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

赵正国
[摘 要]中国科协所属部分全国学会近年来在坚持做好学术、科普等优势工作的同时,积极进军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探索深度参与协同创新,有效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全国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划分为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类组织、牵头或参与组建学会企业联合体和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参与共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基地)三种模式,并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案例介绍。
[关键词]全国学会 协同创新 模式 案例
近些年来,在中国科协大力推动下,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和有关地方政府专项支持下,部分国家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全国学会”)积极进军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大力探索服务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经验,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据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有关研究,目前初步探索形成了智库规划咨询模式、会议展览推介模式、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学会企业协同创新联盟模式、科研基地共建模式、学会服务工作站模式以及信息集成平台模式等13种创新模式。总体而言,全国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类组织;二是牵头或参与组建学会企业联合体和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三是参与共建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基地)。
一、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类组织
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相关联盟类组织是全国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首要模式。联盟类组织主要包括产业战略联盟、产业技术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虽名称有所区别,但基本任务、组织机构、运行机制等主要特征基本趋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得到了科技部的推动支持,从2010年至今,科技部已公布了三批,共计13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和4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名单,其他类型的联盟组织多由企业、高校等自发组织建设,个别由国家有关部委推动支持建设。
部分全国学会牵头或参与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类组织的探索实践历时多年,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为例,2007年12月,在科技部指导支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联合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中国铝业公司、吉林大学等国内12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理事长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担任,秘书处挂靠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自成立至今,该联盟围绕我国汽车轻量化事业发展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共性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科技部组织的首批国家试点联盟评估工作中,该联盟获得A类第5名。2010年12月,在科技部指导支持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联合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13家单位成立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入选科技部第二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名单。2016年9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联合国内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发起成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旨在打造国内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平台。此外,2014年11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导成立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组织”,旨在集聚创新资源,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
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外,其他相关学会也牵头或参与组建了一批联盟类组织。例如,2014年12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联合河北荣毅通信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中国光电网产业创新联盟”。2015年6月,中国化工学会联合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中国水性涂料产业战略联盟”。同月,中国金属学会联合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吊索具产业技術创新战略联盟”。
二、牵头或参与组建学会企业联合体和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牵头或参与组建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和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是全国学会在中国科协支持下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新探索。据中国科协2017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助力工程的意见》,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基本模式是:国家、省、市、县四级科协共建共管,学科关联学会和产业链相关企业按照平等自愿、资源共享、开放协同、共赢发展的基本理念跨学科、跨产业、跨区域联合实施助力工程,组建非独立法人科技社团组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模式是:以全国学会为主导,以提高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等力量,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组建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组织。
2017年4月,在中国科协创协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交流会上,“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德阳)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地理信息产业(德清)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机器人产业(芜湖)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四个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完成签约。以机器人产业(芜湖)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为例,该联合体由5家全国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5家安徽省级学会(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安徽省自动化学会、安徽省电子学会)、1家芜湖市级学会(芜湖市机械工程学会)和3家芜湖企业(哈特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旨在建设协同创新大平台,推动芜湖市机器人园区发展和科技创新。
同年4月,在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总结交流会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生态纺织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脑连接图谱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三个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获得授牌。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为例,该共同体由中国煤炭学会主导,联合神华集团等9家涉煤企业、中煤科工集团等4家科研设计单位、清华大学等4家高等院校和2家金融中介机构等19家单位共同组建,计划打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聚焦共性技术研发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三、参与共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
参与共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机构是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另一新探索。相关全国学会和企业等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联合共建新型研究院所、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基地,旨在充分发挥学会、企业等的各自优势,促进企业持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产业技术创新水平。
2014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河北金木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河北中医药养生研究院”。2016年9月,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与青岛中科纺织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中纺学全国生态功能性纤维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合作协议”和“中纺学现代纺织(纤维)技术研究院建设合作意向协议”。双方将在青岛合作建设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现代纺织(纤维)技术研究院。该院将是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全国建立的第一家现代纺织技术研究院。2017年年初,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与泰安市政府签订框架协议,联合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泰安中研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该院旨在充分发挥政产学三方优势,大力促进行政链、科学链、创新链、生产链和资金链紧密融合,探索有利于创新成果产出转化的长效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2017年3月,中国林学会与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共建“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日照市林业现代化建设。
以上简要介绍了部分全国学会深度参与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案例。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中国科协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以来,已有近百家全国学会参与协同创新工作,打造产业联盟或产业集群约250个,为地方、企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各级科协组织和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相关工作模式的进一步成熟、完善和大面积复制推广,全国学会和省市学会必将会在新时代,为我国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