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bàoyìng佛教指由某种原因得到某种结果,后多指因作恶而得恶报 △ 因果~。
【报应】1 古人信奉天人感应之说,把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变化说成是对人事治乱的反应或预示。2 佛教用语。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专指种恶因得恶果。 报应
报应报验 报施 应报 还报 花报 折数 折罚 报偿,报应:报更 现世的报应:活眼现报 佛教指因果的报应:果报 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报:因果报应 佛教的一种因果报应说:一还一报 一报还一报 明显的因果报应:显报 行善必有善报,行恶必有恶报,从来没有差错的:因果不爽 好的报应:善报 光应 福德的报应:福报 好心待人可以得到好的报应:好心好报 做好事就会有好的报应:善有善报 做好事必将有好报:楚相断蛇 过失的报应:咎征 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冤报 冤冤相报 冤家相报 造孽必有报应:冤债 用来显示不断遭到的报应:以彰报施 受到报应:遭报 在人世间得到报应:阳报 在阴间得到报应:阴报 佛教谓现世所作善恶之业,现世即得报应:现报 现时报 现世报 报应很快:现世现报 即时报应:现验 坏的报应:恶报 孽报 做坏事就会有坏的报应:恶有恶报 罪恶的报应:罪报 来世受报应:后报 报应分明:天开眼 报应不会有差错的:报应不爽 一定会有报应:果报不爽 立刻死亡以作为上天的惩罚和应得的报应:现死现报
另见:效验
报应(bào · yìng)<动>原指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后指种恶因得恶果。“应”在这个词里作词根,体现它原本的语素意义,应读yìng,不宜读轻声。
报应bào yìng动词。原指佛教用语,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现专指种恶因得恶果,用于贬义。 【例】愣了半天,他低声的对自己说: “这也许就是个小报应呢!” (老舍《四世同堂》)
报应bào yìng佛教所称的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恶果: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五·119)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十五·314) 报应
301.报应(p617.1)书证三引《北齐书·高隆之传》作: “初隆之见信高祖(高欢),性多阴毒,睚眦之忿,无不报焉。……终至灭门殄灭,论者谓有报应焉。” 按:引文不确, “终至灭门殄灭”前“灭”字,乃冒下灭字而讹也,本当作“家”。乃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