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苏联煤都
苏联煤都顿涅茨克煤田。在苏联东欧南部,顿河下游西侧,南距亚速夫海不到100公里。是苏联欧洲部分最大的煤田,东西长620公里,南北宽70—17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含煤层厚度为2—18公里,共有可采煤层205层,煤层的平均厚度为0. 7—1. 0米,最厚为2. 5米,总地质储量为1280亿吨,约占全苏的1/3弱。煤炭生成时期与我国北方相同,均属石炭二叠纪。煤种齐全,有长焰煤、瓦斯煤、肥煤、瘦煤、烟煤和焦煤等,可作优质燃料。由于煤田已开采百余年,矿井的平均开采深度已达568米。1983年,切留夫金采夫矿的开采深度已达1100米,井下采煤地点的温度高达36℃。矿区大都实现了综合机械采煤,从开巷道到采煤,从运输到提升、选煤,全部实现机械化,1983年,全煤田共有600个采煤工作面,其中综合机械采煤面占66%,采煤工人只不过操作控制筏手把而已。安全生产设备亦很完善,每个矿都有大型通风机、大型水泵及瓦斯遥测自动警报装置。工人的工资待遇比其他行业高半倍到一倍。各种福利设施亦很齐全,举凡教育、娱乐、幼儿等生活服务设施,均应有尽有。由于工资待遇高,60%的工人都有小汽车。目前煤炭产量约占全苏的28%,1985年产2.1亿吨。因为煤藏丰富,产量高,开采条件好,人们称之为“苏联煤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