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正bǔzhèng〈动〉对疏漏和错误加以补充、改正:加以补正|补正如下|补正多处。 【提示】多用于文字方面。
补正首先提出一种常规的、合乎上文语气的说法,然后加以否定,再从新的角度提出一种能使文意表达得更准确、周密、深刻的说法。如:“这流氓,是殖民地上的洋大人的宠儿,——不,宠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是在别的统治者之上的。”先说是“宠儿”,然后否定,再说是“宠犬”,把这流氓既受宠又是奴才走狗的本质更加准确深刻地揭示了出来。又如:“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官”可以“做下去”是一种常规的合乎上文语气的说法,但接着又否定了它,从另一新角度说“做上去”,即不仅仅是能继续做官,而且这官还能越做越高。这么一补正,使文意曲折生动,跌宕多姿,富于幽默情趣。 补充和改正
补充和改正补正 补充编写的著作:补编 把书籍正文或前人著述中的遗漏之处补上,附在后面:补遗 订正补遗:订补 订补缺失:订阙 补充遗漏,纠正错误:补漏定讹 补充他人所遗漏的事物:拾遗 补充他人遗漏的事物或缺失的地方:拾遗补缺 拾遗补阙 摘录补充:挦补 增添补充:增补 增补和修订:增订 辑录增补:辑补 纂集增补:纂补 窜改增补:羼补
另见:补缺2 增加 补正全稿排定之后,发现有遗漏词条;在校对过程中,又发现个别词条由于音误等原因而错置。此类词共三十余条。我们一并做了个“补正”,以弥补这些缺陷。
补正bǔzhènɡ补充和改正(文字的疏漏和错误)。 例 王引之所作《康熙字典考证》,指出其字句讹误2588条,可算是对《康熙字典》的很好的补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