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之血。清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诗: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 苌弘化碧
 
 碧血bìxuè碧,本义是指青绿色的玉石。将红色的血称为碧血。典出《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成玄英疏:“苌弘放归蜀,自恨忠而遭谮,刳肠而死,蜀人感之,以椟盛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春秋时期,周敬王的大夫苌弘忠于君王,因受人陷害,被流放到蜀地(今四川)。他怨恨自己一片忠心却受到小人的谗害,感到十分悲愤,于是剖腹而死。当地人为之感动,用匣子盛起他的血,三年之后,匣中的血化为碧玉。人们说,这是苌弘精诚所至的缘故。
 后来,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也将“为正义事业而流的鲜血”称为“碧血”。
 
 碧血bìxuè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 ~丹心。
 【注意】“血”这里不读xiě。
 
 【碧血】《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常用以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如:碧血丹心。 血
 
 血血(血液;血水;~脉;~清;~浆;~球;补~;输~;抽~;放~)血的婉辞:红
 血和汗:红冰 绛汗 血汗
 人的血:人血
 负伤后流出的血:彩(~号)
 为正义事业流的血:碧血 青血
 忠臣之血:嵇绍血 嵇待中血
 死于战争者之血:龙血
 激动时体内上涌的热血:血潮
 鲜红的血:鲜血(~直流) 燕支
 飞溅的鲜血:血花
 凝聚不流的血:瘀血 黑血 淤血 死血
 月经流的血:经(经血;调~) 月水 信水 癸水
 脏的血:血污 污血
 腐败的血:败血
 凝固呈赤黑色的败血:衃(衃血)
 皮肤破损后出的少量的血:血津
 丝缕状的血:血丝
 由于管腔受阻或管外受压等原因,血液郁积于静脉内:郁血
 血液凝积:瘀(化~)
 
 另见:流血 血症 
 
 流血
 
 流血衂血 出血(颅内~) 漉血 沥血流丹 流红负伤出血:带彩 带花
 作战负伤流血:挂彩 挂花
 为正义事业而流血:碧血 青血
 血成滴流下:滴血
 鲜血流淌:鲜血淋漓
 流血牺牲之多:血潮
 恶战流血之多:漂杵(血流~)
 杀人流血很多:喋血 血海(~深仇)
 泪或血等流得多:滂沱 滂沲 滂滂
 留下的血迹很多:血迹斑斑
 满身是血:浴血
 血流遍地:渫血
 身体严重受伤而血流不止:七窍流血 九窍流血
 大出血:血崩
 血流得又多又急:血流如注
 鲜血流淌不止:鲜血淋漓
 流血很多,踏血而行:蹀血(~沙场)
 鲜血渗流的样子:赤津津
 鲜血淋漓的样子:血淋淋 赤淋淋 血渌渌 血碌碌 血沥沥 血糊流拉
 鲜血凝成一片的样子:血糊糊
 
 另见:血 外伤 战斗 
 碧血bìxuè《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引申指忠烈之士为正义所流的血。例 且喜碧血润中华,磊落平生应无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