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为何娶亲不吹喇叭 |
释义 | 为何娶亲不吹喇叭为何娶亲不吹喇叭娶亲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为了图热闹图吉利,在娶亲时吹吹打打,既吹喇叭又敲锣打鼓,可以说是一种最普遍的婚俗。假如只敲锣打鼓而不吹喇叭,则是为死人送葬时的特定仪式。为死人操办丧事,虽然也称之为喜事,但那是“白喜事”,因此,为死人送葬,只需敲敲打打,鸣鞭放炮,为亡灵指点道路就行了,无须吹喇叭(当然,也有不少地方在为死人送葬时也吹喇叭)。人们只根据是否吹喇叭就可以断定所操办的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 有个穷秀才要娶亲,但一想到县太爷要强迫花轿进衙一事,就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他着急时,他的一位朋友来拜访他,得知此事后,气得头上冒火,他说:“这种狗官不除,百姓永无宁日!我一定要为民除害。” 原来,秀才的这位朋友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侠客,他弃官不做,行走江湖,专替人排忧解难,闹出不少人命案。但他行踪如萍,又武艺高强,所以官府也奈何他不得。他听罢秀才的诉述后,对他说:“你亲只管娶,不过,花轿进城时,不要吹喇叭,只敲锣打鼓。” 秀才脸露难色:“不吹喇叭只怕不吉利吧……” “你再准备一乘花轿,我坐在这乘花轿里,跟在你的娶亲花轿之后。我的花轿前,可请吹鼓手开道。狗官见我的花轿又吹又打,肯定会令人将我乘坐的花轿抬进县衙,到时我会惩治他……”秀才的朋友将自己的安排告诉秀才后,又给了他十两纹银,要秀才前去张罗。并说:“娶亲不一定非要吹喇叭。吹喇叭表面上看是吉利,可是遇上这种狗官,便是不吉利。什么事都要实际一点。” 秀才听从朋友的意见,顾请了两顶花轿,一顶装新娘,一顶装这位朋友。装新娘的花轿在前行,只敲锣打鼓,不吹喇叭;装这位朋友的花轿,既敲锣打鼓,又吹喇叭。两轿相距一里多路。当坐着新娘的花轿经过县城时,由于未吹喇叭,所以未引起县衙的人注意,他们听到锣鼓声,还以为是为死人送葬呢!当第二顶花轿进入县城时,一群衙役立即拦住“娶亲”队伍,强行带进县衙。县官听说又拦了一位新娘,高兴得不知自己姓什名谁了,不等天黑,便令衙役将新娘的花轿抬进自己的卧室,然后迫不及待地支走仆役,欲同“新娘”行云雨之欢。 当县官揭去“新娘”的头盖时,一声“啊”字还未喊出,便被秀才的朋友用一根套绳套住了颈脖,声张不得。秀才的朋友使劲一勒,县官蹦跶了几下子便去向阎老五报到了。翌日凌晨,秀才的朋友将县官的尸体装进花轿,命令原来那帮“娶亲”的轿夫和吹鼓手抬上花轿,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离开县衙。县衙上上下下,根本料想不到花轿里装的是县太爷的尸体,还以为是被县太爷享了初夜权的新娘哩! 花轿出了县城城门,秀才的朋友用银两打发了轿夫和吹鼓手们,让他们将花轿停在离城门不远的大路上,然后各自散去。 守城门的官兵见一乘花轿一直停在路上,感到十分奇怪,便出城看个究竟。走近花轿,只见花轿上挂着两只喇叭,轿门门帘上贴着一张纸条:“狗官爱听娶亲喇叭响,老子且吹喇叭送他上西天——为民除害。” 官兵掀开轿帘,一见县太爷的僵尸横靠在花轿里,不由大惊,忙上报府衙,然后又虚张声势地捉拿凶犯。官兵们早对县官恨之入骨,现见他被人勒死,从内心感到高兴,哪里会真的去搜捕凶犯!全县百姓听说县官已死,异常高兴,纷纷为杀死县官的人烧香求福。 从此以后,潜江浩口一带的百姓娶亲时,再也不吹喇叭了。此俗一直沿袭至今。 |
随便看 |
|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