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真书 |
释义 | 真书真书楷书。原是隶书的别称。也称正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晋卫夫人笔阵图》:“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 楷书【同义】总目录 今分真书楷书今隶 真书 真书即楷书。历史上又叫“正书”,从晋至唐,又误称隶书。赵明诚《金石录跋尾》十二说:“自唐以前,皆以楷书为隶。”真书或正书可能得名于与草书相对的意思,因为它字体工整、不潦草。真书是直接由汉隶演变而来的。它在西汉时就有萌芽,无名氏《宣和书谱》说:“西汉之末,隶字刻石间杂正书。”魏晋以后真书大为盛行。它把隶书的波势挑法变得平稳,把隶书的慢弯变成硬勾,促进了汉字的定型化,至今仍是正字的字体。 真书见【楷书】 真书见 “楷书”。 字体 字体字 书(正~;楷~;行~;草~;隶~;篆~)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