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视点即“观察点”,详见该条。
视点shìdiǎn看问题的角度;分析事物的着眼点 △ 找准~才能科学地分析问题。
视点shìdiǎn〈名〉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或着眼点:新的视点│把视点对准老百姓。 视点
视点shìdiǎn观察或分析问题的着眼点。 ❍ 作品的~新颖独特。
视点shìdiǎn〈名〉 观察问题的角度或方法。
视点shìdiǎn<名>观察问题的角度。 ◇ 当代文学选择的重要视点——对表现知识分子题材的思考(文汇报.1986.12.29) ◇ 该书是在一个特殊的视点上,对林区与林区人的生存现状的报告。(人民日报.2000.11.3)
事典;试点;视点;释典◉ 事典shìdiǎn 名 ❶ 书 专门辑录有关礼制事件的类书。〈例〉明代有《~考略》六卷。 ❷专门辑录某方面事物的工具书。〈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年成就~》。 ◉ 试点shìdiǎn ❶ 动 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先做小型试验,以取得经验。〈例〉~工作/ 搞~/ 合作医疗~/ 先~,后推广。 ❷ 名 正式进行某项工作之前,做小型试验的地方。〈例〉~学校/ 社区~/ 农村~/ 她在~单位进行试验。 ◉ 视点shìdiǎn 名 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例〉找准~/ 作者的~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基本都是采用全景俯瞰的~进行描写,境界十分雄阔/ 这是一幅画,但是画面的~失落了,究竟是俯视的,还是仰视的,都不是。 ◉ 释典shìdiǎn 名 指佛经。〈例〉通晓~/ 性好~,崇修佛寺。
视点又称叙述角度。就是人们在观察事物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运用语言表达时所处的位置、立足点、出发点。如安徽民歌《小水库》:“远看象碧玉,近看象海洋。喜坏咱农民,气死老龙王。”同一个水库,远远地看去很小,所以象一块碧玉;走近一看,却很大,所以又象海洋。其原因在于变换了视点。一般说来,语言表达时,视点要明确。如果同时出现两个视点,就会造成歧义的误解。但在长篇言辞中,如果能灵活地使用多个视点,使视点的变换有规则而不矛盾,则可以增加语言的的生动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因为从头到尾把视点固定在一个地方,文章显得单调、呆板。
视点shìdiǎn〈名〉观察、分析事物的着眼点。如:视点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