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书院制在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功能

    王宇星

    [摘要]价值观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对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中国由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形成了其特定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价值观多元化的倾向,鉴于这种状况的出现,书院制的实行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论述价值观的涵义、特点以及书院制的涵义、特点和遇到的挑战等,力图论述书院制与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价值观;书院制;功能

    1、价值观的涵义及其特征

    1.1、价值观的涵义

    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总和。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的人,行为取向也会不同。

    1.2、价值观的特征

    首先,价值观具有特定主体性。在现实生活中,接受和践行某价值观的个体越多,该价值观在社会上的影响和作用越大,其生命力越强;相反,接受和践行某价值观的的个体越少,该价值观的社会作用越小,其生命力则越弱。其次,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产生于相应的经济基础之上。一方面,不论是群体价值观还是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都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等的制约,有着社会的烙印,具有社会历史性。另一方面,不论是群体价值观还是个体价值观的变化,都是由于决定该价值观形成的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决定了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完全同步。第三,价值观具有绝对倾向性。任何价值观总是内在地包含着对事物的评价。当个体或群体选择并践行了某种价值观时,也就是说人们认同和接受了该价值观所内含和指向的价值方向,对符合这一价值取向的各种事物和思想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第四,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价值观一旦形成,其影响一般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变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旧的群体价值观是难以完全变化的。这是因为,历史是不会被割断的,新价值观的形成、接受和认同是在旧价值观的背景之下进行的,而这些旧的价值观是为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并且会在人们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2、价值观的形成

    2.1、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2.1.1、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价值观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形成的,由于人们从出生开始就会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这一环境的形成又是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化时刻都影响着人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特色。

    第一,中国的价值取向是以土地为基础的,是以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在黄河长江流域上以农业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土地和农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为了在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就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天地万物和谐一致,更好地利用天地万物,这体现出了人的主体性,体现了价值。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以家庭或家族为本位外推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群体价值外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这些观念是以家庭或家族为本位而产生的。因为家庭是与社会、国家等社会群体相通的,所以,中国文化就把宗法家庭尊尊亲亲的观念扩大和延伸到整个社会群体之中,从而也就造成整个传统社会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无论人们在哪里,首先都要做到爱国,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必要的时候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利益。这都体现出了以家庭和家族为本位的价值观念。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道德价值取向。中国历来重视对个人道德的培养,这对当今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个人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说明在当代社会依然注重对个人道德的培养。

    2.1.2、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中的人,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在社会环境中,学校环境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个好的学校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会对社会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则会对社会起阻碍作用。所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途径

    2.2.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并且会受到教师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2.2、优化学生所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大,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价值观往往是比较深刻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人们所处的环境为其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场所。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环境,积极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3、书院制在培养正确价值观中的作用

    3.1、书院制的涵义及其特点

    3.1.1、书院制的涵义

    书院是在我国古代出现的一种教育机构,起源于唐代,废止于清末。它注重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至今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在欧美国家,实行的是类似于书院的一种制度,叫做“住宿学院制”,哈佛、耶鲁等高校采取了这种制度。学校重视学生的住宿生活,充分认识到住宿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此外,一个制度的运行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哈佛、耶鲁等学校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例如,在耶鲁大学里,一共有12所住宿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院长、住宿学院院士以及生活顾问等等。住宿学院的院长是由校长任命的,负责住宿学院的学生工作。住宿学院的院士是与住宿学院有着密切关系的教师以及行政人员。这些院士与学术上所称的院士是不同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任务。一方面,他们要接受本专业学生的一些咨询,另一方面,他们协助院长的工作。

    3.1.2、书院制的特点

    一般而言,高校实行的书院制都有三个特点:

    第一,把学生的思想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以及学生只重视成绩,思想建设并没有被放置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有的学校即使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也只是在理论层面的呼吁。书院制的实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设置专门的部门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这一工作。

    第二,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营造一种社区文化。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改变人。书院制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社区和宿舍,把道德的培养融合在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改变自己,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影响他人,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第三,书院制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课程,不再是学校对学生指定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2、中国高校实行书院制的必要性

    在中国,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断开始出现,首先,有的学校以成绩决定一切,这就造成了学生只顾成绩不看重自身素质的情况;其次,在一些学校里,师生关系较为冷淡,没有形成和谐共融的关系,这时候的书院制应运而生。书院制是一种新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提倡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力求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书院制的实行打破了以前只注重学生成绩、不看重学生思想的局面,改变了以前以成绩决定一切的僵局,这一制度的实施是有必要的,对于人才的培养,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潮,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进而会使一个国家受益。因为现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一个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从哲学上来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虽然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价值观多元化的局面,但是大学生必须在这一局面中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思想,以便促进社会的发展,学校作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有必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责任,向学生传达正确的思想。书院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书院制的实行也是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但是这一教育,有时候仅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层面上。有很多学校把教育简单定义成让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长期以往,就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出现了一种现象: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知识的能力,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却相对较弱。书院制的实行,可以有力地改变这种情况。在这一制度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机械接受者,他们的素质不断提高,如若长期实行这种制度,他们会发展成为各方面优秀的人才。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书院制的实行,恰恰能够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书院制的实行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在中国以往的教育制度下,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太被动、惧怕老师,甚至有意躲避老师,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在书院制下,老师会用充分的时间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了解老师,更加亲近老师,主动和老师改善关系,使得师生关系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实行了书院制,学生工作从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学生管理与教学改革全面结合。2012年9月,学校建成了知行、汇融、启明和航天四个书院。每个书院都由专业类似或相近的学生组成,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知行书院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学生组成,入学时不分专业,一年以后,可以在行政管理、经济学和法学等6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专业进行学习;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和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宇航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分别组成了启明书院和航天书院;三是以高等工程学院为基础建立的汇融学院,它是目前唯一由单一学院建立的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书院制具有自身的特色。首先,课内外结合加强通识教育,这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其次,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书院制下,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学生全面交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名师工作坊”,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向交流。第三,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社区。学校成立了博苑、雅苑和星苑等多个室内外交流区,这些区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积极发展学生社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社团的活动和实践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团结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等。

    3.3、中国高校实行书院制面临的挑战

    第一,书院制的实行会引起教育理念的变化。在以往的教育中,学校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书院制下,在教育中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这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二,书院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校的教育体制发生变化,学校需要在原有的体制和机构下,另外再增设新的部门,专门负责书院制的实行。大部分学校都是第一次实行这一制度,有可能会因为增设新的部门,出现部门繁多、不易管理的情况,这对学校的日常管理也是新的挑战。

    第三,书院制的实行会引起教育领域的变化。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素质教育是在同一体制内进行的,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在实行书院制以后,专业学习和素质教育有了明确的划分,学院负责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获得,书院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如何将这两方面既明确又有效融合,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第四,书院制的实行会导致教学安排的变化。在传统的教育当中,学生的班级是以所学专业进行划分的,同一个班级是相同专业的学生。在书院制下,学生可以进行自由选课,不同专业的学生会在同一个班级上课,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上课,这对学校和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五,书院制的实行会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增加,这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的大学生教育中,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是比较少的,在书院制下,辅导员还需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性的事务,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困难。这一制度的实行,要求辅导员需要有更专业的知识、更高的水平,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掌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等。

    第六,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宿舍仅仅是休息的地方。书院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的社区和宿舍,这些地方不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会把素质教育的培养、思想水平的提高,融入到社区中。宿舍对学生习惯的养成、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宿舍是学生除了课堂以外的重要活动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同的宿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宿舍文化”,在这一文化的熏陶之下,学生具有不同的思想和观念。本尼迪克特认为,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有一种主要目的,一种主题,一个主导观念。

    3.4、书院制在培养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作用

    第一,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书院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为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书院制的实行,充分利用学生的宿舍条件,学生在宿舍中也可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宿舍作为一个小的单元,在这个环境之中,人们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那么,就需要保留正确的,去除错误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

    第三,书院制的实行,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的需要,书院制的实行将会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需要用一个正确、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一现象,并且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制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冯敏强.白鹿洞书院文化对大学导师制的现代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3-4.

    [2]黄厚明.书院制与住宿学院制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3-5.

    [3]何雅俊.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基于高等教育的哲学思考[J].高教研究,2011(10):1.

    [4]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12):208.

    [5]范双利,彭远威.论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建设[J].高教探索,2014(6):13-15.

    [6]王素梅,朱捷.书院制背景下教学改革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2):72-73.

    [7]柯征.现代书院制下高校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