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 |
范文 | 孙斌 薛涛 摘要:高校的体育建筑建设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对如何开展体育建筑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体育建筑建设的影响因素,总结高校体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building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to carry out the design of sports buildings,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orts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methods of college sports buildings. 关键词: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 Key words: contemporary;college sports building;adaptive design 中圖分类号:TU245?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2-0271-03 0? 引言 我国当代高校的体育建筑有很多不同方面的需要,因此需要做好适应性设计。本文就对如何进行体育建筑的适应性设计进行研究,帮助高校更好地设计体育建筑。 1? 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 1.1 经济因素 高校体育建筑的发展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学校的财政拨款,所以高校的体育场馆相对于其他的体育场馆而言在资金来源上比较单一。同时,由于高校的特殊性,导致高校的体育场馆的开放经营程度非常低,所以高校体育场馆的经济条件很差。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投入的增加,高校体育馆的经济环境也在逐渐改善,很多高校的体育馆也都朝着品质化的方向发展。 1.2 技术因素 高校体育建筑的投资比较大,和所有的体育建筑一样,高校的体育建筑同样拥有复杂的结构、高昂的制造成本,建设难度会比较大。同时,体育建筑建成之后也会成为高校校园的标志性建筑。高校的体院建筑由于拥有特殊的地位,所以在设计上也会比较别致。于是,很多高校体育建筑所选择的技术、材料都相对比较前沿,技术要求也会非常高。比如建筑领域目前的结构技术、建筑材料、节能技术、智能控制等等,在目前的高校体育建筑中使用都非常多。同时,由于高校是科学和技术的集中位置,所以高校体育建筑也会在设计的时候有十分强烈的科技化情况,更会有意地使用一些比较尖端的技术。 1.3 文化因素 审美是影响任何建筑的重要因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风格也会发生变化。高校对建筑的审美要求非常高,所以高校体育建筑的美学设计对于建筑师而言会有很大的挑战。体育建筑除了要有基础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具备足够的独特的审美,这样才能够成为提升高校形象的重要标志,并且目前对于建筑而言,只是追求单一功能已经不再符合需要,必须要结合人文因素、生态因素的要求才能够获得令人满意的建筑。对于一些大型场馆,社会审美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不仅要拥有雄伟的外观,同时也必须要有独特的风格才能符合要求。所以舆论对于建筑的审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过于服从于舆论也会对建筑的设计造成不利影响。目前的高校体育建筑设计,一方面需要迎合大众审美,同时也要展现出足够的独特性,符合文化的需求。 2? 当代高校体育建筑建设需要面临的挑战 2.1 体育产业对假设的影响 体育产业是目前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强体育的商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更能充实人们的生活。目前,我国的体育正在向产业化转变,有很多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体育产业的长久发展还是需要以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基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基础。我国的经济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对于大学体育建筑建设,也会受到体育产业的影响。高校拥有配套的体育馆、设施和器材,对于消费者来说高校在环境上拥有明显的优势,也有大量的场地和健身器材。同时,高校还有足够的科研力量,拥有大量的体育教师和体育科学方面的专家,无论是在教学、训练还是健身上都有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可以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指导。这就让高校也开始逐渐融入到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潮流中,对高校体育建筑的建设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2 体育大众化的挑战 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在自我意识上有了明显的强化,所以人们开始逐渐更加关注体育赛事,并且随着奥运会的举办,我国对体育的热情也有了明显的升高。体育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对周边有了很强的辐射作用,一些体育活动也开始围绕高校为中心,这就意味着高校的体育建筑需要有更多的功能。 2.3 高校的体育改革 国家的素质教育改革让人们更加注重在体育上的教学水平,进而影响到了高校的教学方法。高校的体育建筑必须拥有教学功能,随着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要求的提升,高校的体育建筑要求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体育课程体系都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手段,所以体育建筑需要满足高校体育的改革要求,在建设中也要面临大量的革新。 3? 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的内涵 3.1 规划适应性设计 高校体育建筑的规划设计需要从高校体育全局和高校的体育特色入手,但是很多学校在规划工作上都比较循规蹈矩,用比较陈旧的方式进行统筹规划,导致规划的方式并不能反映校园特色,也能难以符合高校的发展要求。而且近些年来新建的体育高校,在校园规划上往往是有比较大的面积,这就导致高校体育建筑设施的规划布局不能再按照旧式高校校园那种集中式布局开展规划,很难符合高校师生的使用。所以需要重新审视高校体育的发展要求,根据高校的整体规划来对校内的设施进行科学的配置,构建起高校校园内的体育设施网络。为此,需要围绕校园的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学生的活动规律,保证学校的规划效果。同时,为了能够应对大型赛事举办需求,以及做少疏散设计,适应社区使用的要求,还需要考虑体育设施在不干扰校园生活的情况下做好规划布局。 3.2 形式的适应性 高校的体育建筑设计需要有高校特有的形式,所以必须在形式上符合高校的文化形象。为此,高校体育建筑在造型上必须足够的别致,但也不能太过张扬,从而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能够符合高校的文化内涵和品味,体现出高校的校园精神。而且,为了能够科学规划,也要确保体育建筑能够有足够低的建设成本,为此需要在技术上做好优化。 3.3 功能的适应性 高校体育建筑需要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必须要能够和动态功能和模式相对应。一方面需要适应社区的需要,同时也需要适应高校体育场馆在多功能、多元化傻瓜的特点要求。所以,高校的体育场馆必须要满足各种体育经济模式的要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在文化活动、群体活动、演出、展览上的需要。所以,设计的时候不能仅仅参考小型体育馆,建筑空间有限会影响到展览等大型活动。同时,也需要考考虑到健身等商业功能的需求,保证高校的体育馆能够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实现高校的动态的多元化需求。 4? 高校体育建筑的规划原则 4.1 动态性原则 高校对于体育建筑的需求是动态的,所以在进行记者建筑的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守动态性原则。在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体育建筑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研究体育建筑所处的高校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分析如何保持体育建筑和高校的联系和交流,构建起不断发展的开放性和可变的建筑体系,保证高校的活力。 4.2 适宜性原则 建筑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形体或者空间艺术,而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所以,在使用材料和技術的时候也需要明确材料和技术的使用目的,从而确保建造行为的合理。建筑所表达出的形式和空间状态都是要达到策略的必要产物,不能为了形式而掩盖建筑建造的目的,这会导致建造的本末倒置。其次,也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适应性、建造成本适应性等等,甚至还需要考虑到建筑未来的发展和改造需求,让建筑可以被进一步进行开发。 4.3 整体性原则 在对高校体育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整个校园的整体性,以及体育建筑本身的整体性。所以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各种要素的需求,包括材料、结构、形式、节能等建造需求,并且也许需要考虑建筑物在建成之后对周边的影响和作用。为此,需要将高校的整体规划都看成一个系统,而且要保证系统的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并且确定体育建筑这个子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 5? 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方法 5.1 适应高校的校园需求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体育建筑、场地、场馆和设施的紧张,再加上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很多高校并没有加快自身的体育建筑假设,这就导致高校的体育设施更为紧张。国内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都是高校单方面进行投资的,由于是高校的资金一直都比较紧张,这就导致体育场馆的建设都处在比较低的水平。 为了能够满足校园活动、教学工作等不同方面的需求,高校的体育建设首先需要建立校园的核心运动区,作为学校的基础建筑。核心运动区的建设需要做好选址,保证有足够的便捷性,满足使用方面的需求。综合场馆或是附近的体育设施是目前高校核心运动区的组成部分,对于周围其他的运动区,需要进行统一的管理。为了能够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要,就需要保证核心运动区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区,并且远离科研区域和教学区域。 其次要通过建立小型建筑来完善体育设施的部署需求,补充核心运动区在功能性上不完备的问题。比如高校内一般都会有大量的师生喜爱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这些运动。所以,高校的整体网络规划当中需要适当增加中小型体育建筑的布点,合理配置不同的体育场地,以便能够建立适宜的辅助运动区域,构建起高校的校园体育网络。 5.2 做好交通系统的设计 高校的交通系统和社会的交通系统有一定的区别,高校的道路不仅承担交通功能,同时也是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割。所以必须要构建合理的网络结构,来对不同的地区进行分割,保证校园的结构清晰和分区明确。另一方面,高校的交通系统主要承载的是行人和非机动车,这一点上就和社会交通有了很大的区别。 在交通系统的设计上,需要以步行作为优先考虑,尤其是在人行、车行共存的情况下,需要对车辆做好限制,以及给行人更高的优先权。对于步行者的空间,需要优先引入到学校的交通组织规划中去,以便保证校园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设计成环形的道路,并且将机动车道路规划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核心教学区域之外。 5.3 适应大型赛事的体育建筑设计 大型竞技赛事对于交通情况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体育场馆容易到达,而且也必须要具备非常强的疏散能力。为此,需要校园布局的整体性考虑,分析校园内的人流的复杂程度。体育场馆还需要做到出入口相对独立,减少相互的交叉,以便确保人员的出入。 6? 结束语 高校的体育建筑所处的环境、服务对象都比较特殊,对于高校而言,必须要满足当前教学和学生活动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进行合理经营保证维护。为此,必须要充分结合需求和功能做好设计工作,适应高校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克非.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宗轩.中国高校体育建筑发展趋向与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8. [3]梁云峰.我国当代高校体育建筑适应性设计研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2(01):52-53. [4]蔡志明.高校体育建筑功能及空间研究[D].湖南大学,2015. [5]陈嘉然.高校综合体育馆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6]解潇伊.场地层叠式高校体育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张春雨.西北地区体育建筑地域性创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