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以过去的事为鉴戒,谨防以后再犯错误。惩:鉴戒,接受教训而警惕。毖(bì):使谨慎。 惩前毖后chéngqián-bìhòu惩: 警戒。毖: 谨慎。谓把以往的错误或失败作为教训,使以后谨慎,不致重犯。源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孔颖达疏:“谓管、蔡误己,以为创艾,故慎彼在后,恐更有患难。” 周公(姓姬名旦)的哥哥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的统治。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诵继位为周成王。那时,成王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周公便辅助他,代摄政务。周武王的堂兄弟管叔、蔡叔是两个野心家。他们暗中勾结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图谋不轨,对周公更是十分忌恨,到处散布流言,说周公要谋害成王,企图夺取王位。幼稚的成王听信流言,果然对周公不信任起来。周公为了避嫌,便辞离京城,住到外地去了。 管叔、蔡叔和武庚见周成王不信任周公了,都很得意,叛乱活动就更加明目张胆地进行。这时,周成王才明白了真相,便召回周公,并授命他平息叛乱。叛乱平息后,武庚和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到边远之地。从此周公继续摄政,等到成王长大了,就把政权交给成王。成王正式接管朝政的那天,感慨地说:“予其惩而毖后患!”意思是说: 我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谨慎办事,以防止后患。“惩前毖后”就作为成语流传下来了。
不教而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不教而诛bù jiào ér zhū事先不进行教育,就加以惩罚:~,则刑繁而邪不胜|这是民主时代,岂能~。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我们进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治病救人| 以史为鉴,可~。
●治病救人zhì bìng jiù rén比喻针对某人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帮助他改正: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必须采用“~”的态度,决不能鲁莽|我们应该抱着~的态度来帮助他走上正路。
惩前毖后chéngqián-bìhòu毖:使谨慎。从以前的错误或失败中吸取教训,使以后不致重犯。 【注意】不要写成“惩前毙后”。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成〉指将以前的错误作为教训,以后谨慎小心,避免重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释义】 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谨慎,不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 【色彩】 含褒义。 【近义】 惩一警百︱杀一儆百︱杀鸡吓猴。 【造句】 ❍ 我们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以便~,治病救人。 ❍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达到~、少犯错误的目的。 【正音】 “毖”不念作“比”bǐ。 【正形】 “毖”不写作“毙”或“闭”。
【惩前毖后】语出《诗·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以前事作为惩戒,使以后可以谨慎,不致重犯。
惩前毖后惩治前面有过错之人而戒慎后面的人免犯同样的过错,此谓之“惩 ( chénɡ) 前毖后”。 为什么不是戒后而是 “毖”后呢? “毖”,谨慎。 《诗·周颂·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传:“毖,慎也。”笺: “始者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成王信之,而疑周公。至后三监叛而作乱,周公以王命举兵诛之,历年乃已。故今周公归政,成王受之而求贤臣以自辅助也。……畏慎后复有祸难。”“毖后患”即谓谨慎于后患、防患于未然。 所以,“惩前毖后”即谓惩治前过而防患于未然。《诗》题 “小毖”实际是 “慎小”,即谨慎小人为患。 《诗》“予其惩而毖后患”,后遂成为 “惩前毖后”一语。 “惩前毖后”常与 “治病救人”连用,谓让人从前面的过错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惩前毖后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以后谨慎小心,不致重犯。语本《诗经·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当事诸公毕智竟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先事之图可也。” 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以过去的事为鉴戒,谨防以后再犯错误。惩:鉴戒,接受教训而警惕。毖(bì):使谨慎。 教训2
教训2鉴(箴鉴) 以往的教训:前戒 前辙 失败的教训:覆车 招致失败的教训:覆辙 偾辙 对后来者具有警戒作用的失败教训:后车之戒 引以为戒的教训:龟镜 龟鉴 切实真诚的教训:谌训 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前车之鉴 前车之戒 覆车之戒 覆车之鉴 先前的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前辙可鉴 前覆后戒 吸取以前失败的教训,以后谨慎小心,以免再犯:惩毖 惩前毖后 惩前警后 鉴前毖后 毖后惩前 前惩后毖 前人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殷鉴不远 (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教训)
另见:经验 警惕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动词性,联合结构。批判以前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不再重犯,多用于贬义。 【例】 只有这样,才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能维护我们党的队伍的统一和纪律。(刘少奇《清算党内的孟什维主义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