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畲族民歌的现状、传承及保护措施初探

    华琳

    【摘 要】闽东是我国畲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畲族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勤劳与智慧的闽东畲族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和独具地域特色的闽东畲族民歌。近年来,宁德市委、市政府把保护畲族文化列入文化工作的重点项目,并联合文化、民族部门自上而下有效地推动畲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多次深入闽东畲乡进行采风、研究,分析闽东畬族民歌的现状,探索新时代闽东畬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之道,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闽东畲族民歌文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闽东畲族民歌;文化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039-02

    一、闽东畲族民歌的历史起源

    畲族的起源经历了狩猎时代和农耕时代,最早属于南方的游牧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畲族人民从原始居住地——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迁徙至闽东。他们世代生息在高山林间,靠山耕种,以农耕和狩猎为生。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而借助汉文记字。畲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深山中,自称“山哈”,与外界的交流十分困难,没有娱乐项目可供消遣,在平常的日子中只能以唱山歌的方式来打发时间,唱山歌就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畲族人民音乐生活的主要形式。在畲族地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田间劳动,以及节日歌会、村里来客、喜庆吉日等,时时都可听到山歌飞扬。闽东畲族民歌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畲族独创的以歌代言的艺术表达方式,它属于一个民族,也属于一个地域,它是闽东丰富多彩的民间民族文化遗存。

    二、闽东畲族民歌的发展现状和传承

    (一)闽东畲族民歌的现状

    闽东畲族民歌在形式上多讲究畲语押韵,最常见的格律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俗称 “一条”。也有一些畲歌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字、三字、五字等都有。内容多种多样,非常广泛,涉及到的领域众多。依据题材内容可划分为叙事歌、时政歌、婚恋歌、劳动歌、仪式歌。依据活动形式可划分为三类,一是陪来客唱歌;二是盛大的节日歌会和庙会(一般在野外举行);三是习俗吉日(包括红、白喜事,一般在室内进行)。

    由于闽东畲族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即使再多民歌也没有及时记载流传下来。随着我国民族大统一的形势发展,畲族不断被汉族所汉化,畲族的语言也趋向于使用汉族的语言,畲族地方语言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地方色彩,使得闽东畲族民歌也逐渐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此外,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闽东畲族文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畬语逐渐消失,畬族习俗淡化……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闽东地区能编写、唱腔纯正且健在的畲族歌手已不足百人,40岁以下会唱畲族民歌的人已经很少,畲族的孩子们甚至连畬语都听不懂,更不会说。闽东畲族民歌的传承将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二)闽东畲族民歌的传承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音乐与歌舞的发展不断完善,传统的少数民族艺术形式的存在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传统的闽东畲族民歌因为曲调和形式单一很难被当代社会所接受,畲族民歌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要想很好地传承并发扬,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艺术形式,将汉族语言和地方语言融合在一起,使畲族民歌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吸取古老畲族民歌出彩的唱腔和独特的音乐元素,充分将闽东畲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传承下来。要吸收现代化的元素,不断探索,创作出属于新时代的新畲族民歌,为新时代的广大观众所接受。

    三、闽东畲族民歌的保护

    (一)闽东畲族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现代社会,要想使闽东畲族文化很好地传承下来并不断创新,将闽东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下去,就要多方面进行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创新发展。

    首先,畲族民歌三要素的结合创新发展,三要素包含畲族的地方语言、畲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畲族民歌中表达的感情。对畲族地方语言来说,不断创新和传承畲族的地方语言对于畲族民歌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避免畲族古老语言被汉化,对于保护畲族民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于畲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来说,畲族人民生活的环境属于深山,属于地地道道的原生态深山居民,这种生活环境造就了畲族民歌具有悠扬含蓄的特点,甜美的歌声也正是畲族人民对特殊居住环境的一种适应。因此,保护畲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特殊环境,对于畲族民歌的传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感情的,通过情感的抒发将喜怒哀乐表现在民歌中。畲族民歌就是畲族人民将日常生活中劳作情景和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充分表达了畲族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

    (二)畲族民歌创作技巧的创新

    畲族人民唱山歌,古老的畲族民歌没有伴奏,无伴奏的畲族民歌一直都是畲族人民热爱的音乐形式,但是要想使畲族民歌不断流传下来,就要在古老的山歌中加入新的创作技巧。

    首先,要加入曲式的创新。为了适应现代审美的需要,畲族民歌需要改变以往单一曲式的模式,在歌曲中加入丰富的曲调和元素,使得歌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更加能迎合现代人的审美。

    其次,要加入曲调的创新。畲族的历史民歌由于受到山地生存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民歌在曲调上形成了比较甜美、内敛含蓄的气质,比较单一单调。在原始的民歌基础上加入现代化的曲调,使得民歌的表达意境更加明显,曲调更加上口,易于口口相传。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在畲族民歌的创新发展中,第一核心要素就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专业的优秀的青年畲族歌手,还要不断培养作曲人才、编导人才和组织排练人才等,如此才能使得畲族民歌得到更好的传承。

    首先,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弘扬畲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使得闽东畲族民歌更好传承下去,各级政府和部门应该拿出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优秀的原生态畲族歌手,给予他们一定的福利保障,重视他们正在从事的工作,进而让他们一门心思地将闽东畲族民歌文化传承下来。还要将优秀的畲族歌手送到高校进行培养学习,形成以提高畲族民歌传唱人才为主的模式,以人才的创新傳承为重点,进而做到畲族民歌的有效流传。

    其次,要创新专业的歌唱团队。畲族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也要采取团队演出的方式,畲族民歌表演团队不断活跃在全国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了宣传畲族民歌的作用。但在新时代的影响下,畲族民歌的传唱加入了汉化的因素,基本上都是以汉语来演唱,因此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将畲族的语言和汉语相结合,一起来演唱畲族民歌,创造新的演唱技巧来迎合大众的审美,建立专业的演唱团队,使得畲族民歌能更好地传承下来。

    另外,在教育中融入畲族文化内容。要想实现畲族民歌文化的传承,就要在教育中融入闽东畲族民歌文化的内容,在中小学的课本中加入畲族文化的教育内容,开设畲族音乐文化课程,使得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在本民族人民之间流传,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得畲族民歌文化长久流传。

    四、结语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闽东畲族民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畲族地方语言不断被汉化,人们审美观的改变都影响着闽东畲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目前宁德市政府十分重视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先后出台了《关于保护和发展畲族文化的决定》《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和条例,为宁德市畲族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宁德市艺术馆和闽东畲族博物馆、畲族乡村综合文化站、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畲族文化保护组织架构,相信闽东畲族音乐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即将来临,闽东畲族民歌一定会在不断创新歌曲模式和对人才的培养中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1]洪艳.畲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J].学术探索,2013,(06):106-109.

    [2]边秀梅.赣闽粤边区畲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与教育功能[J].学术交流,2012,(S1):109-111.

    [3]傅丽.畲族民歌的人文背景及其形式特点[J].艺海,2007,(04):52-53.

    [4]陈伟.浅谈对畲族民歌的多角度认知[J].大舞台,2011,(09):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