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zhuìzhuì-bù’ān惴惴: 哆嗦,后引申指恐惧、担忧的样子。语出《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 《诗经·秦风·黄鸟》是一首描写英雄悲剧、鞭挞封建君主残暴专制的史诗。诗中记述,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后,杀了许多人殉葬,其中有奄息、仲行、[[!GFDAE]]虎,这些人都是国家的良臣勇将,都曾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对他们的不幸遭遇,秦国人民深表同情和痛惜。《诗》曰: 人们经临他们的墓穴,想到君主的残暴,不禁“惴惴其栗”,意即不寒而栗、胆战心惊。《诗》中最后叹道:“苍天啊为何不管?任凭如此残害国家良臣!我们若能把这些英雄替换,愿以百人换一身。” 后人据此引申出“惴惴不安”这一成语,形容因担心或害怕而心中不安。
惴惴不安zhuìzhuì-bù'ān形容因担忧、害怕而心神不定。 【同】如坐针毡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成〉由于又害怕又发愁而无法安心:他一整天都惴惴不安的。
惴惴不安zhuì zhuì bù ān〈成〉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定的样子。唐弢《琐忆》:“我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面致个歉,但又害怕鲁迅先生会责备我,我颇有点惴惴不安。”茅盾《春蚕》:“全家都是惴惴不安地又兴奋地等候收蚕。” 为何不安
为何不安受到过分的宠爱待遇而感到紧张不安:受宠若惊 被宠若惊 心中有事不安: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 食不遑味 做了错事怕人知道:心虚 情虚 胆怯心虚:胆薄 因理亏而心虚:心亏 由于害怕或担忧而深感不安:惴惴不安 惴惴不宁 疲惫不安:困蹴
惴惴不安(同)忐忑不安 七上八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