线上教育模式应运而生。线上教育是指“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实施教与学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环境里,不仅能够接收信息和课程内容,也能和该课程的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和协同[1]。

    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的建设和网络的通达,作为新一代数字化“原住民”的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熟知,教师群体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掌握,都为线上教育的出现提供了无数的可能。而云课堂线上教学模式从开始尝试之初,就致力于在数字化技术的助推下,聚焦学习主体——学习者,要求其保持自发的学习动力和不断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努力激发兴趣和欲望,实现自主学习与高效学习。外语教育领域也不无例外地开始了线上教育的尝试。

    然而,过去思考线上教育,大都是探究在线上与线下课堂混合模式下如何提高教学效能。而在当前病毒肆虐的情况下,线上教育是唯一可以开展教学活动的方式。那么在此情况下,王初明教授所提出的“学伴用随”教学理念可以为线上的“促学”模式带来启发。

    3 “学伴用随”理念

    理论原理? 对于很多外语学习者而言,很难攻克的一个难题就是,语言知识学过但很难输出,即输入的语言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解阶段,难以过渡到产出阶段。众所周知,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对于语言结构的高度抽象,不涉及语言具体的使用。而学习者如果欠缺海量的语言输入,单纯研究抽象的语言规律,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因此,从新的维度研究语言习得规律的其他语言学流派获得新的关注,比如认知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

    王初明在2009年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二语习得的一些关键理念,明确指出,二语习得中存在这样的一种“关联”现象:新学的语言结构能否用出来,如果用出来,用得是否正确,都取决于该语言结构在习得过程中与什么语境变量相伴互动,相伴正确则容易用对,相伴不当则容易用错,此关联现象称为“学伴用随”(英译缩写为LTUT)[2]。该原则表明,缺少语境的协同配合,语言便不容易掌握。就像婴幼儿学说话,只是置身于某种生活环境中,无意识中就进行了大量的倾听和模仿的话语,逐渐也就实现了该语言的习得。

    外语学习也应该如此,学习者须在语言体验中接触到丰富语境,使语言形式与语境变量充分结合,那么其语言能力在语境中通过大量体验和互动就能逐渐得到提升。这同时又是学习者的一个创造性的模仿过程,学习者在交际中自然地一方面模仿他人的语言形式,一方面创造内容,综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能力就是在学习者自身和语境中各个变量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得到提高,即不断的交互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其中原理正是因为语言习得的机制正隐藏在互动之中。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表达交流的工具,表层语言结构后面承载的是意义。理解意义,离不开合适的语境,离不开学习者的前理解和在语境中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这所有的变量因素,共同构成语言学习的生态环境,即语境。交互活动促成语境的形成,无互动便无语境。语境强化了意义的理解和语言的掌握,使语言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只有充分“启动”或“激活”语境效应,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学相伴”和“用相随”。而对于新输入的语言形式,如果所处的语境恰当,学习者就能通过激活前理解,更好地理解新语言形式,进而通过重复和记忆,促进语言的输出。

    人类天生的关联能力,使得学习者对于新接触或输入的语言结构和自我认知系统中的其他结构进行相互关联,继而对新的习得或输出产生相应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新学的语言知识和哪些变量因素相伴,就决定了输出的可能性和程度,这就是“学伴用随”原则。比如很多人初学外语时,教师总是在教授一个名词时,同时展示与其相应的事物,就是为了建立一种简单的关联。总之,语言知识如果能和相应的语境变量高度相关,也就更有利于后续的输出。此外,事件的熟悉度也和相应的语言表达存在很大的正相关。由此更证明了“学”与“用”的高度关联性,而王初明教授用“伴”和“随”二字来描述,也形象地说明了二者在语言习得中的密不可分。

    核心原则? 影响外语学习的各种变量是相互关联的,学与用不可分割。王初明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在“学伴用随”理念中,蕴藏着四个影响语言学习的关键变量,也即“学伴用随”的四个核心原则[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充分地调动这四个变量,则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1)交际意图,指学习者为了表达和交际,愿意学习并进而使用语言的驱动力,在教学中表现为学习者在互动中乐意参与思想交流。从交际角度看待语言,语言就是个体之间实现人际关系的手段,也是进行社会交往的手段,因此,激发交际欲望和意图的教学手段和任务,才能更好地实现促学。

    2)语境相伴。语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语言的意义,另一方面能激发使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欲望。因此,语言学习中如有丰富语境的配合,学习的效率就会更高。在“学伴用随”原则下,要注重在恰当的情境中学习外语。语境在本质上是动态变化的,功效是可以产生双向互动效果的。学习者因为语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同时他们也改变着语境中的一些因素。学习者在国内学习英语,也许受制于现实条件,难以在课堂上提供能激发其交际意图的丰富目标语环境。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创设间接的或虚拟的语境,尽可能激活学习者大脑中的前理解和已知知识。而将语言形式与语境变量有机结合,构建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虚拟语境,也就成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3)理解与产出相结合。理解属于语言输入时发生的结果,可以理解不一定就可以产出。二者之间常态化的存在方式是不平衡,准确来讲是理解总大于产出,所以要加强理解与产出的结合。涉及输出形式之一的口语表達,可以尝试的就是看了之后说,或者听了之后说,即“学相伴”和“用相随”。将“学”和“用”结合,也就是将知识和实践的统一。在此过程中,语言理解和产出结合得格外紧密。

    4)互动协同。任务促使学习者之间展开互动,彼此促进,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最终促进低级语言能力者向高级语言能力者在语言水平方面的靠近和拉平,产生学习效应。比如儿童在与成人对话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就是这个道理。教学中也应如此,教师在给学生提供高质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通过增强互动频率,产生各个层面,尤其是语言层面的协同,最终产生促学效应。

    这四个原则密切相关,共同促进了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王初明用了四个很形象的比喻来强调四大核心原则的积极意义。他说,第一个原则是“发动机”,第二个是“助推器”,第三个是“倍增器”,最后一个是“加速器”,四原则相辅相成,动态融合构成“学伴用随”教学模式[3]。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这四个方面是否落实到位,亦可帮助人们评估一种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伴用随”理念。

    同时,这四条标准也能作为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效能的指南与依据。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能否激起交际意图并促使学生自主创造内容?教学中是否为学生构建了恰当的语境伴随语言知识的学习?是否把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紧密结合起来?互动是否贯穿于学用语言的全过程?以及教学活动与联系能否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等等。那么,基于此教学理念及其四个核心原则,可以尝试构建怎样的线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呢?

    4 线上模式构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其中第一个“法”是指教学的一般法则,第二个“法”是指特定的某种教学方法,而最后一个“法”是指在某种情况下所要采用的具体的教学方法[4]。基于当前疫情下的大规模线上教育模式,以及上文所介绍的“学伴用随”理念及其四条核心原则,本文尝试构建一种基于“学伴用随”理念的线上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也即第三个“法”。

    整体模式? 模式是指导实践的蓝图。对语言认识的深入,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者数字化水平、心智等的变化,都需要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给教学实践提供及时的指导。王初明所倡导的“学伴相随”教学理念,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遵循,可以让教学升级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本模式一共包括五个环节:主题导入→视频展示→对话探究→分享观点→效果评价。

    具体环节

    1)主题导入。这是活动的引入部分,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某方面问题的关注,进而引起探究的兴趣。这部分要结合现实问题,构建仿真情境;同时要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还要形成一定的关注范围,不能太散太大,而使学生觉得困难重重、无从下手。教师需围绕学习主题,建立知识框架,指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

    2)视频展示,是指教学中为了获得与主题相关的知识并引起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欲望,为后续的对话探究做基础性铺垫。视频的取材不限于书本,各类媒介都可以作为视频的来源,集合相关的文章、图片和音频、视频等文件。视频提供者需对此进行加工和整合,以期使学生获得对主题较为全面的了解,从中获得对话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