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辗
那辗文学创作中不急于说破本题,而故意左盘右旋,以使情节纵横跌宕,波澜起伏,节奏有张有驰,缓急相济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技法。一作“挪辗”。由金圣叹总结归纳,在《西厢记·前候》的批语中首次提出:“挪辗,那之为言,搓挪; 辗之为言,辗开也。搓那得一刻,辗开得一刻; 搓那得一步,辗开得一步。”使用这种技巧会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形象,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那辗手法广泛应用于小说、戏剧、电影、报告文学的创作之中。《西厢记·闹简》一出即妙用此法,让红娘带莺莺回书去见张生时,不肯一见张生就将回书交出,甚至在张生恸哭流涕,跪倒祈求时仍不拿出回书,直到将张生挑逗得焦灼万状,把他的内心活动与情态完全表现出来后才亮出底牌,使满天烦恼突然化为喜悦,既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又造成了情节的跌宕起伏,让读者和观众为这种变化莫测的情节所吸引,与剧中人物一起喜怒哀乐,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理由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一开始就将栾菊杰被刺穿后鲜血向下流淌的左臂呈现在读者面前,造成强烈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这场凶猛搏斗的经过。然而作者却故纵一笔,写国际国内击剑运动的历史,接着又收回笔墨写栾菊杰经过三轮决战击败上届亚军,随后又掉转笔锋写栾菊杰的成长历程,然后回头写栾菊杰在决赛的关键时刻被刺伤了左臂,并指出还有四场鏖战在等待着她,造成读者既替栾菊杰担心又急于知道比赛结果的心理,之后又宕开一笔,写教练员对栾菊杰的关心和党对她的培养,最后才写栾菊杰决赛获胜的情况。这笔墨的一纵一收,一转一回再一宕,即是对那碾手法的运用,其结果不仅使作品显得摇曳多姿,曲折跌宕,张驰有致,缓急相济,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栾菊杰机智、沉着、勇敢和为国争光而敢于拚搏的顽强意志和忘我精神。 运用那辗之法必须胸有全局,左盘右旋的烘托,渲染要巧妙、自然、疏密得体,恰到好处,尽量做到“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 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 (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防止故弄玄虚或对生活不加剪裁,使作品头绪纷繁,松散臃肿,影响整体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