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家法、私法
○公法gōng fǎ(名)西方法学指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宪法、行政法、刑法属于~。
●家法jiā fǎ(名)封建家长统治本家或本族人的一套法度:~甚严|国有国法,家有~。
●私法sī fà(名)西方法学中指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民法、商法都属于~。 行为准则
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纪纲人伦 思想、政治工作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路线 说话行事所依据的准则:原则 基本原则:本则 用简明条文规定的军队行动的准则:条令 法律条令:网辟 社会的准则:人极 妇女行为的准则、榜样:壸则 妇女应遵守的戒条:闺戒 妇女应遵守的行为准则:闺训 为妇的准则:嫔则 信仰并遵守的准则:信条 宗教上的信条:教条 训条 被奉为经典的古老教条:典谟训诰 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金科玉条 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金科玉律金科玉臬 玉律金科 评议的准则:评准 考核的准则:课则 指导性的原则:枢要 纲领 重大的原则:大伦 调整国际关系的准则:公法(国际~) 判断事物的标准:折中 取正 遵行的准则:道经 宗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诫律 改变行为准则:转理
公法(反)私法
公法gōng fǎ❶ 调整国际关系的准则。1864年丁韪良译《万国公法》第一卷:“论人人往来之道,名之曰‘性法’;推而极于诸国交际之事,则名之曰‘公法’焉。”1878年汪凤藻、凤仪译,丁韪良鉴定《公法便览·总论》:“无主之流民或无君无国或本国蛮貊而为诸国所未认者,待此等人仍应遵照公法之道而不得歧视也。”1896年7月21日《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第二款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可任便派一秉权大员驻扎日本东京,大日本大皇帝陛下可任便派一秉权大员驻扎中国北京。两国所派秉权大员,应照各国公法,得享一切权利并优例及应豁免利益,均照相待最优之国所派相等大员,一体接待享受。” ❷ 与国家利益有关的法律,如宪法、行政法等(区别于“私法”)。1902年王鸿年《宪法法理要义》上卷:“社会之关系既由于服从权力者之关系及个人相互平等之关系所由成,则法之所以维持此二种元素者,亦必分而为二,曰公法曰私法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