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在五更头。/未吃端午粽,布袄未可送。/一日脱膊,三日龌龊。/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朝立秋, 凉飕飕, 暮立秋, 热到头。/夏至无雨, 碓里无米。/夏至日个雨, 一点值千金。/大暑无过未申, 大寒无过丑寅。/春寒多雨水。/四月八, 冻杀鸭。/交秋脱伏, 生的晒熟。 
 时令【类聚】总目录 年岁1四季春天夏天伏天秋天冬天一、五、九月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每月初三五月初一寒食清明国际劳动节端午夏至七夕冬至星期日天干纪月地支纪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卯巳未申酉戍亥国际公历历书
 
 时令❶ 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等政令。《吕氏春秋·季冬》:“天子乃与公卿大夫饬国典,论~,以待来岁之宜。”❷ 季节。白居易《赠友》:“~一反常,生灵受其病。”
 
 节令;时令jiélìnɡ shí·linɡ【同】 都是名词;都指一年当中具有气候等自然特点或农业活动特点的时期。【异】 “节令”着重指一个节气的自然气候以及自然气候的变化在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和活动现象上的周期性反映的特点。[例]碧野《月亮湖》:“虽然江面照满阳光,但~竟是深秋,江风吹来一阵阵寒冷。”“时令”着重指根据气候的不同变化阶段而得出的时期,该时期的特点一般是依照春夏秋冬各阶段特点来确定的。[例]净菜公司根据~变化和群众需要,随时调整经营品种。
 
 时令shílìng季节。 
 【时令】季节。如:时令蔬菜。 季节
 
 季节季(季候;旱~) 时(时节;时令;时季;时制;时景) 序(序次;气序) 期节 风候 物候 景候 节律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岁时
 一季:浃时
 四个季节:四运 四象 四时 四季四节
 一年,四季:岁时
 季节的次序:序次 时序 节序
 一年的时序:岁事 岁功
 时序失调:愆序
 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首时
 多雨的季节:雨汛
 初夏梅雨季节:梅候
 雨水多的季节:雨季 湿季
 秋天收获的季节:橙黄橘绿 绿橘黄橙枨黄橘绿
 秋冬季节:阴(阴期)
 秋冬阴寒季节:阴驾
 降霜季节:霜分
 营业旺盛的季节:旺季 盛季
 春光物候:莺莺燕燕
 
 另见:耕种 时间 变化 节令 
 
 政令
 
 政令政条 政号 治号政令,军令:威令
 政令和刑法:政刑
 国家的政令:国令
 国君的政令:王政
 诸侯的政令:百里之命
 古时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的政令:时令
 赈济饥荒的政令:荒政
 不为时人所习惯的政令:裘鞸
 害民的政令:蠹政
 暴虐的政令:虐政
 政令正确:风令
 国家统一,政令划一:同文同轨 同文共规 车轨共文 同文一轨
 政令失调:琴瑟不调 琴瑟不和
 政令不统一,让人无所适从:政出多门
 多头领导,政令不一,让人无所适从:十羊九牧
 政令或主张、决定等经常改变,反复无常:朝令夕改 朝令暮改 朝令夕更
 政令无常,局势混乱:朝出夕改 朝更暮改
 (政府公布的法令:政令)
 
 另见:政府 制订 实施 执行 遵守 
 时令(一)shílìng (二)shíling (三)shí·lìng(一)shílìng 〈名〉季节。【用法】用于指时候。例:~已交初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服装厂重视~的交替,不断设计出新的服装款式。
 (二)shíling 〈名〉指时令病,即在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用法】 用于方言。指某种病。例:村子里已经有不少人闹~。|卫生部门正采取措施防止~的流行。
 (三)shí· lìng 〈名〉用于“时令病”。中医指某一季节的多发病,如夏季的中暑,秋季的疟疾等。
 【用法】用于修饰“病”。例:入秋以来,~病流行很快。|大家小心不要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