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liáo❶ 放火烧田除草。《诗经·小雅·正月》:“~之方扬,宁或灭之。”(扬:旺盛。宁:乃。或:有人。) ❷ 烧,燃烧。吴筠《览古》之一:“秦皇~儒术,方册靡孑遗。”李朝威《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阿房。” ❸ 古代用以照明的火炬。《诗经·小雅·庭燎》:“夜未央,庭~之光。” 另见本页liǎo、354页liào。
燎liǎo❶ 烘烤。《后汉书·冯异传》:“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旁空舍,异抱薪,邓禹执火,光武对灶~衣。” ❷ 接近火而烧焦。《新唐书·李勣传》:“尝自为粥而~其须。” 另见本页liáo、354页liào。
燎liào❶ 照明。《礼记·杂记上》:“士丧有与天子同者三:其终夜~。” ❷ 古祭名,烧柴祭天。《白虎通·封禅》:“~祭天,报之义也。” 另见353页liáo、353页liǎo。
燎liáo火势蔓延燃烧;烫 △ 星火~原|手上~起大泡。 另见本页liǎo。 说明: 16画;火部;左右
燎liǎo靠近火而被烧焦 △ 猪毛被~光|烟熏火~。 另见本页liáo。 说明: 16画;火部;左右
燎烧;延烧:~原丨~原烈火丨星火~原。 ○~泡(由于火伤或烫伤,在皮肤或粘膜表面形成的水泡)。 另见 liao。
燎挨近了火而烧焦:心急火~丨火烧火~。 另见 liao。
燎liáo放火烧,延烧:燎原。 另见313页liǎo。
燎liǎo挨近了火而被烧焦:燎猪头。 另见312页liáo。
燎liào火炬。另见890页liáo,891页liǎo。
燎liáo1 烫。见“燎泡”。2 “燎(liǎo)1”的今读。另见891页liǎo,891页liào。
燎liǎo1 放火燃烧。《诗·小雅·正月》:“燎之方扬,宁或灭之。”2 烘干。《后汉书·冯异传》:“光武对灶燎衣。”又指烘焦。另见890页liáo,891页liào。 火炬
火炬炬(烈炬;膏炬) 燧(炎燧;举~) 燎(燎炬;燎火) 烛(烛炬;烛火;燋烛) 长火 火把 炬火,火把:焦火 用苇杆扎成的火炬:苣(束苣) 用麻杆做的火炬:麻炬 古时祭祀时所举的燎火:权火 古代边防夜间报警的火炬:燧 庭中照明的火炬:庭燎 引火的火炬:引火 点燃的火把:炬火 明亮的火炬:宣燎 光度强烈的火炬:猛炬 (束状的照明物:火炬)
烧
烧焚 付丙 付丁 烟燎 放在火里烧:煅(~石膏) 烧热:燂 炽热 烧裂:灼溃 烧断:铄绝 烧黑:烧焦 烧黄或烧成炭:焦(烧~) 糊 煳 挨近火使烧焦:燎(~发) 物品烧焦的样子:焦煳煳 烧、烫,使受伤:烧灼 烧光:灰焚 焚荡 烧得很惨:鬼烂神焦 被彻底烧光:焚烬 化为灰烬 变为煨烬烧成灰烬 经焚烧而化为灰烬:煨烬 (加热使物起变化:烧)
另见:点燃 加热 燃烧 火 熄灭2
烘烤
烘烤炀 炙(炙灼;烘炙;炮炙;焦炙)灼(灼烤;熏灼) 烧(烧炙) 焮炕 炀 熇 熯 爇 燎(燎烘) 灼,烧:烙 铄 烘干:炕 炀 熯 煏 微火烘烤:焙(~茶;~炙;焙制;烘焙)煻 熏 烧灼烘烤:逼烁 (将物体挨近火使熟或干燥:烘烤)
燃烧
燃烧燃(燃灼;燔燃;助~;自~;复~) 烧(火烧;爇烧) 着(着火;燃着) 焮(~天铄地) 熯 然 焰 惔(如~如烧) 著 熻 爆 燌 焚煎 起火 发火 燔焫 因电线外露而起火:走电 燃烧起来:发 火烧原野:燎野 火星并飞:熛 火花起舞:焱攸 焱悠 焱飞 火向上燃烧:炎上 燃而不甚炽烈:熰 燃烧旺盛:熯炽 蔓延燃烧:爁 燎(~原之势) 延烧 延灼 延燎 遗火延烧:烧胤 炽烈地燃烧:炽燃 炽,盛燃:熺 熹 猛烈地燃烧:炽然 烧尽:燋秃 烛将燃尽:烛灺 烛跋 盘香燃尽:篆冷 烧成烟烬:烟烬 大火燃烧的样子:赫炎
另见:坚韧
燎liao燎荒 燎泡 燎原 燎浆泡 燎若观火1 燎原烈火 燎原之火火烧火燎 心急火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注释: 1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燎(一)liáo (二)liǎo【辨形】 左是火,一捺变点。16画。形声。 【辨义】燎(一)liáo延烧,烧:燎荒|燎泡|燎原|燎原烈火|星火燎原。 (二)liǎo挨近了火而烧焦:燎发摧枯|火燎眉毛|洪炉燎发|头发燎了|火急火燎|火烧火燎|心急火燎。 【辨析】 二音近义,都含“烧”的意思。区别在于: 一、适用对象不同: 燎(一)liáo “烧”的对象是荒地、原野、皮肤等;(二)liǎo“烧”的对象是毛发等。 二、语意轻重不同: 燎(一)liáo着重指“向四周蔓延燃烧”,“烧”的程度重;(二)liǎo表示“挨近火一时烧焦”,“烧”的程度较轻。
燎liǎo烧:环儿更是个~了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五五·1303)
燎❶地燭也。《周禮·天官·閽人》:“大祭禮喪紀之事,設門燎蹕宫門廟門。”鄭玄注: “燎,地燭也。” ❷火燋。《儀禮·士喪禮》: “宵爲燎於中庭。” 鄭玄注:“燎,火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