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古音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释义

古音学的第二次大讨论

这一次讨论集中在上古音阴声韵的辅音韵尾的构拟上。 高本汉1923年出版《汉语分析字典》, 给大多数阴声韵拟测了一套 [-b -d-g] 的浊辅音尾。 1927年法国汉学家西门华德撰 《古汉语韵尾辅音之构拟》一文, 把入声韵构拟为带浊音的 [-b -d -g]韵尾, 而阴声韵则构拟为带 [-β](双唇擦音)、[ð](舌尖齿间擦音)和 [-ɣ](舌根擦音)。1928年高本汉发表 《上古中国音当中的几个问题》,1930年又撰《藏语与汉语》一文, 两文中坚持入声为清辅音韵尾 [-p -t -k]的说法, 他还研究了阴声韵韵尾的失落与去声的关系, 提出判断上古音哪些韵部有辅音韵尾应当根据与入声韵打通的情况而定。 后来,高本汉发表《汉语词类》时,又接受了西门氏-[r]韵尾的构拟。 到1938年西门华德撰 《中国上古音的构拟》,再次肯定自己原先的理论和看法,但对上古音唇音韵尾失落,接受了高本汉的说法,认为[-b]韵尾会因声母是唇音、或韵母中有[u]音因异化作用而变为开音节。 这次讨论的余波一直延续下去, 陆志韦在其《古音说略》提出过怀疑,王力在其《上古汉语入声和阴声的分野及其收音》正面提出批评, 坚信上古音阴声韵部应当是开尾韵母。 但整个音韵学界同意高本汉、 西门华德学说的人依然不少。 可以说, 这次讨论尚未最终结束。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0: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