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因素探索

    李惠萍

    摘?要:黑土地是“耕地里的大熊貓”,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利国利民、增收节支、培肥地力、生态环保的先进生产方式。保护性耕作是系统工程,在保护性耕作实施中存在着农机人员不够坚持、扶持聚焦不够精准、大多数农民不接受、规模经营难度大、耕地不能集中连片、秸秆禁烧不彻底等问题,成为了阻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增收节支;生态环保

    中图分类号:S345?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1.060

    0?引言

    保护性耕作就像给黑土地盖了一个被子,不仅可以防止土壤风蚀水蚀,起到抗旱保墒作用,秸秆腐烂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使土壤松软,作物根系扎得更深,还能抗倒伏。伊通县保护性耕作推广至今已经8年,其优势显而易见,增收节支、生态环保十分明显。增收包括:粮食产量高、粮食成熟度好;节支包括:作业环节减少、人工费用减少、燃油消耗减少、农机具购置成本减少;生态环保包括: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土壤蓄水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少、农药化肥污染环境减少、不焚烧秸秆空气质量好、不动土少动土、土壤风蚀和水蚀少、沙尘天气少。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程机械化新路。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保护性耕作,并给与一定的扶持,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面积每年倍速增长,却没有达到几何数量级的增长,保护性耕作是一次种植技术革命,从开始实施保护性耕作到成功实施保护性耕作还有一条艰辛的路要走,技术看似简单,却受诸多因素制约,推进速度低于预期。有的农机户坚持一年、有的坚持两年,没有坚持到最后。保护性耕作不能快速推进,有农民认识的原因、有耕地难于规模经营的原因,有技术扶持不精准的原因。

    1?技术执行不准确,不能保证增产增收

    保护性耕作在我国东北的西部干旱地区非常适宜推广,在东北的中东部推广速度慢,中东部地区要根据气候、土壤、秸秆量总结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保护性耕作技术包括:秸秆处理、免耕播种和农机深松整地三个关键技术环节,任何一个技术环节做不到位都会影响保护性耕作的推进。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地表,持续4~5年秸秆逐渐转化成肥料、逐渐打破犁底层,起到培肥地力、疏松土壤,达到增产增收、保护黑土地的目的。秸秆覆盖应该采用全量秸秆覆盖,根据气候、土壤以及产量处理秸秆方法各有不同,覆盖方式根据各地秸秆量可采用均匀覆盖和归行覆盖。秸秆量大的区域一定要秸秆归行处理,秸秆处理应该在秋季和冬季进行,此时秸秆含水量大,归行后秸秆容易固定,目前秸秆归行很多农机户在春天作业,秸秆轻、春风大,效果不佳。保护性耕作要求免耕播种,免耕播种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镇压工作,免耕播种要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拨草轮位置,确保拨开干土,种子要接触到湿润土壤,播种深度、施肥深度、种肥距离、镇压强度都要根据土壤墒情、土壤紧实度认真调整。保护性耕作还包括必要的农机深松整地,目前耕地的犁底层普遍存在,要确保当年或者前三年增产增收必须开展农机深松,打破犁底层,蓄水保墒、抗倒伏、提升地温。苗期深松能有效提升地温,促进农作物快速生长,苗期深松还能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利用率。

    2?生产模式的变革,农民认识不到位

    农民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科学技术偏慢,大多数农民依然把垄作、地表干净无秸秆当做种地的基本模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已经根深蒂固,即便是听完保护性耕作技术讲解,看到保护性耕作玉米长势,心里认同,真正播种的时候还是随众心理,春天一到仍然是焚烧秸秆,及早灭茬、翻地。伊通县积温适合玉米生长,降雨相对充沛、土壤肥沃,有旱情年份不多,风调雨顺的年份单纯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前两年不一定增产,一部分农户尝试一年或者两年又改成传统播种,坚持三年以上的凤毛麟角,浅尝辄止、昙花一现现象普遍。保护性耕作只有坚持多年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见到明显效益需要3~5年。真正坚持保护性耕作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数量不多,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坚信保护性耕作的合理性,有连片连年耕种的耕地,不被各种流言蜚语驱动,不被利益驱动,不被传统观念驱动,认真执行保护性耕作的每一个技术环节。保护性耕作是一场种植革命,尽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农机户持久的坚持,多年的坚持造就的典型实例越来越多,可以借鉴,可以复制。保护性耕作投入机具少、作业环节少,作业支出少,每个作业环节都有政府资金扶持,如果减产,应该在重要技术环节找原因,一定是技术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能因为个别技术掌握不到位,坚持一年、两年就断然停止,应该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克服各种教训,在实践中成长,则必然成功。

    3?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矛盾

    传统农机的耕作方法作业环节多,投入农机具多,较大农机户原有机具如:大马力拖拉机、旋耕机、灭茬机、深翻犁、重靶等需要淘汰,淘汰旧机具也是浪费,农机手看中的是农机作业的收入,不淘汰旧机具依然能赚钱,这就阻碍保护性耕作的推进,土地经营者和农机作业者分离,导致作业者更看重作业收入,忽视增收节支。小农户原有小农机具投入早已经收回成本,农户不考虑农机作业人工成本,他们考虑的农机成本主要是燃油,淘汰小农具,重新购买新机具存在一定经济负担,购置农机具依然是农民的主要投资,农机回报周期长,普通农户不愿意重新购置农机具,所以应该加大保护性耕作农机具的补贴力度,同时加大保护性耕作作业补贴力度。大农业是由农机人来支撑,只有耕地牢牢掌握在农机户手中,他们才会综合考虑近期效益、远期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耕地集中连片难度大

    伊通县地处东北黄金玉米带腹地,耕地肥沃,年积温将近3000 ℃,湿度适宜,风力小,蒸发量比西部小,特别适宜玉米种植,传统耕种方法每公顷生产玉米1.2 万kg。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耕地被分成三六九等,每家耕地分成几片,保护性耕作需要耕地集中连片,既保证耕地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又能保证秸秆不被焚烧,耕地集中连片涉及的农户多,有的农户愿意流转和代耕代种,有的农户自己经营耕地,导致耕地流转和代耕带种难度加大,集中连片流转耕地费用达到每公顷10 000元,农业收入本就是微利,这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利润空间压缩得更小,经济效益很低,政府应该给予规模经营补贴,加大力度,把这些新型主体扶上马、送一程。

    5?农户对保护性耕作缺乏坚定信念

    很多农机户认可保护性耕作,但是态度不坚决,行动不彻底。常存在一边实施保护性耕作,一边想着旋耕起垄和深翻,这种三心二意就是态度不坚决,有的是受高补贴诱惑、有的是受其他农民影响、有的是受现有农机具限制。还有部分农民不是一次性就把保护性耕作做到位,保护性耕作的基本要求是不动土、少动土,尽量秸秆覆盖,所以有的人打包一部分秸秆,有的烧掉一部分秸秆,没有做到秸秆全量覆盖,导致保护性耕作的好处体现的慢,容易动摇信心。

    保护性耕作真正做成功的农机户的特点:(1)只购买保护性耕作农机具,如免耕播种机、高质量深松机、植保机、收获机等。(2)认准保护性耕作一条路,只在保护性耕作范围内找经验教训,不断修正技术路线。(3)做人实在,深得农民认可。

    6?焚烧秸秆与秸秆禁烧上演连年的拉锯战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是不动土少动土,尽量增加秸秆覆盖量,提倡全量秸秆覆盖。焚烧秸秆是阻碍保护性耕作的主要问题,一处起火,火烧连营,耕地不能规模经营,很容易被殃及。保护性耕作应该集中连片推进、逐渐整屯推进、整村推进,保护性耕作推进难度大,应该由有能力、有号召力的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实施,掌握好每个技术环节,有能力耕地集中连片、连年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有能力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只有农民认可保护性耕作技术,才会自觉反对秸秆焚烧。目前很多地方秸秆禁烧划定禁烧区和限烧区,秸秆焚烧的危害哪里都有,城郊有危害,农村也有危害,机场周边、铁路沿线、高速公路沿线有危害,其他区域也有危害,任何耕地焚烧秸秆都是浪费、都是污染、容易造成火灾和其他灾害。平原区风大,焚烧秸秆容易把已经培植好的保护性耕作耕地秸秆焚烧,各地每年都有很多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山区焚烧秸秆每年都有烧毁林木和山林的现象,这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禁烧区和限烧区导致相邻乡镇、相邻村屯、相邻地块的禁烧标准不一样,容易产生农民的抵触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把看护禁烧秸秆的力度放到宣传保护性耕作上,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宣传,重视技术推广、技术宣传、补贴宣传,得到半数农民认可后实施严格的一视同仁的秸秆禁烧政策,就能够加快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政策,恢复农业生态环境,就能保护好黑土地这个大熊猫,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