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安公子
安公子词牌名。双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唐·崔令钦《教坊记》:“《安公子》,隋大业末,炀帝将幸扬州,乐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从焉。其子在家弹琵琶,令言惊问此曲何名?其子曰:‘内里新翻曲子,’ 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怆,谓其子曰:‘尔不须扈从,大驾必不回。’子问其故,令言曰:‘此曲宫声,往而不返。宫为君,吾是以知之’。”宋·王灼《碧鸡漫志》:“唐时《安公子》,在太簇角,今已不传。其见于世者,中吕调有近,般涉调有令,然尾声皆无所归宿,亦异矣。”宋人是沿用旧曲名,另创新声。始见于宋·柳永《乐章集》。 全词上下两片,共十六句一百零六字。上下片第一、二、四、五、六、八句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第四句,第七句,均用上一下四句法。常用格体为: (仄)仄平平仄 (韵),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仄)(仄)仄 (逗)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逗)(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 (平)仄平平仄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韵)。仄(仄)仄 (逗)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平)(仄)(平)。 (逗)(仄)仄平平仄 (韵)。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