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代修辞研究
释义

古代修辞研究

指从先秦到晚清两千多年间的修辞研究。大致分四个时期:(a)修辞思想的萌芽期(先秦两汉时代)。此时的修辞思想还不太明朗、系统,多在华、质与辞、意两方面立说,且不作过于偏颇或绝对的言论。(b)修辞研究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此时的修辞学盛极一时,出现了最杰出的修辞学家刘勰和他的修辞论著《文心雕龙》,修辞论述呈现出两个特点:反对浮词艳说与开始讲究音韵修辞。(c)修辞研究发展的延续期(隋唐、宋金元代)。其间日僧遍照金刚的《文镜秘府论》对中国修辞学贡献最大、影响最广,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修辞学专著 《文则》 (d) 修辞研究的复古期 (明、 清)。 明、清两代实是修辞学的学古期。 两者又有不同: 明代学者多主张师其意, 清代学者多主张师其形。 古代修辞研究有以下四个特点: (a)强烈的人文性。 先秦诸子的修辞言论大都体现了这一点, 如 “情欲信, 辞欲巧”,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等。 后来有些论修辞的著作如 《诗品》、 《文心雕龙》 等, 也都比较注重人文性。 (b) 学科的依附性, 中国修辞的萌芽和发展与文学的萌芽和发展是同时的, 所以修辞言论常与文论、诗论、史论或文字训诂等混杂在一起,没有独立性,也缺乏系统性。如 《文赋》,虽是我国修辞学史上最早全面论述语体风格的专著之一, 但它实是作者以赋的形式写成的文论;《史通》则是在谈论历史的作法的其间论及修辞。 (c)重意轻形。重内容探究,轻形式分析,是古代修辞研究的突出特点;重文辞,轻口语则是古代修辞研究的传统。如孔子认为 ,“巧言令色, 鲜矣仁”、 “辞达而已矣”, 故而 “文与质”、 “辞与意”的争论一直不休。事实上, “以意为高”的观点基本占上风。 (d) 缺乏严密性。 古代修辞研究大多采用随感式、 评点式, 概念混乱, 界限不清。 如 “比” 与“兴”的界限, 文体、 风格的划分等, 各有己见。对同一修辞现象的评价, 或陈陈相因, 或互相矛盾; 对修辞规律的探求, 常常是肤浅的归纳, 缺乏全面深入的概括。 这种现象, 直到20世纪20年代现代修辞学兴起后得以改变。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22: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