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
大体大要,概貌。宋玉《高唐赋》:“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高唐观概貌,没有任何同类的事物能够和它相类比。
大体dàtǐ❶从总体着眼的大道理 △ 识~,顾大局。 ❷大致 △ 收支~平衡。
【大体】1 重要的义理;有关大局的道理。如:能识大体。2 大概;大致。如:大体相同。 不定的数量
不定的数量些(些个;这~;那~;有~) 若干 如干 若如 若而 表示大约的数目:数(数个;概数;荒数;约数) 庶(庶几) 来(二十~岁;两个~月;五尺~长) 谱 论 恕几 大约 大体 大致 八成 左右 上下 光景 模样 内外 前后 摸边儿 差不多 八九不离十 一千与八百之间:千儿八百 表示不定的少数:数个 表示一至十的不定数:几(几多;几何;几许;十~年;~十岁) 两(过~天;说~句) 表示少量的不定数:点(一点;有点;一点儿;吃~再走) 些(些些;些子;些儿;些须;些少;些微;些许;些子儿) 数量很少的一点儿:一丝一缕 一丝半缕半丝半缕 极微小的一点儿:一丝一毫 表示数目不大的约数:头(十~八块) 表示弹性较小的约数:十来个 表示不定的多数:些(好些) 九(~十)百(~十) 表示整数后还有大概的零数:余(四十有~) 多(四十~岁) 有零(四十~) 挂零 出头 冒头 冒尖 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把(千~人;个~月) 可(近~四十) 表示大约接近某个数:许(一里~)
概况
概况概观 概状 大概的内容或情况:大概 表示某种约略的情况:粗(~略;~泛) 约(约略) 大致 大体 亡虑 事物的概况:轮廓 设想的大致轮廓:大谱 大体上有了轮廓:粗有眉目 事物有了一个大致轮廓:粗具梗概 距离太远,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远人无目 某些场面的大致情况:掠影 (大致情况:概况)
表示估计
表示估计有(~丈多宽) 恐 吧(夠了~) 怕(怕是;怕畏;只怕) 无虑 勿虑 亡虑 那么(买~点)更还 多咱 想必 也许 莫非 别是 表示估计、担心或疑虑:恐怕 表示对数量不肯定的估计:大多 率多 率皆 表示大致的估计:约(约计;约莫;约摸;大约摸) 把(万~元) 可(年~六十) 表示估计会出现某种好的结果:可能 或许 估计多数情况会这样:率(大率) 梗(~概) 可 殆 大概 大约 大凡大略 大致 大体 大都 大抵 大部 大半 多半 多分 多数(~如此) 为多 居多 基本 八成 多一半 差不多 不分高下,差不多:不差上下
各种程度的道理
各种程度的道理一般的道理:经(经理) 常理 常道 彝伦 普通的道理:通理 人与人相处的常道:伦常 共同的道理:通方 普遍适用的道理:通道 普遍适用的道理或法则:通义 一般人都懂的普通道理:人之常理 天然的道理:天理(~昭然) 天道 天理和人欲:天人 充足的道理:满理 大的道理:譬大 大道理 有关大局的道理:大体(识~) 真实的道理:谛(真谛) 真理 至理 诚理 真诠 贞诠 包含在精辟言辞里的深刻道理:微言大义微言精义 微言大旨 微言大谊 微言奥义 微言奥旨 微言妙旨 大义微言 切中要害的言论,精妙深刻的道理:要言妙道 妙言要道 片面的道理:一面理 被歪曲的、不正确的道理:歪理(净说~) 狭隘的道理:咫尺之义
事物的内容
事物的内容底蕴 事物、论点或问题的实在内容:实质 事物的内容、实质:精神(会议~)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情由 长短 情旨 其他情由:别情(另有~) 事情的内容和结果:名堂 蕴含在里面的内容:内蕴 藏蓄 基本内容:要领 主要内容:要点 要领 未充分显露的内容:余旨 实际内容:实(名副其~) 大概的内容或情况:大概 大抵 大略 大体 大致 大率 事情从头至尾的详细内容:子丑寅卯 子午卯酉 子丑卯酉 峻厉严肃的内容:风霜 内容生动充实:有血有肉 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包罗万有 包罗万汇 包括万象 包含万象 苞笼万象 万象包罗 山包海汇 至大无外 森罗万象 包罗甚广 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地负海涵 地负海含 涵海负山 海酿山负 海涵地负 海含地负 内容空洞:空乏 阔疏 内容陈腐:腐敝 腐败 内容不一致:出入 内容变化:移宫换羽 (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存在的情况:内容)
另见:内容2 包含 包括 情况 事物
大体dà tǐ体统;规矩:这些没营生的妈妈们也宽裕了,园子里花木也可以每年滋长蕃盛,你们也得了可使之物。这庶几不失~。(五六·1319)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五六·1319—1320)也作“大体统”: 虽是兴利节用为纲,然亦不可太啬。总再省上二三百银子,失了~也不像。(五六·1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