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喽啰❶ 机灵,伶俐。卢仝《寄男抱孙》:“~儿读书,何异摧枯朽。”❷ 强盗的部下。《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伙强人,扎下一个山寨,在上面聚集着五七百个小~,有百十匹好马。”
 ❸ 喧闹声。刘基《送人分题得鹤山》:“前飞鸟鸢后驾鹅,啄腥争腐声~。”
 
 喽啰;爪牙lóuluó zhǎoyá【同】 都是名词;都可用于比喻,表示帮凶的意思;都是贬义词。【异】 “喽啰”旧时指强盗的部下,现多比喻仆从或帮凶;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口语。[例]匪首被擒获,他手下的~也被一网打尽。“爪牙”本义指猛禽猛兽的爪和牙,现比喻追随坏人的党羽或帮凶;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而较多用于书面语。[例]那些~一个个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喽啰lóuluó旧指强盗头子的部下;现多指坏人的爪牙△ 小~。
 【注意】不要写成“偻罗”。
 另见513页lou。
 
 喽啰lóuluo〈名〉旧时强盗中的小兵,比喻跟随人做坏事的小人物:他不过是个小喽啰。【同义】手下│爪牙。
 【辨析】“喽啰”和“爪牙”:“喽啰”多指手下小兵,强调其为小人物;“爪牙”侧重强调是帮手,左膀右臂,协同做坏事的人。
 另见322页lou。
 
 【喽啰】亦作“楼罗”“娄罗”。旧时用以称盗贼的部下。今常用以比喻恶人的追随者。 扰乱
 
 扰乱扰(扰杂;扰紊;扰聒;打扰;吵扰;胶扰;搔扰) 乱(聒乱;卖乱;汩乱;倾乱;摇乱;枭乱) 搅(搅和;搅恼;搅闹;搅挠;搅乱;搅攘;搅扰;搜搅;打搅) 挠(挠乱;挠滑) 捣(捣乱) 撄(撄扰;撄挠) 攘(攘乱;攘扰;攘挠) 绰(~人眼光) 骚(骚扰;骚乱;骚动;骚屑) 闹(闹腾)猾(猾乱) 慁 娆 汩(汩乱) 搔动 蹂践 喽罗 喽啰 矫滑 定虐 定害开始扰乱:俶扰
 兵匪的扰乱:兵扰匪劫
 思想受到迷惑和扰乱:染神乱志
 邪扰乱了正:郑声乱雅
 互相扰乱:相扰 相撄
 干预扰乱:干乱
 侵犯扰乱:侵乱
 变易、扰乱:诡乱
 炫惑扰乱:爚乱
 惊恐扰乱:骇乱
 挟制扰乱:挟挠
 暗中扰乱:窥摇
 伤害扰乱:妨紊
 纠缠扰乱:扰恼
 搅乱,扰乱:撩乱 缭乱
 扰紊,扰乱:紊乱
 吵闹,扰乱:取闹
 生事扰乱:滋扰
 重新扰乱:重扰
 破坏扰乱:毒乱 沮骇
 倾覆搅乱:覆乱
 轻微的扰乱:狗犬之警
 在别人家打人骂人,骚扰搅闹:打家骂舍
 坏人到处扰乱:狼奔鼠偷
 恣意扰乱:横撄 横乱 肆骚 肆扰 恣扰
 放纵恣扰:趑睢
 扰乱的样子:骚然 棼然 棼棼
 (搅扰使混乱或不安:扰乱)
 
 另见:搅扰 侵犯 干涉 招致1 混乱2 不安定 
 
 帮凶
 
 帮凶爪牙 爪吻助恶为虐的人:虎伥
 追随恶人的人:喽罗 喽啰 偻儸
 爪牙、蝼罗:虾兵(虾兵虾将;虾兵蟹将)
 给有势力的坏人奔走帮凶的人:狗腿(狗腿子)
 甘愿供人驱使并帮助做坏事的人:奴才
 崇洋媚外,甘心受外国人驱使者:洋奴
 驯顺的奴才:哈巴狗 巴儿狗
 伏势欺人的奴才:狺犬
 (帮助行凶作恶的人:帮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