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书选题策划的思考

    药蓉 王凤廷 董采萱

    【摘 要】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众对公共卫生信息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公共卫生知识的需求量急速增长。出版单位应及时出版一批高质量图书以满足大众所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公共”“卫生”三个特点。在此背景下,此类图书选题策划应基于这些特点,满足时效性、适度性和专业性要求。出版单位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积累,才能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积极应对,出版优质图书,真正体现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

    【关 键 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技类图书;选题策划

    【作者单位】药蓉,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王凤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董采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7.008

    2003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此条例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大众对公共卫生信息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对公共卫生知识的需求量急速增长[2]。因此,出版行业应及时响应,出版一批满足大众迫切需求的图书。这既是出版人的责任,也是出版人的使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个名词里有三个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这三个关键词准确表达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是策划相关图书选题时需要关注的焦点。

    一、选题策划要注意时效性

    “突发”表明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策划此类图书选题时首先要注意对事件的及时响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出版行业对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的反应速度已大幅度加快。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本关于病毒感染防护的图书于1月底出版,截至3月底,相关图书已出版约600种。而在非典疫情中,第一本与非典有关的图书于疫情开始 4个月后才出版,两相比较,不可同日而语 [3]。然而,这里所说的时效性不仅指反应速度,还指策划出版的时机。出版单位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进程找准时机,在合适的时间段策划出版合适的图书。在事件发生的初期和后期,策划选题的方向和立足点应有所不同。

    1.初期

    当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时,大众对该事件的了解一片空白,而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往往容易产生恐慌的情绪。此时,媒体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客观真实、科学准确地给大众传达疫情相关信息。科技类出版单位也应依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快”“易”“准”地策划出版一批应急性的科普类图书。

    “快”是指反应速度要快,出版周期要短,要让大众在最短时间内从正规渠道获得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在如今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权威机构应快速反应,及时提供科学准确的防疫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流言的产生和扩散。这既有利于疫情的整体防控,也有利于缓解大众的恐慌情绪。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等都是应时之作。

    “易”是指图书内容简单易懂,图书形式易于推广。因策划出版此类图书的目的就是要在最短时间内和最大范围内宣传推广科学知识,所以在策划初期就要考虑出版作品的传播形式。疫情防控期间,大部分民众处于居家状态,线上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等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在此情况下,各出版社可易化图书的宣传推广,采取图书、电子书、网络版读物等多种形式,实施线上线下互补策略,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服务。

    当把选题策划的重心放在图书的及时性和普及性上时,在客观上容易导致科技类图书的选题门槛降低,而选题门槛降低和热点话题的吸睛效应会导致大量雷同、跟风的选题出现。因此,在策划此类选题时,出版单位除了要注意“快”与“易”,还要注意“准”。出版单位要找准市场的空白点,精准定位,注意选题的原创性和创新性。例如,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50问》一书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博发布后,仅10天就获得了80余万次的阅读量,后被政府部门、心理学专业机构、科研院所及高校、社区卫生机构等多方转载。在众多与心理援助相关的防疫抗疫图书中,这是第一本面向社区志愿者介绍社区服务心理支持技巧的书籍。读者对象定位精确,选题内容填补市场空白,编写者是长期从事心理危机干预和志愿者培训的团队。正是从作者到内容再到读者三合一的精准定位,使得该书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好评。

    2.后期

    随着疫情防控力度的加强及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如果说事件发生初期,出版单位选题策划的第一要求是“快”,那么在后期,就必须要注意选题的可持续性发展了。该时期的策划思路可用三个词总结,即“专”“细”“精”。

    “專”是指在后期出版单位对疾病已有一定的认识,选题策划的重点应由浅显的科普书转向专业性更强的学术专著。如收集来自权威医院或抗击疫情一线的临床诊治经验、疾病防控经验等汇总成书,供全国各地基层医院学习推广,也可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结。

    “细”是指细分读者和市场。一是在选题内容的选择上应更加贴合该时期的大众阅读需求,除了上述提到的总结疾病临床经验的专业书籍,还可以在灾后心理援助、灾难教育、个人健康管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总结反思等方向进行延伸和挖掘。二是如果选题内容类似,要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细分内容的展现形式,如针对儿童读者的绘本,针对盲人的盲文版等。

    “精”是指打造精品。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初期的出版作品多以公益性传播为主,要求出版快、传播广。而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期,出版单位要用打造“长效书”的思路策划选题,对作品精雕细作,在出版全流程加强质量管理,力争出版有质量、有深度、有持续影响力的精品力作。

    在策划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图书选题时,时机极为重要。若反应太慢,延误时机,会错过公众的关注点,使图书失去市场。反之,如果图书的策划思路过于超前,不符合事件发生的客观规律,便不能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基于大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处于不断研究和认识的过程中,话题过于超前,不确定性强,有可能在作品出版时文内观点已经发生变化。

    二、选题策划要注意适度性

    “公共”二字表明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群体性事件,这个事件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策划这类选题时出版单位应掌握好“度”。

    1.数量要适度

    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出版单位和出版人都想尽其所能为应对事件做出贡献。然而,当大量同质化图书一起涌入市场时,可能会给图书市场带来混乱,导致读者在眼花缭乱的产品中难以找到真正需要的书籍,这对出版资源来说是一种浪费 [4]。出版单位在选题策划时应依据出版优势,找准市场空白点,做有含金量的作品,不盲目跟风、蹭热点,不以数量取胜[5]。

    2.内容要适度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类图书的选题,策划时应充分考虑图书内容出版后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一是图书内容要保证来源权威,信息准确。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信息传播更加快捷,但各种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大众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而图书是一种被大众认可的、权威的信息传播媒介,出版人必须格外注意图书内容的准确性。二是科技类图书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知识,图书内容方面要避免对灾难性事件或画面进行刻意的渲染和炒作,以避免对社会和公众造成二次伤害[6]。三是科技类图书内容较为专业,编写时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需求。例如,针对儿童的科普类丛书,要考虑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如讲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形式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引导儿童正确应对。

    在选题策划的过程中掌握好“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编辑必须从思想上增强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牢记出版工作者的使命,为大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其次,编辑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选题策划,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业务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应积极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的时事新闻及公众舆论,以确保书稿内容中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发展等描述与国家官方保持一致,确保书稿内容中的事件描述、语言描述等准确适度,不会让读者产生歧义或感到反感。

    三、选题策划要注意专业性

    “卫生”表明这是一个医学专业领域的事件,在策划图书选题时要注意选题内容的专业性。这个专业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创作团队和出版团队要专业;二是图书内容要科学严谨。

    1.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不期而至时,各级各类的教学、医疗、科研单位都在高度关注和研究这个事件,期间也有各种各样的研究报告或者成果公布,有关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和知識量庞大且繁杂。为保证向读者所传播的知识和信息是科学的,编辑在选择图书作者时,要充分考虑作者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实践性。考虑权威性,要倾向于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组建或者认可的专家团队;考虑专业性,要根据编写内容选择相关专业的专家,如选择流行病学专家编写与流行病学知识有关的选题,切忌跨专业选作者;考虑实践性,要倾向于选择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编写。从出版团队的角度来看,在策划出版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图书选题时,医学专业类的出版社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医学类出版社的编辑大多具备医学背景,在稿件内容的把关上更具专业性;二是医学类出版社长期与各大医学院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合作,对医学专业领域更加熟悉,对相关选题的策划和执行更有经验。

    2.时刻保持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为一个突发事件,必将经历不断的发展变化。本着对读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出版单位必须将严谨科学的治学精神贯穿于图书策划出版的整个过程,对整个图书项目实行精细化管理。从策划思路的建立到成书出版,编辑要全程参与,并从出版角度提出专业意见,与作者共同推敲书稿。在策划初期,编辑要确认选题内容是否符合出版时机,如在医学素材不足的前提下不超前总结临床工作内容,在临床诊疗方案未获共识前不盲目出版。在图书编写过程中,编辑应建议作者关注临床诊疗方案、防控方案的及时更新,提醒作者做好参考文献的整理,确保书稿内容有据可查,且所有数据均为最新版本。在书稿编辑过程中,编辑要实时关注疾病名称、专业术语的更新和完善,确保出版图书专业用语科学规范。另外,针对这类特殊选题,编辑还应建议作者在文前做免责说明,以提示读者图书内容可能存在因知识更新而导致的局限性。

    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书的选题策划,仅靠嗅觉灵敏、反应快速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出版人应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从读者的需求出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读者贡献高品质、受欢迎的图书。其次,出版人应在日常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好知识储备和业务积累,远离浮躁情绪和快餐文化,这样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才能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创新的选题思路和丰富的作者资源。最后,出版人应立足于自身的出版特色与学科优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制宜,这样才能在同类型的图书中做出特色、做出精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 高列. 浅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报道[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58-160.

    [3] 王斌会.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中出版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效益契合探析[J]. 科技与出版,2020(2):1-3

    [4] 杨中启. 跟风出版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学报编辑论丛,2006(00):288-291.

    [5] 张淑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应把握好“度”[J].采写编,2008(3):36.

    [6] 张鸿. 快速反应与策划到位:党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关键[J]. 新疆新闻出版,2015(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