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代称轻佻男子。唐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诗: “罗敷独向东方去,漫学他家作使君。” ○ 罗敷有夫 使君
使君亦作“史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三国志·蜀·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刘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为豫州牧。
使君
使君对人的尊称。清·秋瑾《柬某君》诗:“苍天有意磨英骨,青眼何人识使君?”
专城伯/牧伯/使君
人【同义】总目录 人君子使君王孙小儿门下台下仁者阁下竖子小鬼烂羊头圆首阿物儿苦胎顽竖海猴儿
使君❶ 对使者的尊称。《后汉书·寇恂传》:“~建节衔命,以临四方。” ❷ 汉时称刺史为使君。《陌上桑》:“~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❸ 汉以后用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与操耳。’”
【使君】1 旧时尊称出使的人。2 汉时称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使君
使君本为对州郡长官的称呼。后亦用作对人的敬称。《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天下英雄,唯~与操耳。”秋瑾《柬某君》诗:“青眼何人识~?”马少波《与蒋星煜》:“余友人中才学兼备,探索之勤,洞察之深,奋足于前者,惟~与季思兄耳。”
使君(一) 两汉时民谓刺使为使君。《玉台新咏》一 《日出东南隅行》:“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二) 汉以后亦以之尊称州郡长官。《三国志·蜀书·刘璋传》:“ (张松) 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 州官
州官牧(州牧;邦牧) 州郡 知府 郡守 太守 邦伯 黄道 黄堂 一州之长,州牧:州尊 汉代、唐代的州长官:刺使 使君 清代的州长官:知州 对知府﹑知县等官吏的尊称:太爷 对州县官的称呼:父母官 对州官的尊称:天台 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府君 太守的敬称:铃下 太守的代称:五马 (州署中的属官:州官)
敬称
敬称尊敬的称呼:尊称 敬称 贵称 对人的尊称:门下 阁下 使君 对人的敬称:您 君(诸~;张~) 驾 台(~兄;尊台;兄~) 卿 位(各~;列~;众~) 芳(~翰;~龄;~颜) 贤(~弟;~侄) 高明 称呼对方的敬词:尊(~姓;~口;~府)大驾 高驾 尊驾 鸾盖 敬称他人:马首 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足下 敬辞,尊称男子: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