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韩佩君

    摘 要: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一环,在育人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书院制如火如荼开展的过程中,结合民办高校特征,寻找民办高校专业学院和住宿书院深入协同的优质渠道,对完善书院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了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从作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约原因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 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1-155-002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从根本上改变“实用主义、专业至上”的高等教育现状,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就成为必然,而现代大学书院制改革被认为是一个可行方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8年4月谈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时提出,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可能是我们要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把西方的书院和中国的书院结合好,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才、还要有德,有熏陶、有浸润。从2005年复旦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进行书院制改革试水起,在其后的十余年间近60所高校成立了共超过170家书院。中国大学书院的高速发展,数量激增都反映出书院制的炙手可热。

    但作为新生事物,书院制也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例如领导层对书院制改革难以达成共识、书院教育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书院制建设难以推行导师制等等。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高校书院制改革中书院和学院难以达成协同。在过去的研究中,专家和学者多关注于“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书院制改革,对于民办高校书院和学院“双院”协同育人的研究颇为有限。因此,结合民办高校特征,寻找民办高校专业学院和住宿书院深入协同的优质渠道,对合理处置与规避书院制改革所带来的阵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将灵活办学落于实处

    民办高校办学方式灵活,能快速贴近社会需求,调整育人方案。因此,住宿书院制的改革和应用在民办高校更容易推进实施和革故鼎新。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能够更好的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积极推进第二课堂的体系化建设,实现“全人教育”,对新时代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

    自推行住宿书院制改革以来,学院书院分工育人,专业学院的主要职责在于专业教育和学术创新,住宿书院的主要职责在于通识教育和学生生活。为了更好的构建专业学院和住宿书院协同育人新体制,学校建立育人导师(辅导员)和学业导师(班主任)双导师制的育人机制、打造第一课堂和第二課堂双向协调的信息化平台。将学生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分散居住,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跨专业交流,潜移默化中为学生塑造跨学科意识,促进学科交叉融和,从而培养现今需要的新文科、新工科等新时代人才。

    (三)塑造良好育人载体

    住宿书院明确了书院育人的五大基础全人教育模块:思政教育、生命教育、文明养成、艺术鉴赏和生涯规划,统筹各书院制定住宿书院特色课程体系、讲座体系、活动体系模块,初步形成了住宿书院制下“1+1”全人教育体系。同时,建设“一院一主题、一院一品牌”的特色住宿书院,能够强化住宿书院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

    (四)朋辈导师传承努力

    相比于正式的师生关系,来自同龄人的指导能让学生更加放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民办高校的同学相对学业水平和学习自主性差异明显,朋辈导师的引导能够充分发挥朋友、同辈间的信任感和沟通力。“书院制”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不同年级的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业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共同进步,也培养了“小导师”的责任意识,锻炼了组织协调和表达能力。同时,优秀同学自信又有意义地侃侃而谈,无疑是对稍显落后同学的最好激励和鞭策。这就是“书院制”全人教育的完美体现。

    三、制约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原因分析

    (一)办学经费短缺

    民办高校的经费不足是书院学院良好协同育人的瓶颈。与公办院校由政府出资不同,民办高校能够收到的政府补贴扶持比较有限,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公民个人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出资,缺少社会基金会和财团的支持。随着近年来生源萎缩和物价上涨,学校的内部学费收入难以维持学校全年的运作,一直承担着较高的经营风险。外部的银行贷款成本高,也会带来财务风险。这些都导致办学经费严重短缺。然而要想让书院学院更好地协同育人,需要充足的空间和教职工。而教学条件改善、教学设施更新和校园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除了基本薪酬外,能够分配给两院教职工的资金补助更是捉襟见肘。偏少的补贴很难激起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一腔热血也有被柴米油盐消耗见底的时候。恶行循环下,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的效果也相比期望大打折扣。

    (二)教育资源有限

    除经费外,民办高校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也很有限。教师的主要本质工作是教学和科研:既要保障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便于毕业生能靠专业知识在社会立足;又要保障产出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然而,民办高校教育人员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职称评定等方面会受到一定不平等待遇,不得不在这些方面倾注更多精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兼任学业导师则给教师增添了一重压力。此消彼长下,在学术育人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就会相应减少。

    (三)生师比偏高

    囿于资金困境和教育成本,民办高校的生师比普遍较高,师资力量的不足制约了发展规模。无论是教师、育人导师还是学业导师基本都需要同时兼顾几百位同学,很难对每位同学都提供深入沟通,难免会让部分同学有不被重视之感。同时,批量管理也会使本质是用来辅导学生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学业导师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育人导师却变身网格化信息管理工具,完全可以被钉钉等智能管理工具替代。有着良好导师制传承的剑桥大学生师比接近4:1,教学科研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接近1.5:1。而这个数据对于当下的民办高校而言,很难达成。

    (四)书院制定位模糊

    过去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大学书院目前主要的三种教育模式:精英教育模式、通识教育模式和生活教育模式。某民办高校目前采用的模式更接近于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书院”,把书院更多地向生活社区建设。通过设计讲座、沙龙、宿舍教育等,将所有学生宿舍作为思想养成、素质提高的课堂。但是,同时又推进“通识教育模式书院”下的导师制,期望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学术品格,并采用混宿制希望达成学科混合,却没有设置自有模块化的通识教育课程。在经费、教育等资源都相对拮据的条件下,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

    四、对策建议

    (一)重视学校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传统的财务管理机制已经无法完全适应于当前的民办高校发展要求,需要重视财务管理,更新财务管理机制。此外,使用多种形式努力融资。加强校企合作,挖深度,拓广度;或以教育集团主体身份向社会融资。在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申请政府的资金或政策支持。

    (二)精准定位书院类型,规划育人职责

    仔细评估学校当前能够调动的经费和教育资源情况,定位我校书院制最适合的形式,从而自顶层设计中直接划分书院和学院的育人职责。民办高校的经费和师资都有限,相对更适合完成小而精的书院设计,打造品牌化精英书院。从大一学生入校伊始就筛选50-80个同学进入精英书院,选配多位导师构成跨院系、跨学科的针对性培养。根据学生表现,动态调整学生构成,从而深入达成跨学科人才的综合性培养。其他学生则按照普通育人模式培养,若在其中出现相关方面格外杰出的同学,也可动态吸纳入精英书院项目组。良性竞争,循环往复。该设计既有利于培育学生,又有利于教师主动实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有利于民办高校未来长期的专业建设和一流申报。

    (三)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解放教工于杂务

    鉴于很多大学生对于学生社团有天然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如学生会或学生社团。书院制开始之前,各专业学院有各自的学生会,部分專业活动举办和宣传,以及学生组织和管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多为顶层指导。书院制之后,专业学院没有学生,学生会转设进入各书院,但专业学院的学生管理需求仍在。不如由专业学院扶持或创建现有偏己院知识体系的学生社团,由其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将班级纳入体系,从侧面强化专业和班级感。如信息收集,竞赛宣传等重复性高的工作就由指导教师总体规划,社团执行。代代社团成员更迭,不仅能实现专业传承,更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综合专业素养。循环往复,既能将教职工从杂务中解放出来,也能将普遍性的低额学业导师补贴改为针对性社团指导老师的大额补贴。补贴额度增高,教师积极性相应也会提升。同时,补贴对象人数减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降低教育成本。

    (四)精致活动设计,加强活动宣传

    响应国家号召,基于信息化手段,从学校内部构建“一件事”流程,对活动申报和审批进行整体规划,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完善活动申请流程,加强活动审批管理,精致活动设计。小到班会,大到讲座或晚会等,尽量少出现活动重叠。另外,由于部分学生反映对活动的知悉程度不高,以至于事后错过感兴趣的活动。那么可以在学校教学和学生住宿区域更多地开放贴海报,派展板的区域,让活动信息深入贴近学生,推进活动建设与宣传的细致化与常态化,而不只是手机上的几行字。虽然从小处着眼会略显杂乱,但从大处来看,花花绿绿的海报和精品活动林立的校园,未尝不会成为学生美好的大学记忆,无形中塑造了学校品牌。

    五、结论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一环,在育人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尽管在当前的环境里,有一些很难克服且制约发展的问题,但依然需要努力找准定为,发挥自身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书院学院协同育人离不开两院高等和基层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谐育人任重道远。

    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9-YB-29)民办高校书院学院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海燕,陈晓斌.中国大学三种书院教育模式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8(02):68-74

    [2]刘阳,宋永华,伍宸.再论书院制——英、美及我国香港顶尖大学书院制模式比较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8,39(08):103-109

    [3]史秋衡,张纯坤.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逻辑:重构与转型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20,14(4):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