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调查研究 |
范文 | 侯瑞莹 王彦红 刘占麒 邱云慧 摘 要 随着小学生学习肩负工作的深入实施,放学时间大大提前,但是这与家长下班时间产生很大错位。由此,小学生课后托管这一现状出现,成为填补“真空”时间,托管越来越普遍化,已经成为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和越来越缺失的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偿,但是,与之相对应的也出现很多问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献法,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兰州市七里河区的课后托管机构为蓝本,对小学生课后托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对于目前托管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后托管 教育安全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工业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调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005。 作者简介:侯瑞莹、王彦红、刘占麒、邱云慧,兰州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3.183 现在小学生学习课业负担很重,为切实减轻负担,教育部明确规定各学校一定要减少在校学习时间,各学校不得以兴趣班和复习班及其他形式延长小学生学习时间,要求各学校务必在十六点半以前全部离校。但是绝大多数小学生父母大都在工作中,因此离开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困扰都市家庭的新问题。为解决难题,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应运而生,社会力量所开设的托管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筍般发展起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扰家长的“四点半难题”,但在巨大的市场利益下,出现了很多的良莠不齐的社会托管机构。为了解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兰州市七里河区的小学托管机构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小学生课后托管的现实困境,并且试图找到一合理的解决方法。 一、兰州市七里河区托管现状 为充分了解小学生课后托管的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分别在兰州市的七里河小学附近发放调查问卷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率为80%。调查主要从各利益群体对课后托管的认知、需求、服务性质、责任归属等方面展开,其中小学生家长346人、小学教师50人、校外托管机构104人。调查数据结果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 对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兰州市七里河区共有小学47所,在校小学生5300,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需要课后托管,围绕这些小学的托管机构一共有713个,由此显示出来的共同现状如下: (一)家长对于课后托管的需求强烈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在选择课后托管机构的原因上,家长因没有时间接送孩子的占“57.66%”,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占“6.04%”,由此看出,家长对于托管机构需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成为了主要原因。 (二)课后托管机构性质较为复杂 现在课后托管的性质较为复杂,由于托管机构种类繁多,导致家长对于选择造成了一定困扰,如图所示,有意愿选择校内托管机构和社区托管的占绝大多数,分别占77.14%和13.25%,但实际上存在最多的和小学生主要托管的机构依旧是个体私营机构,揭示了对于小学生课后托管机构的巨大需求,同时也显示出现存的托管机构一定要进一步拓宽组织形式,如进一步加强对于公益性社区托管机构的建设。 (三)课后托管机构服务项目不明确, 目前的在校学生课后托管机构主要开展的服务是,接送孩子、学习辅导、餐饮服务、兴趣特长辅导以及少量的文体活动,但是目前开展的这些项目并不具有专业性和小学生的针对性。家长对于学习辅导的需求占较大比重为52.16%,教师希望托管机构里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占25.13%。而目前的小学生托管机构则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欠缺专业化服务,可能会导致为其发展的瓶颈. (四)课后托管机构规范性安全性不高 据调查来看,托管机构规范性和安全性并不高,有专门营业场所的占62%,有专业资质的占36%,有专业教师的占14%,有专门安保人员的几乎没有,有定期安全检查的占11%,有食品安全简易证书且合格经营的占47%。由以上数据看出,目前在七里河区运营的绝大多数小学生托管机构在规范性和安全性上是存在有一定问题。 二、兰州市七里河区托管机构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规范性 1.托管机构的基础设备简陋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为接送方便,大部分托管机构都位于学校周边,因此大多数开设于住家单元房里,所以大多数表现为“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而这种经营方式,条件设施一般比较简陋,没有任何消防、卫生安全模式,也没有专门的安全通道,基础设施上显示为一般。 2.师资力量薄弱,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目前七里河区的托管机构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且专业性较弱,通常是一两个退休人员,仅能够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和接送,基本上不能抵御外来袭击,欠缺基本的安全防御能力。同时由于专业性较差,对于从业人员的欠缺资格认证及食品安全监管。经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在雇佣人员上显得是越便宜越好,形成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普遍低下这一现状,从而造成实际上工作能力低下,这对于行业发展是掣肘的关键因素。 (二)专业性 1.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欠缺有效引导 经过我们实地调查发现,托管机构的教育教学没有统一标准,大多数是看管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而已,且对于学生出现的学习难题并不能给予专业的解答。小学生课后学习的模式是多样的,包括有课后辅导,复习,作业指导,课外活动等多样的方式,但是目前兰州市七里河区的托管机构由于欠缺专业的教师,教学模式就相对单一,仅仅以看管孩子完成作业为主,欠缺有效的引导作用。 2.缺乏专业精神,管理方式简单粗暴 经过观察我们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心理上就表现出畏惧老师,所以孩子们上课气氛不是很活跃。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在托管机构会出现纪律松、打打闹闹的懒散情况。但是,欠缺专业培训的阿姨,往往会直接进行制止,约束孩子的行为,甚至语言上较为粗暴直接,而不会理解和疏导,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且易造成逆反心理。 (三)安全性 1.饮食安全 据调查发现,七里河区的众多托管机构并不全是规范经营的,既有大型连锁经营、也有家庭作坊式。其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饮食安全监管,甚至于很多机构的食品加工区域没有明显消毒,餐具做不到一人一具,工作人员也没有经过体检,造成极大地安全隐患。 2.交接安全 一些课后托管机构在接送孩子时,往往存在学生多、老师少的问题,易因疏于管理而产生安全问题。比如七里河小学西校区靠近马路,车流量较大,放学后过马路不安全,有的小学生常在路边嬉笑打闹不易管束,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大多数托管机构都租用居民楼,有的学生还喜欢在人多的时候肆意在电梯里蹦跳,这样做容易发生故障,危及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三、小学生托管机构出现的原因分析 (一)欠缺有效的政府规范性管理 在巨大的市场利益引导下,托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是如此迅速发展的经营性主体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政府规范性管理文件,往往是以“小饭桌”的形式出现,并且几乎没有在工商部门进行相关的注册管理,更是谈不上相关的法人负责制了,一旦在托管机构发生纠纷,往往就是双方协商处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性规定,即便是有关职能部门介入也没有依据进行处理。 (二)欠缺明确的监管主体 课后托管机构到底是什么样性质的经营性管理,目前还没一个明确界定,七里河区现存的托管机构大多数是以小饭桌或是课后辅导班的形式出现,所以到底是工商、还是教育、还是食药监部门进行管理,还是应该多部门同时管理,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性。在这样的形式下,形成的结果就是经营管理模式混乱。欠缺监管主体的托管機构就会无序性发展,这样不仅是混乱的现状,同时更大的影响是在于整个行业不规范,限制发展。 (三)行业欠缺统一标准 行业标准是其发展所因循的基本依据,也是外部单位对于这一行业监管的标准,一般是由行业协会和工商等管理部门进行监管。一个行业能有着统一且严格的标准,则会规范稳定的发展,并且壮大。目前,作为新兴产业的托管机构却是明显欠缺行业标准的规范,完全是按照经营个体自己的设想和投入资本的多少进行发展,从而造成了整体良莠不齐的现状。 (四)专业性培训的疏于管理 托管机构是针对小学生的课后辅导加以生活帮助的作用,基本上还是一个偏重教育的服务型行业,所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有一定要求,基本上需要相关的教育资格认证和健康证等。但由于前期的准入没有规范,很多职业素养较低的人员进入行业,如:企业下岗职工做、兼职的学生、饭店务工人员等等,而这部分人员入职后并没有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导致整个行业服务水准相对较低的这一结果。 四、托管机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监管主体进行明确定位 由于托管机构涉及到的经营范围比较宽泛,如教育、卫生、饮食等,使得监管的主体比较混乱,有时多部门联合监管变为各部门相互推诿,这就会造成托管机构无法在监管下规范性发展。调查发现,托管机构大都涉及:1.作业辅导,2.上下学接送两个经营范围,负责餐饮和安全。在明确现有的各种监管部门的服务对象时,可以将托管机构归为以营利行为目标的家政服务,服务主体为小学生和家长,有工商部门进行监管。 (二)规范经营场所 托管机构大多数在选址上是以靠近学校为前提,但由于环境、资金以及周边建筑群的多方面原因,经营场所大多数并没有独立规范,这对被托管的小学生而言安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为了保证其规范性发展,必须进行营业性场所的规范,具体如下:一要有单独经营空间,尽量不在居民楼里开设;二要有健全的安全保障,消防和饮食一定要定期检查;三要将学习区和生活区分开,保证不相互干扰。 (三)加强政府监管、建立统一行业标准 作为朝阳产业的小学生托管机构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难免有些不好的现状出现,规范行业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政府加强对于这一行业的监管也不能没有依据的,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是有效的,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统一要求执行,以便于政府加强监管。 (四)确立教师考核培训制度 托管机构虽然在性质上可以定性为盈利性家政服务,但是由于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小学生,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业辅导,所以从业人员要有一定专业要求,不应仅是起到看护作用,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所以一定要限制从业人员年龄和健康状况以及专业能力,并且监管部门要不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从而达到行业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要求。 小学生课后托管机构虽是一个营利性机构,并且在巨大市场前景的情况下迅速的发展,但同时它也是关乎于千家万户和学生成长的机构,如何规范发展,成为了让这一行业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条件。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时代,必须加强行业规范性的要求,如此才能真正解决万千家长面临的“四点半难题”。 参考文献: [1]邹燕舞.法国儿童托管教育:课外活动中心运作模式及其启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马蔡琛.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管理改革.安徽大学报.2002(5). [3]江欣.完善北京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体系的思考.数据.2012(5). [4]陈疏.浅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才智.2009(23). [5]李建华,成晓娟.公用事业民营化的风险及其控制.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