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毒操场”事件:一堂宝贵的办园研修课 |
范文 | 摘 要 本文回顾了2016年盛夏的“毒操场”事件,提出要总结事件的教益意义,改善幼儿园的治理工作。一是要慎重采购入园物品,二是对幼儿家长顺而化之,三是要促进幼儿园组织的现代化,四是要营造良性的家园共同体。毒操场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其中关于权利与义务、公共性与公民参与、侵权与赔偿等问题,是当代教育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大课题。 关键词 毒操场 幼儿园组织 家园合作 作者简介:姜继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博士,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84 2016年盛夏季节,“毒操场”一词疯传于各大都市,一时间众多幼儿园、小学校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该年度内,北京十几家幼儿园拆除了操场;2017年4月,全国首例“毒操场”公益诉讼——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对刘诗昆万象新天幼儿园的诉讼,落下法槌,调解结案,刘诗昆幼儿园拆除塑胶操场,捐出公益款10万元。至此,“毒操场”的尘埃似乎已经落尽,影响似乎也完全终结,但实际上,“毒操场”事件内涵丰富,教益深刻,这一页历史不容轻轻翻过。梳理一番,我们认为“毒操场”事件对于园所治理有几点启示: 一、慎重采购入园物品 近代以来物理学很发达,很多人于是认为,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很清楚,似乎每种物质是什么、有什么、干什么、为什么都已一目了然,不存奥秘。但实际上远非如此,世界上的物质成千上万,除了很少一部分如水、蔗糖、食盐、酒精、青蒿素等,绝大多数物质我们对其本质、作用机理、对人类的影响等了解都很粗浅,认识存在很多的盲点。 丰富的物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从其对健康、生命的影响角度看,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物质“下毒”的风险大大提高了。具体的一种物质是否有毒,既涉及它所用的原初物质是否有毒,也涉及加工过程如何(有的加工过程会产生化学反应、生物变化,产生新物质),我们对其最终态的物质成分、化学结构、生物意义往往说不清楚,所以很难回答“这个物质安全吗、有没有毒”的问题,这是普遍的科学技术难题。很多人问过“雾霾有毒吗?”不知道;“染发剂有毒吗?”不知道;“火锅底料有毒吗?”不知道。很多物质是否有毒,往往经历了很多年反复使用之后才可定论,比如666、四环素,发明出来后广泛应用,几十年后人才重视其毒性,加以禁止。 今天是商品经济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依赖大量外部生产的物质。人们要购买建材、服装、机械、电器、食品、饮料、药品等。对于这些千差万别的物品是否有毒,消费者实质上不能清楚,同理,作为消费者的幼儿园对于所买商品是否有毒也难以知晓。具体到“塑胶跑道”,从物质角度看其原料是什么,加工工艺如何,加工后存在哪些物质,是否存在有毒物质,有毒物质对人发生哪些危害,作用机理是什么?从近年报道看,这些问题专门深入的研究成果似乎没有多少,即便是“规范的塑胶操场”,其是否有毒人们都知之不多,更何况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公司承建的塑胶操场呢。 可以说,我们当代处在极其复杂、“危险”的物质世界中,多用一物就多一种涉毒的可能!所以对于幼儿园来讲,我们建议应该信奉原生,崇尚简朴,物质用得越少越好,所用之物越自然越好。如果自然态物质太贵,就宁可省去这个项目,也尽量不用人造替代品。尤其是,幼儿园不能成为市场商家的尾随者、收购者,对未经充分实验试用、没有行业标准的新潮商品绝不采买。 要摆脱“有毒物质”的纠缠,根本的办法是幼儿园审视、重塑自己的“园所观”,要思考“建成什么样的园”的问题,不能片面追求绚丽、新奇、壮观,更不能以炫富、豪華、高级为尚。比如说到操场,幼儿园应思考,操场是干什么用的?是给孩子玩的呢?还是方便所谓的“集体活动”——集体的展示和领导训话呢?如果是给孩子玩的,那就不一定非得要建成一马平川的了,建成园林式的操场,上岗下坡,有山有水有草有树,孩子在上面跑跑跳跳兴趣更浓,接触大地感受自然,运动效果更好,教育效果更佳,而且这样的操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还美化了校园,美化了城市,功能更丰富更美好。 二、对幼儿家长顺而化之 遭遇“毒操场事件”的园长、老师,都在事件中发现,一些平时温文尔雅的家长们的另一面:多疑、刁蛮、难缠、要求高,轻信且迷信,道听途说,信谣传谣,不动脑筋,不去查实,怨天尤人,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这类心理不仅在毒操场事件中充分表现,在所谓的传染病事件、食品安全事件、教师虐待儿童事件、雾霾天停课或不停课事件中,都有表现。 但是,家长是幼儿园的工作对象,家长的心理是构成客观的园情的组成部分,这一切都是无法选择的。面对这样的群体,园方怎么看?我们建议要包容和顺应,进而能引导和改进。 幼教是社会事业,处在国民之中和国情之下,民心民情是绕不开、躲不过的客观存在,如同夏天的热风、冬天的冰雪、树林里的朽木一样。所以,对待家长第一态度,应该是包容,即不分对错,“不辨是非”,不计较,不追究,不勉强,原谅和饶恕。家长心态、要求虽然不合理,但是它们都是有原因、有来由的,其原因往往也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所以不强求家长改变错误的意见,不予计较甚至不判断。其次是顺应,即接受它、适应它,不强行阻止和改变,在无为后求有所为。暴雨不终朝,多大的暴雨最后都要雨霁天晴。社会心理来势汹汹,但末了要退潮、回归人间正道。再次要引导和改进家长,站得高看得远,平时把先进的思想、育人观念、办学思路传输给家长,消弭他们的错误意识,把家长化为同盟者、建设者。 民心不可撄。老百姓一旦群情激奋,就是最大的道理,科学法律也要折腰。超越民心去行动是左倾,会被排斥、招致失败。一些幼儿园在“毒操场事件”中处处讲法,事事要科学,实际没能行得通。 因此,建议幼儿园把工作做到前面,要预见到某些纠纷,要提前打预防针,不能等到事情危机时再讲道理。比如,对于“有毒”问题,要开讲座,培养家长科学的和法治的观念:物质是否有毒,要对比国家的或行业的标准,由合法的检测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检测办法,获得规定物质的含量或浓度来判断,而不能仅凭感觉和“听说”。 人心民情都是客观因素,是社会的基本存在,不能无视和轻视。消除心理阻碍和对抗的最有效率的方法,不是革命,不是战争,不是金钱,而是文化和心理。所以幼儿园的包容、顺应、引导策略,实际既有不得已色彩,也是明智的选择。一味斗争不宜提倡,何况在我国,针对幼儿园的法律规定(的举证义务、侵权与责任等)还有很多不全、不清的地方呢。 三、促进幼儿园组织的现代化 在毒操场事件中,我们看到,很多幼儿园打乱仗,信息不畅,决策失时,手足失措,进退失据,不能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快速反应,暴露出很大的制度建设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这对幼儿园而言也是极为重要而必要的任务。幼儿园首先要转变对政府的依赖关系,行使办学自主权,承担相应责任。这些年来,政府幼儿园关系是隶属关系,外控式管理,幼儿园严重缺乏独立性。在毒操场事件中,幼儿园也事事等待批复、指示,期望政府能扭转局面,表现消极,行动被动。所以幼儿园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法无禁止就是权力,不要等、靠、要,躺在政府怀中。其次,幼儿园要完善园内组织结构,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园内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毒操场事件中,一人决策、非理性决策、犹犹豫豫的现象,没人关注家长反应、孩子健康动态、层层汇报请示拖而不绝的现象,园方自己怎么说家长都不信、自己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现象很普遍,造成处置被动,启示园所要建设起独立完整有效可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第三幼儿园要加强分工、分权、负责的制度建设。不同岗位、工作事项要分工,落实到人头,要让责任者有责任有权力,能管事真管事。现在幼儿园里面似乎各种岗位都全了,各方面的事务都有责任人,但是,很多岗位和责任人是空的,尤其是其管理权、决定权流于形式,遇到事情还要园长来过问、来判断、来决策,时间久了,员工当天和尚撞天钟,人浮于事,形式大于内容。如果幼儿园中的主任、班长、园医、门卫等各自顶起责任,见微知著,当断即断,反应及时,措施得当,幼儿园很多矛盾就会化解在萌芽中。反之,孩子身体有变化园医不知道,家长有反应带班老师不警醒,事情越积越严重,最后一下子涌到园长那里,就会出现被动和难以驾驭的局面。再者,幼儿园还要加强现代管理方法的运用。作为规模较小的教育组织,幼儿园不大注意管理方法问题,主要运用的是“亲情化管理”,类似一个家族或家庭,常靠个人威信、感召力、工作经验、师徒关系等解决管理事宜,因此组织松散,力量不强,在危机中会四面漏风、处处告急。幼儿园要多用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数据化的现代管理方法,推进幼儿园走出初级组织形式的阶段,踏上现代组织的康庄大道。 四、营造良性的家园共同体 在当代社会转型背景下,公众主体意识增强,更加关注教育的公平(受教育权)、效率(质量)问题,参与幼儿园办学更趋积极,幼儿园教育的公共性愈加彰显。 幼儿园要突破园所与社会分割的观念,积极回应公民社会对介入幼儿园教育的利益诉求;要更好地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推进幼儿园和课堂向社会延伸,与社会、家庭联手构建多渠道、立体的教育发展格局;要重视来自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性评价,进一步强化“为孩子发展服务”的核心功能定位,提高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满意程度。总而言之,要改变幼儿园的治理结构,建设家园共同体。 家园共同体建设是园所发展的根本大计,它可以提高家长的归属感、存在感、获得感,让家长感觉到自己是园所的重要一员、被园所接受,感觉到尊严、权利、利益,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对园所认同,愿意承担作为園所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乐于参与园所活动,是家园意见一致、行动齐一的根本基础。 幼儿园促进家园共同体建设,一要增强感情交流,拓展渠道来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见、建议,实现心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感情的交融,化解误会,释放不满。二要对家长言语、意见建议、行动及时有效地回应,让每位家长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看到自己言行的积极成果,避免家长产生被冷落被疏远的感觉。三是要增强管理参与,让家长当上园所的“主人翁”,根据各自不同特点和特长被安排进合理的岗位或事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民主选举产生成员,实现家长对幼儿园办学活动、管理行为、教育教学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幼儿园重大事项和家长关心的事项,如操场铺设、内墙粉刷、大型设备采购、带班老师安排等,都应提交家长委员会了解,必要的听取意见建议,避免后续互不支持、出手对打的困局。 毒操场事件过去一年了,这个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从中寻找规律和积极的建设因素,对于幼儿园发展、幼教事业的兴旺大有裨益。历史会铭记毒操场事件中所有的参与者——正面的建设者和反面的教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