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的两个关键

    隋鹏

    【摘? ? 要】本文以融媒体传播为主线,以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为重点,从紧扣传播需要和目的、借助视听手段提高传播能力两个关键点出发,结合当下广播电视传播生态和即兴口语现状,对如何更好进行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从播音主持角度实现信息有效传播最大化进行了阐述。文章认为,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活动中不能缺位,要积极主动发挥业务优势,力争形成自己的即兴口语传播风格、播音主持风格。

    【关键词】融媒體;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策略

    广播电视事业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动态推进,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播音主持艺术学理论中,通常根据稿件的有无,将播音主持创作分为传播主体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有稿播音”和传播主体把内心语言外化为声音形式的“无稿播音”。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属于无稿播音范畴。

    有声语言表达遵循“‘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独特艺术路径。”[1]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首先具备这一共性特点,同时也有比较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方面,语音准确、吐字清晰,发声科学、气息自如,感受丰富、体验到位,表达恰切、外化鲜明;另一方面,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积累广泛、准备充分,逻辑清晰、现想现说,随时反馈、及时调整。这些并不是对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的较高要求,而是基本条件。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中,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播策略上迭代升级。

    一、紧扣传播需要和目的

    播音主持艺术学的学科容量,从来都不是有声语言的独角戏。如: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非声音要素(化妆、造型、表情等)。播音员主持人出镜时,一般都需要非声音要素协同配合有声语言传播,从业者应该适当关注。当然,关注不意味着喧宾夺主,语言表达精恰还是最关键的。

    在广播新闻报道中,通常采用导语播音、记者报道、结合音响素材等形式具体展开,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丰富的层次和多样的表现形态吸引受众的关注。传播主体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念稿。从节目整体角度来说,想在符合语境的前提下表达得更加恰切,包括但不限于播音员主持人自身的有声语言,往往需要和视频、音频、记者出镜报道(电视)、记者口播(广播)、采访札记、画外音等形式一同呈现。

    当下,几乎所有广电传媒都在寻求多元环境中的转型、蜕变、优化,融媒体产品呈现“井喷”式增长。在这样的媒体传播生态中,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独善其身,必须思考新环境、新挑战下的变革。播音员主持人在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一些图像信息(如网络热点、新闻现场的图片和视频等)。播音员主持人是否能把图片和视频清晰地解读出来,成为检验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方面。现实工作中需要从业者具备这样的能力,如地震灾害现场、卫星发射现场等,如果没有能力解读,只是单纯地照通稿播读,就会失色不少。从整个节目的前期策划到最终呈现播出,要想达到有效传播,采编播制各环节必须掌握符合节目特点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科技信息类节目,介绍科技新成就、科学普及、揭露伪科学和伪创新等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则很难吸引受众关注。

    技术手段的提升也要求从业者不断提升口语传播能力。技术先导型特征成为未来传媒发展的要素,率先掌握新技术手段的媒体机构,才能在新闻竞争中赢得先机。竞争更多地表现为谁先把重要的信息传递出去。获得这样的“先机”,其话语权就有可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充分运用。

    实践中有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个消息(新闻事件)传出来后,引发舆论的是谣言。究其原因,是相关媒体没有做出积极迅捷的反应——信息报道的滞后,可能导致舆论引导权的丢失,会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受众就可能在理解上、认识上出现偏颇。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发展,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新技术,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要有探索精神、前瞻意识。

    张颂教授认为,播音主持语言有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四种话语样式和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四种话语体式。[2]为了受众能够听明白、理解透,播音员主持人的口语表达必须符合节目“气质”,不能脱离节目的传播需要。播音主持一定要避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但也不能谄媚逢迎、投怀送抱。要用恳切谦和、实实在在的语言吸引受众,让节目内容入耳、入脑、入心,达到有效传播。要想达到有效传播,就要在“服务”上下功夫——以真心服务的真诚态度,完成广播电视的传播任务,避免无效传播。

    为了让节目更有吸引力,除了内容真之外,编播人员还可以在形式新上多下功夫。如科技类节目播音主持要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带领受众“体验”科技的奥妙;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用“听众与科技专家对话交流”等形式强化播音员主持人和节目本身的影响力。无论何种形式,传播过程中的即兴口语表达都要“适境”。同时,科技类节目播音主持还要防止一惊一乍、故弄玄虚。妙趣横生不是装神弄鬼,通俗易懂不能装腔作势。总的来说,就是要使广播电视即兴口语更好地服务于传播目的,更易于传播。

    还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直播类节目的时效性强,尤其是无稿件的直播节目,很多内容来不及精雕细琢就要播出。这就需要从业者在平时多学习、多积累。播音主持艺术学理论中有“广义备稿”的概念,简单说就是动员全部精力面对整个世界的准备,这不仅是技术、技巧问题,还是体现创作态度、关乎创作成败的问题,如果没有“工夫在诗外”的努力,就很难播好。

    二、借助视听手段提高传播能力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呈现多元性、碎片化的特点。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必须积极思考应对策略,大踏步融入媒体发展新潮流,不过也不能丢失自身具有的优势。以广播为例,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就是巨大的优势,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音响素材,增加与受众的互动。

    媒体传播方式的升级是综合的、立体的、全息的、多方面的。以新传播生态下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来说,融合之道、创新之路必须要走,抱残守缺不可取,终会被时代的浪潮掀翻。要想成为时代弄潮儿,不能不思考如何改变、朝什么方向改变、变成什么样、新的自我修复机制是什么……“赢利”不仅仅是“变现”的能力,也是赢得话语传递速度、赢得受众,进而完成有效传播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赢”与“盈”、“营”是共通的。

    尤其在当下,所谓“大数据时代”,吸引力带来流量,流量带来销量,新闻也以产品向外推送。要想获得更多关注,必须要变化。目前我们看到,有些新闻单位设计制作出的内容让受众很难接受,违背基本新闻职业道德是最主要和最严重的问题,假新闻、有偿新闻屡屡被爆出;另外还有一些涉及“膻、色、腥”的内容充斥媒体,打色情“擦边球”、通过恶俗、低俗手段博受众眼球等等,这些都是在转型变化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的表现,需要悬崖勒马。

    低俗、恶俗内容不断挑战受众和业界的底线,尽管追求热度与流量是所谓注意力经济时代商业价值导向的选择,但并不意味着新闻传播机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制作新闻产品。低俗、恶俗不是创意,只会表现出相关方不顾形象,被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让人反胃之余,也折射出其人文精神的缺失,不仅不能增加正向知名度,还可能会自毁前程,更别提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的责任和担当了。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的专业能力不是人人皆有,融媒体时代也需要从专业角度让信息有效抵达,否则就会造成没有目的、没有逻辑的信息混乱。新时期受众对信息可接收的便利程度要求大大提升,简单明了越来越受欢迎。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財经》节目曾播出的一条资讯中有“高速量子随机数发生器”一词,如果播音员没有平日的积累和较为充分的准备,就容易造成停顿失误;再如,有关“换头手术”的新闻,不能人云亦云,要依据科学、态度鲜明,更为重要的是把问题、现象、知识等精准传递给受众,要注意把握好分寸。

    借助视听,指综合运用视听手段。一方面指播音员主持人要通过节目播出前对视频、音频等资料的搜集、整理,力求勾勒出丰富、立体的节目素材,待到表达时,才更有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慌张、不盲从;另一方面指播音员主持人充分利用音视频素材作为节目的组成部分,和有效的即兴口语表达一起,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

    广播节目中如何利用图片、视频等信息?传播者能够将图像内容清晰地转述出来成为必备能力。节目创作中必须要考虑受众的收听、收视习惯,要有针对性。因此,有针对性地清晰转述,应该成为需要牢牢把握的一个方面。要想具备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即兴口语传播能力,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包括读图、读视频的训练等。在训练当中,也要有所侧重,如把握住关键、有效信息,充分挖掘信息点,利用好关键词,按照解读者的意图编排信息块的内容与顺序等。[3]总之,要带着解读目的进入现场,注意信息的“归口”。

    新兴媒体的出现对于广播电视等媒体来说不是洪水猛兽,只要运用、配合得当,就能够互为促进。如广播节目在新兴媒体中传播不能仅把播出过的节目原封不动地呈现到新兴媒体上,要考虑哪些内容在哪个平台传播会更有吸引力——可以考虑把将要播出的广播节目在新兴媒体平台上预先呈现一部分(相当于预告),以求吸引感兴趣的受众到时收听;除网络同步直播外,往期节目可以考虑网上呈现的时间稍滞后一些,逐步培养新受众收听广播直播节目的习惯、促进流失受众回归。

    分众化时代正在来临,不能再延续“唯我独尊”的传播思路,要在传播有声语言文化、创作有声语言经典的路上多下功夫。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制作的《我的东北我的家》专题,获得中国新闻奖,主创人员在分享制播经验时就提到,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在节目正式播出前先在新兴媒体环境中释放吸引力信号,让受众对即将播出的内容产生兴趣(甚至是产生在传统收听方式中收听的强烈愿望),进而主动锁听,而不是被动地待正式播出后再跟进。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是合理的、有效的。

    结语

    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有许多策略,服务传播目的、借助视听素材只是其中两个方面,倾听了解需求、构建言语篇章、主体价值实现、讨论与说服技巧的运用、会话策略与辩论的应用、适应不同节目类型的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等也是策略。要想让这一命题向纵深发展,还应当继续不断探索和研究。

    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传播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兴口语传播艺术也并非只言片语就可以探讨完毕,需要在节目实践中不断总结,总结出的规律进一步指导播音主持实践不断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广播电视即兴口语传播活动中,播音员主持人不能缺位,要想“在位”,不仅仅是节目中设置播音员主持人工种这么简单,还要积极主动发挥自己的作用。唯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即兴口语传播风格、播音主持风格。

    注释:

    [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43-148.

    [3]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73,90-92.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