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环境下,如何切实提升“四力”

    甄宏 于瀛

    【摘要】本文结合地方台工作实践,就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如何切实增强“四力”提出四点建议:提升脚力,既要深入基层也要关注舆情;练好眼力,既要善于发现也要去伪存真;增强脑力,既要深入思考也要精准研判;强化笔力,既要夯实功底也要多元发展。

    【关键词】 四力? ?基层? ?网络? ?舆情

    【中图分类号】G211? ?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应在融媒体环境下,深入基层、关注舆情,俯身细查、去伪存真,提高认识、深入思辨,以此来切实提升“四力”,真正担负起新时代新闻人守正创新的重任。

    一、提升脚力,既要深入基层也要关注舆情

    提升脚力是基础,“脚下沾泥土,脑中才有料”。只有迈开步子,深入基层,去切身体验,去捕捉最鲜活的信息,才能为增强眼力、脑力和笔力提供丰富素材。基层一线是最生动的课堂,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多年来,无数记者走向田间地头、走访基层民生,采写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深入基层,绝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摆拍作秀,而是真正地俯下身子,融入基层生活中去。辽宁葫芦岛广播电视台《百姓故事》栏目坚持走到基层一线,挖掘有温度的素材,讲述有思想的故事。在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创作的系列报道《小城记忆》中,记者历时两个月,走遍了当地6个县(市)区的18个社区、企业、乡镇、村屯,采访了近百名基层群众,与他们一起拉家常、做家务,进车间、值夜班,走田埂、干农活,写下了一本厚厚的采访日记,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节目以平民视角讲述了小城40年的发展变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姓故事》栏目又推出系列报道《共和国同龄人的故事》,记者走访了大量居民区,采访在红旗下长大的一代人,通过他们的成长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的巨变。为了让报道真实生动,记者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样的新闻报道沾着泥土、冒着热气、带着露珠,记录着社会生活,反映着时代变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站、社交媒体以及移动客户端参與话题互动、发表个人观点、反映民生诉求。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只有敏锐地捕捉这些动态变化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研判,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和引导作用。所以,对于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脚力”不仅限于“走基层”,还应该关注网络,了解民声,掌握网络舆情。葫芦岛广播电视台《政风行风热线》栏目要求每名记者每天都要登录专属的网站、微博及微信公众号,浏览动态信息并与网友进行及时互动,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栏目组每周都要召开新闻策划会,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采访报道,并且每月召开一次舆情研判会,对受众的咨询与诉求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有效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练好眼力,既要善于发现也要去伪存真

    练好眼力是关键。练就“好眼力”,首先要看得见,也就是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因为有了好的眼力,记者才能从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挖掘到有价值的素材。《百姓故事》中播出的《身残志坚的妻子对丈夫不离不弃的守护》《聆听来自星星世界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公交车司机的生死抉择》《101小时的紧急救援》等一批好的新闻报道,就是记者慧眼识珠的佳作。练就“好眼力”,不仅要看得见还要看得深。所谓“看得深”,是指要以小见大,看到新闻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政风行风热线》记者透过葫芦岛市连山区垃圾治理顽疾引出老城区改造这一民生工程,通过讲述一位民间艺人的遭遇呼吁全社会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拥有好眼光的记者一定可以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通过鲜活、生动、深入的新闻报道,以小见大地反映社会变迁、展现国家发展。

    如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练就好眼力,不仅要善于发现,更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学会明辨是非、去伪存真。《政风行风热线》作为一档民生类栏目,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新闻线索,能否做到敏锐鉴别、去伪存真是对记者眼力的考验。为了确保安全优质播出,栏目组记者每天都会对收集的新闻线索进行仔细鉴别分类,对于有价值的线索深入挖掘,对于有疑点的线索实地核查,对于不合理的诉求耐心劝导,对于存在不稳定因素的线索及时上报反映。记者在不断的实践与磨炼中提升政治眼光,学会准确分析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方针政策,及时知晓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三、增强脑力,既要深入思考也要精准研判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华报》题词,只有两个字:多想。这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增强脑力,多思善谋,综合研判,使自己在思想上强健起来。

    提升“脑力”,要将深入思考作为一种习惯。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不仅追求速度和广度,更要体现记者思想的力度和深度。只有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才能正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回应群众关切。特别是民生记者,要将挖掘问题实质、凸显时代意义、彰显人性关怀作为己任。提升脑力还要做到精准研判,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要时刻提高警惕,不断强化思辨性,做到因时、因事、因地制宜,掌握恰当的报道尺度。扶贫工作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某一地方由于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不透彻而出现的集中投诉事件,如果不做精准研判就盲目报道,势必会给全局的扶贫工作造成影响。为此,《政风行风热线》记者团队针对所有线索进行了调查核实和仔细考量,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积极与葫芦岛市扶贫工作办公室取得联系,邀请相关负责人做客直播间,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做到了权威发声,既报道了相关新闻,又架起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之后,栏目组又策划推出了“精准扶贫,直击对接行动”报道,针对当地各领域、各行业扶贫对接活动中的亮点、实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连续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多思多想,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做到深入思考,尤其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剖析热点上明晰事理,精准研判。

    四、强化笔力,既要夯实功底也要多元发展

    对于宣传工作者来说,笔杆子是手中重要的武器,脚力、眼力、脑力最后都要通过笔力来体现。通过笔力的精确阐释,让主流思想占领舆论高地,让党的政策理论深入人心。练好笔力要着力于夯实基础,不断锤炼文字,使其表达更严谨、更生动且具有创新性。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夯实功底、转变文风,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政风行风热线》作为一档民生类栏目,一直在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在内容组织和语言表达上下功夫,变 “枯燥的提纲式访谈”为“多角度互动式问答”,并针对社会热点推出每月一次的主题式联合报道,真正做到了将报道视角贴近群众生活,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

    练好笔力,不只在于功底扎实,还要切中要害。特别是民生栏目的内容表达要直击问题实质,做到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抓住群众反映的主要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門进行解决,发挥好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全媒体传播模式下,记者不再为某个单一的传播载体和终端服务,而是要为不同传播平台服务。记者必须掌握复合技能,做到能为报纸供稿,能在广播里连线,能在视频中播报,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做图文报道,真正实现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报道模式。例如:在《改革开放40年——记者在基层》大型系列报道中,葫芦岛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的全媒体记者首先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简讯,然后与广播进行现场连线,随即投入电视的深度报道,最后在报纸和网站上推出组合式报道。正如记者们所说,只有适应时代需求,不断充电补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不负肩上的责任,不负伟大的使命。

    践行“四力”,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和基本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摆正自身位置,真正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只有时刻牢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才能永葆情怀和担当,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1.邓绍根:《宣传思想队伍如何切实增强“四力”》,《光明日报》,2018年10月30日。

    2.高晓虹、赵希婧、付海钲:《增强“四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光明日报》,2019年2月19日。

    3.黄深思:《不断增强“四力”的几个关键》,《广西日报》,2019年3月19日。

    (作者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